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医人的成长三阶段,看看你到哪了

时间:2020-1-12 15:20:52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临床型中医人才成长的三阶段

目前,院校教育是国家培养临床型中医人才的主要和重要途径。然而,刚进入临床工作的中医生,临证水平往往一般;而西医相对中医好掌握、见效快,每天面对患者,往往会不自觉地选择西医的方法,对中医的兴趣就逐渐冷下来,甚或忘却。

等到三五年后,发现西医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尤其是面对一些慢性难治性疾病,感觉更是如此。此时,再回过来学习中医,因为精力和时间的问题,总感觉力不从心,学不到位,有的人干脆就不再学习中医。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变成了不中不西或西医医生,严重脱离了中医队伍。医院校毕业的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现状。

以自己从医经历来看,我认为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改变需要三个阶段:衷中参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当然,要完成这三个阶段,需要知识、阅历和时间。

衷中参西

第一阶段:衷中参西。这一阶段是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刚进入临床的医生,直到任住院医师期间,衷中参西非常重要。衷中就是要有牢固的中医专业思想,形成中医的临床思维;参西,就是要有很好的西医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更好地运用中医药解决临床问题服务。

怎么就能做到“衷中”呢?四个方面的学习非常重要。

一是熟读经典,在经典学习中把握中医方向。大学时,我不看注解,通读《黄帝内经》两遍,后来体会到对掌握中医的整体思想很有用,尤其后面的运气七篇,对理解中医天人合一的概念与内涵、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等,帮助很大。

内经的文字古奥,言简意深,有些需要多年以后才会体会或理解,比如“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上学时我的理解是得燥病,当甘寒养阴才对,怎么会用辛味之药,辛味怎么会润呢?后来临床上我接触一例肾阳虚极患者,因长期失眠、便秘,服用大量大黄、黄连、黄柏、石膏等寒凉之品,致多年来腰以下畏寒怕冷,足后跟痛皮肤粗糙。虽夏日,亦需厚衣加身。恶凉食,舌淡白、有齿痕,脉沉细。予当归四逆汤合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汤,大剂姜、桂、附,调理2个月后诸症消失,尤其足后跟痛消失,皮肤光滑,不再起皮屑。

回过头来,再看《内经》中的《素问·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所苦的“燥”为肾阳虚弱,鼓动无力,气化不及,津液内凝,失去正常的濡养作用,而并非津液不足所致。此等燥象,非大辛大热之品,辛以散之,热以行之,不足以起沉寒,破痼疾,行气化水,布散津液,破阴回阳,散寒通脉。理解内经深意,已是我工作20余年之后。

二是跟师学习,在跟师过程中体会中医魅力。大学时,我有幸跟师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医院毕业实习时,跟师中医学家祝谌予先生每周二、四上午出门诊。这两位教授理论功底深厚,医术精湛,善用方药,活人无数。在老师身边抄方数年,我常能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三是大量阅读,在文献阅读中感悟中医思想。古人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心有灵犀一点通。读书,就是积累灵犀的量变过程。只有这样,我们在临床面对患者运用中医时方能够左右逢源。读书的过程是我们理解经典的过程,也是我们掌握前人经验的过程,更是我们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的过程。尤其是刚刚步入临床的年轻中医师,多读医案类书籍,对于尽快进入临床状态,取得疗效,增强运用中医治病的自信大有裨益。

四是勤于临床,在临床探索中收获中医疗效。做医生,只知读书不行,要多上临床。中医的书籍,大致分三类:

一类书是由非临床一线的人写的,这类作者不看病,或临床机会少,但善于文字整理或书籍整理。这类书籍的特点是文字优美,但错误的观点和经验较多,很多地方不足取,不上临床,但读其书,易走偏路;

第二类书是勤于临床、但又不擅长写书的人写的,这类书读起来较艰涩,但较实用;

第三类书是由既长期临床又有文字功底的人写的,好读又实用。如《傅青主女科》《张景岳全书》《陈士铎的石室秘录》等。不临床,无以知医书所载之真假;不临床,无以将书中所记转化为自己经验;不临床,永远对药物无以体会。不临床,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再谈“参西”。“参西”很重要,但怎么“参西”,“参西”哪些知识?

