???
广州某媒体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主题就是“除了肿瘤,你最怕亲人有什么身体毛病?”好意外——“关节出问题”竟然第一!
医学专家解释,关节失灵一般不要命,但麻烦会越来越大——先是红热、肿痛,然后可能变形;接着就可能活动不便,上厕所都蹲不下来;走路拖着腿,走个几百米就得歇半天;严重的甚至要拄个拐杖才能下地;最终就是卧床了,人清醒着,却哪儿也去不了,动弹不了,身体越来越弱,心肺慢慢衰竭……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黄闰月指出,“关节炎”的说法太笼统,其实导致关节失灵最终残疾的,可能只是一些生活小细节,因此预防“关节炎”,应从生活入手。
这类“关节炎”任何年龄都在发生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种种“关节炎”,症状类似,不过在专家眼里,其实混淆不得,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它可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人老关节衰”,而是任何年龄都会中招!而且它的发病率真的很高,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达0.26%~0.5%,也就是每个人里,就有3~5人被它折磨,里面就有正当盛年的男男女女。
都说自己是最好的疾病筛查员,哪些关节异常发生时要警惕可恶的“类风关”?黄闰月支招,普通人群,如果发现自己的关节、肌肉,有游走性酸楚、疼痛、肿胀,建议首先选择风湿科就诊。如果已经出现手腕、掌指、近指/趾关节的肿胀疼痛,明显晨僵,哪怕持续时间可能不足1小时,更要警铃大作,就诊时医生会再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这些生活小细节让关节“失灵”
黄闰月说,虽然类风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一些生活小细节,会让人对类风关的“易感性”噌噌噌地飙升:
一是住宅潮湿。
黄闰月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潮湿的环境中,“风”、“寒”、“湿”诸邪易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烧的症状。
二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包括:保泰松、抗癫痫药、青霉胺、青霉素、利血平、普鲁卡因酰胺、苯妥因钠、肼苯哒嗪、氯丙嗪等,研究显示,可能是这些药物改变了人体抗原,于是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类风关发生。
三是长期心理压力大。
容易激动的人群也易得类风湿关节炎。性格开朗是男女共同的保护因素;研究表明,类风关多发生在高冲突、低聚集及人际交流少的家庭环境中。
四是自身免疫紊乱。
研究表明,扁桃体切除者患病可能性也大,扁桃体切除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及免疫系统可能会有所改变,相应地容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因此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性也较大。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女性高于男性,其实也是内分泌问题,尤其受雌激素变化影响。女性发病在更年期达到高峰,妊娠期可缓解,一般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月经初潮年龄越大的女性越容易患上类风关。
五是家族遗传因素。
这个虽然不是生活细节,但与血缘相关。有血液关系的亲属中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血缘亲属中患有其他风湿病,如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硬皮病等,都可导致易感性提高。原因可能是这些患者自身携带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预防:从五大生活细节入手
黄闰月建议,从五大生活细节入手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
1.远离风寒湿邪环境。
在潮湿环境中,要注意保暖祛湿。不要在屋檐、走廊、过道等风较大处停留休息。在骤寒侵袭时,可饮少量酒以御寒。关节疼痛处,可做热敷按摩或棉花沾酒擦揉。
2.女性要时刻身体状况。
即便天气还没有寒冷的时候,女性也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一定的锻炼,那就最好不过啦。而产后的女性注意不要受凉、受潮,不要因带小孩过分劳累,尽量避免疾病发作。
3.服药要观察身体反应。
在服用保泰松、抗癫痫药、青霉胺、青霉素、利血平、普鲁卡因酰胺、苯妥因钠、肼苯哒嗪、氯丙嗪这些药物尤其是大剂量长期服用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密切注意机体各方面的变化与反应,以防发生类风湿关节炎。
4.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5.防止患上传染性疾病。
患者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等感染性疾病之后,免疫系统容易紊乱,从而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患人群。这是因为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发病。因此,预防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也很重要。
诊断:查因子做X光检查不可少
黄闰月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查因子、做X光检查不可少。