我从医20余年,从事过10余年中医、西医大内科,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从科室副主任到科主任,对此有一些心得体会。对于一个年轻临床医生,三个方面的西医知识很重要。一是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就诊的每一位患者,疾病的西医诊断必须明确。

比如面对水肿患者,从事肾病专业的医生,不能只知道肾病可以引起水肿,心病、肝病、内分泌紊乱亦可以引起,这些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诊断必须明确。即便是肾病引起,也需弄清是肾小球疾病,还是非肾小球疾病引起的;是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还需弄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病,还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的。其病理类型又是什么?

二是急危重患者的处置。刚医院校毕业的学生,上临床后对急危重患者的诊断和处置能力不强,这是必然的。对此应知难而上,多学习,多临床。多看、多想、多动脑、多动手,争取3~5年内能够掌握,而且,必须掌握。如果掌握不了,管理病房将会吃力,管理科室更是力不从心,不能服众。肾病专业的医生,不管是门诊,还是在病房,遇到心梗的患者就诊,或者是在病房患者心梗病发作了,假如诊断不清,前期的抢救和治疗措施跟不上,会耽搁病情。任何一个脏器疾病到后期都会影响到全身多个脏器功能的损伤。

所以,急危重症的处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急危重症的处置过关了,将对后面的工作和专业上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西医的特效治疗方案。

内科疾病的西医治疗措施大致有三类:特效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后两种大家比较熟悉。特效治疗,如结核病,中医认为是顽症,治疗效果不好。但西药抗结核杆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这就是西医的特效治疗方法。类似的治疗消化疾病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感染化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抗甲亢药物,肾病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等都是非常特效的。但这些方案的具体应用时,是单用还是联用,是标准用法还是冲击疗法,各种疗法的适应症、药物的副作用等,都需要医生非常熟悉。

能中不西

第二阶段:能中不西。这一阶段是指工作3~5年以后,具备一定的西医知识,对所在的领域能够应对临床的问题,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能保证临床的安全。大概就是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阶段。

这个时候开始要坚持能中不西,也就是尽量用中医药解决临床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临床摸索阶段。治病有时有效,有时没效。经验很零散。但一定要坚持,不断积累经验。坚持能用中医药解决的问题不用西医解决,用中医药治不了的,用西医药保底,以不耽搁患者病情为最重要。

怎样才能做到能中不西?

首先,坚持中医思维。这一阶段,因为西医知识掌握和了解的比较多,满脑子都是西医思维,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常常根据中药的现代研究开处方。比如遇到支气管炎的病人,咳嗽、咯痰,不去辨证,而是只记住了金银花、连翘抗病毒,甘草、半夏化痰,党参、黄芪提高免疫力,开出一方自觉不错,然而患者吃了没效,就说中药效果不好。这个病人是外感风寒而表现为支气管炎,应该用祛风散寒的中药,结果用金银花、连翘等寒药,岂由能治好之理。更有甚者,用黄连、蒲公英等苦寒之品,外感没治好,又增他疾。有的医生还对患者念叨:“我用了这么多抗病毒的中药还不见好,看来你的病很难治,得用高档抗生素。”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很常见,医生要有辨证意识,要回复中医的临床思维: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三因制宜。

其次,善于思考创新。刚参加工作时,我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总是无效,不得不使用西药治疗。西药最大的问题是减停药物时反复。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患儿的母亲对我说:“孩子很奇怪,每遇天阴下雨下肢紫癜就出现了。“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内经所言:“湿邪为病,下先受之。”一改原来紫癜血热病机的认识,我从湿邪入手,用三仁汤治疗,患儿得以痊愈。后以此法,治疗很多双下肢为首发病变的过敏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并总结出过敏性紫癜湿毒证,创制抗敏除湿汤,临床获得极好疗效。

我认为,坚持能中不西,总能找到治疗疾病的办法。面对普遍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如肾病蛋白尿、肿瘤等疾病,要去思考为什么,怎么办?蛋白尿,在过去中医书中无记载,多见于中医水肿、腰痛等病证。我就去收集有蛋白尿的肾病的临床表现,探寻其病机规律。后来我总结蛋白尿的病机以气阴两虚、湿热瘀血为主要病机,予益气养阴、利湿活血为法治疗。在具体选方用药时,结合自己的经验,反复实践,总结出治疗蛋白尿的芪地固肾方,效果非常显著,对难治性肾病蛋白尿有很好的作用。这就是在传承中的创新。基于临床疗效的中医科研创新才有生命力。对于一些慢性难治性疾病如肿瘤性疾病,不仅要去思考治疗思路、具体的解决办法,还要正确评判药物的疗效。现在提倡肿瘤患者治疗目标:1.带瘤生存;2.相对延长寿命;3.提高生存质量。给我们正确评判中医药治疗肿瘤性疾病有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三,做到胆大心细。常读书、多读书是好事。同时要勤于临床,不在临床上大胆使用。比如大剂量黄芪利尿消肿,到底有没有效果,剂量大到什么程度。到底有没有副作用?为什么别人能用到~克,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危险?

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记载:四神煎: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金银花一两。主治:鹤膝风(两膝疼痛,膝肿粗大)。一剂药量一斤半,能这样服吗?这方子能用吗?不能用,为什么有人记载呢?这些问题只能自己用后才能回答。在临床上大胆尝试非常重要,只有尝试,书上的经验才会变成自己的经验,才会真正解决临床问题。但绝不能盲目的大胆。很多药物可从小剂量开始,下一次可直接用大剂量的半量,渐加至大剂量。例如,当归、白芍可先用各45克,二诊时用90克。当积累一定经验后逐渐过渡到直接用到90克。就像我临床用附子一样,喜欢渐加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中病为止。

第四,勤于总结提高。这一阶段应勤于观察,善于总结,提出新观点,创新中医科研思路。发表学术论文,基于临床申报各类课题,取得各级各类成果,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我通过大量病例的观察总结,于3年提出糖尿病的湿热病机,一反过去糖尿病阴虚燥热病机观点,后来被同道广泛认可。

只中不西

第三阶段:只中不西。这一阶段大概到了主任医师以后,有些人可能担任科主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积累,有了较丰富的经验,能够达到运用中医药治疗大多数疾病的水平,而且疗效可靠。

这一阶段:

1.梳理临床经验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大多比较零散。总结临床经验非常必要,并使之系统化。比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我经过长期观察和临床实践,发现其发病由于病因病机的不同,在运用抗敏除湿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湿毒证的基础上提出三部六法治疗本病,对临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三部:指病分三个部位,病见咽喉、病见下肢、病见全身三个部位。病见咽喉,以血毒为主要病机,予清热解毒法,用仲景甘草桔梗汤加金荞麦。病见下肢,以湿毒为主要病机,予抗敏除湿法,用自拟抗敏除湿汤。病见全身,病机分虚实,实证以血热和营卫不和多见,血热用清热凉血法,方选犀角地黄汤;营卫不和用调和营卫法,方选桂枝汤。虚证以脾虚和肾虚多见。脾虚健脾益气,方选香砂六君子汤或薯蓣丸;肾虚养阴补肾,方选六味地黄丸或自拟芪地固肾方。

2.凝练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凝练学术思想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慢性难治性疾病治疗中,许多医家已经注意到同时存在虚实病机,但虚实病机的关系是什么?以往的研究提出虚实兼杂、虚实相兼等,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虚实病机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提出虚实同治的治疗原则,运用张仲景的薯蓣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以虚实相因的病机理论指导肿瘤性疾病,及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虚实相因病机的提出就把一个临床问题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成功地凝练了学术思想。

3.整理临床医案

临床疾病非常复杂,病人病情常常没有同一性。医生的经验有时也很难系统化,常常需要以医案的形式予以记载流传。从医以来,我每年接诊的疑难杂病很多,有些非常有借鉴意义。如用四逆汤和附子理中汤治疗妇女头皮发热案,用柴胡桂枝汤治疗80岁妇女游走性皮肤发热案;用大剂附子细心治疗足跟皮肤粗糙案;治疗膜性肾病大量蛋白尿案;治疗双膝关节肿胀案等等。