1.查类风湿因子(RF),阳性就没问题。
2.如果类风湿因子(RF)呈阴性,还得做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FA)、抗类风湿关节炎-33、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核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检测,这些鉴别诊断指标,可帮助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3.做X线检查,如果无异常而症状持续,还应做核磁共振(MRI)或者关节超声检查,有可能发现早期滑膜炎改变。
一旦确诊是“类风关”,就得治疗,黄闰月说,年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指出:治疗早期应尽早使用抗风湿药物,其中甲氨蝶呤仍然是首选;推荐使用小剂量激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方案要具体考虑是否备孕、怀孕、哺乳等,具体怎么治需遵医嘱。”黄闰月说。
中医“护膝”远离膝关节疾病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活动不利,严重者出现膝关节畸形。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器械工艺的改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换关节”治疗越来越被人们熟知。
所谓“换关节”就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目前确实是成熟有效的手术,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但是缺点同样明显:虽然制造工艺提高了,但人工关节毕竟是金属假体,置入人体属于异物,有排异反应可能;人工关节假体有使用年限,人工关节置换可能存在多次手术;人体膝关节自身结构非常复杂,人工关节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膝关节结构。因此近几年诞生了“保膝”手术治疗,包括“单髁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等一系列手术方式,因具备手术出血少、保留了部分膝关节结构、术后可获得正常的膝关节功能等优势而备受推崇。但“保膝”手术也是手术,很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病情较轻不需要手术,还有部分病人不愿意手术,这时就可以发挥中医“护膝”理论的优势,既融入了中医整体观念,又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具体包括:
动静结合
许多老年人被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后不敢活动,认为关节要省着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平常要注意保护膝盖,但也要锻炼,要动静结合。“动”即锻炼,正确的锻炼方式很重要,可以选择对膝关节无损伤或损伤很小的活动,如走路、游泳等。“静”一是要注意休息,活动不能过度。二是指有些伤害膝关节的动作不能做,如爬楼、爬山、深蹲等。动静结合就是要讲究锻炼方式,进行正确的锻炼,不能过度劳累。
循序渐进
老年人锻炼一定要注意活动量,尤其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本身膝关节有问题,锻炼强度一定要适当,从小运动量开始,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否则锻炼过猛会引发膝关节滑膜炎等。
拍打通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膝痹”范畴,经络不通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可以通过拍打手法以疏通经络,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手法要点是以空心掌使用一定力度反复拍打膝关节的前侧、内外侧和后侧。膝关节前侧拍打是疏通脾经和胃经,外侧是疏通胆经,内侧是疏通肝经和肾经,后侧是疏通膀胱经。
养生功法
养生功法是中医养生的特色,包括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站桩功等,动作舒缓,老少皆宜,尤其适合老年人。其中太极拳和站桩功都可以强化下肢肌肉力量,增强对膝关节的控制,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从而缓解疼痛,延缓病情进展。
情志调养
情志致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载:“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说明不同情志变化会对人体活动产生不同影响,对老年人影响更明显。现代医学则认为情绪会影响人的呼吸和姿势体态,长期的呼吸和体态变化会对全身产生影响,其中包括膝关节。所以要维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向上,保持“正能量”。
中医“护膝”是一个理念,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辩证地看待膝关节损伤问题,主要针对早期病人和中晚期不愿手术的病人,治疗效果好,费用低。另外,日常也要重视膝关节的科学使用,不要等到年龄大了,膝关节出问题了,才想起要护膝、要换关节,要从日常做起,远离膝关节疾病。
(人民健康网综合广州日报、中国中医药报)
小伙伴们~!回复2-5个字的关键词可迅速找到你想看的健康信息哦~例如:苹果、中医、减肥等。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长按识别长按识别我在“健康部落”等你一起来吐槽!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