4.探索未知领域

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吸收知识是为了创新知识,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只有把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知识的追求无止境,疾病的治疗无穷尽。面对新的疾病,面对慢性难治性疾病,不断地探索未知,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春华秋实,只要耕耘必有收获。从跨出中医大学校门的学生,到今天成为一名能自如地运用中医药救治疾病的一名中医生,我感到很自豪。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努力,医院校毕业生是否能够成长为一名铁杆中医,以及怎样成长为能开出有效处方的中医医生。希望对同道,尤其对刚刚踏入中医宝殿的中医学子有所借鉴。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11-16,作者雷根平,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阳痿、早泄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疾病,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夫妻感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值翻阅伤寒名家胡希恕医案时,发现先生对此类疾患有独到之处,并特别提出了“性功障碍邪所为,但补肾虚必遭殃”的治疗理法。现将先生之法结合笔者之临症经验细述于下,以飨同道。

1、遗精、早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

现代医学定义婚后有规律的性生活或未婚而发生一周数次甚则一夜数次的失精为遗精,并认为男性在性交时失去控制射精的能力,在刚进行交合或交合之前射精称之为早泄。古人虽无遗精、早泄之说,然胡老认为此暗合《金匮要略》中所述之“失精家”。原文讲述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临床中不难发现,遗精早泄的患者确实常伴有阴囊潮湿、头晕目眩、耳鸣、大便稀溏,且多为瘦弱虚损之人。所以疗此类疾患先生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

《医宗金鉴》提出“失精家,为肾阳不固精者也。少腹弦急,虚而寒也。阴头寒,阳气衰也。”,对于此处肾阳虚衰下焦虚寒为其发病基础,历代医家皆无异议。除此之外,胡老详述其发病过程为“下焦虚寒,致虚阳上亢,上热下寒,虚阳上逆于脑,扰动心神,致情欲妄动而失精。”现代亦认为遗精早泄表现出中枢神经异常兴奋。并提出伴“邪上逆”的重要概念,不难发现,先生此处所述之邪为“水饮”,因下元阳气虚损而致津液不行而成饮邪,临床常伴见阴囊潮湿、大便稀溏、目眩亦可得知。所以胡老临床中常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配合白薇和小剂量的附子,白薇清虚热而利水,少量附子温阳散水,然胡老特别强调此处附子一定要量少,若大剂量附子温阳则必扰动水饮使其上逆而加重病情。这也恰能解释临床上为何遇遗精早泄者,投大剂补肾温阳之品不奏效反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有学者在此处常有疑问,即是阳亢于上,又何故大量使用桂枝此等助阳之物。先生认为,桂枝在此处的功用为降逆,在伤寒原文中也多次体现,如《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气汤”,由文意可知,“狂”是因热甀邪聚于下焦,上逆于脑所致,方中桂枝即有降逆于下而治癫狂之功。再如,原文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亦可证明。故在此失精中,桂枝之效为降冲逆,降低神经冲动;方中龙骨、牡蛎则能调节神经镇惊收敛,并稍有补虚之功用,故可收宁神补肾涩精之功。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亦认为“早泄以安志固肾为第一要法”,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聚精丹、三才封髓丹加减予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现附先生遗精早泄医案一则:患者甲,男,35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6月23日:自年4月出现失眠,且越来越重,相继出现头晕、耳鸣、早泄、遗精、小便不利,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神经衰弱。服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诊治,曾服人参养荣丸、全鹿丸等不效,且症益重。来诊时症见:失眠,自汗盗汗,头昏脑胀,耳鸣,眩晕欲吐,不敢睁眼,少腹悸动,早泄,遗精一周三次,舌苔白根厚,脉沉细数。此阳气下虚,虚火上亢之证,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桂枝9g,白芍9g,白薇9g,生姜9g,大枣3枚,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川附子9g,炙甘草6g。结果:上方服6剂,睡眠好转,只遗精1次。7月2日改他医处方,与知柏地黄丸,服后遗精、耳鸣皆加重,继与上方加酸枣仁加减,经2个月治疗,遗精已,早泄减,余耳鸣,继合用酸枣仁汤服月余,症渐平。

由上医案可知,此患者多次医治都以补肾壮阳之法,其病情不但无好转反愈加严重,而胡老仅六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则收显效,后医与知柏地黄丸而病情反重,试想遗精早泄本为虚阳携水饮上逆使神经兴奋所致,虽亏损于下,然若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我们亦要紧守胡老之法。

2、阳痿——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阳痿是指阴茎维持足够的勃起时间或勃起强度不足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对此疾患,胡老与他医遇则补肾壮阳不同,而是常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来处理,看似相去甚远,临床却疗效极佳。多年来,笔者治疗阳痿之患的体会是以温肾填精之药为散剂或制成药酒每次少量慢调,疗效也算差强人意,但疗程日久,且易生变,若强用蛮补,常引起不良后果。

胡希恕认为阳痿在临床中常见的情况除了阳气虚于下外,血、水、气郁滞,阳气不达的病因病机最为常见。临床中王琦教授就常用行气化甀之方血府逐甀汤(柴胡、枳实、赤芍、甘草,桃仁等组成)加减治疗阳痿,疗效亦可。并且先生所用之化甀行水方药,为养血活血利水之效的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泽泻、苍术),此方源自于《金匮要略》,文中记载“妇人怀妊,腹中朽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方仲景本为血虚滞、水湿盛的妇人所制,然却与男性疾患阳痿中因虚致血水停滞的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阳痿气机郁结的治疗先生亦用仲景之方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胡老选方用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仅疗效显著,且习者易悟。

现附胡老阳痿早泄验案一则:患者乙,男,30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2月28日:结婚即现阳痿、早泄,病已4年,经中西医诊治毫无起效。经查有慢性前列腺炎,近服桂附地黄丸未见疗效。近症:阴茎勃起弱,举而不坚,且不持久而早泄,素动念见色流精,大便前后,每因腹压增加而有乳白色粘液流出,腰酸楚,耳鸣,舌苔白,脉弦细。此属营卫失和,上热下寒,治以调和营卫。温下敛上,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白薇三钱,川附子三钱,生龙骨八钱,生牡蛎八钱,炙甘草二钱。结果:上方服三剂,耳鸣大减,见色流精、大便时尿道溢液亦减。上方加四逆散,服六剂,自觉症状皆好转,偶有耳鸣腰酸,精神好转。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二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服六剂,告之阳痿已。

笔者观他医之案,处理此类疾病,动辄数十上百剂,其途艰难且变证时出,后方能获效,然观胡老用药却寥寥几味、看似平淡无奇而能解患于无形之间,笔者初看之时便以为是骗人之说,然细细想来,却又暗合仲景之法,富有深意,临床验之疗效亦显。

3、结语

一代伤寒名家胡希恕老先生谨遵《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论,尊仲景之法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川附子、白薇治疗“失精家”疗效显著,案例之后常下如是按语:“收敛浮阳,潜阳入阴,阳能固密,阴亦能守,精亦不致外溢,阴阳和则功自调”。对于阳痿先生以四逆散疏肝理气,当归、芍药散行虚甀、利水湿,使阳气得舒而阳痿已。临床中,笔者每逢此类疾患必尊先生之法,并会细查有无肾气丸的使用指征,如有则以丸剂或散剂少量配合使用,每获捷效,此亦学先生谨守仲景之道也。

遗精、阳痿、早泄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疾病,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夫妻感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值翻阅伤寒名家胡希恕医案时,发现先生对此类疾患有独到之处,并特别提出了“性功障碍邪所为,但补肾虚必遭殃”的治疗理法。现将先生之法结合笔者之临症经验细述于下,以飨同道。

1、遗精、早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

现代医学定义婚后有规律的性生活或未婚而发生一周数次甚则一夜数次的失精为遗精,并认为男性在性交时失去控制射精的能力,在刚进行交合或交合之前射精称之为早泄。古人虽无遗精、早泄之说,然胡老认为此暗合《金匮要略》中所述之“失精家”。原文讲述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临床中不难发现,遗精早泄的患者确实常伴有阴囊潮湿、头晕目眩、耳鸣、大便稀溏,且多为瘦弱虚损之人。所以疗此类疾患先生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

《医宗金鉴》提出“失精家,为肾阳不固精者也。少腹弦急,虚而寒也。阴头寒,阳气衰也。”,对于此处肾阳虚衰下焦虚寒为其发病基础,历代医家皆无异议。除此之外,胡老详述其发病过程为“下焦虚寒,致虚阳上亢,上热下寒,虚阳上逆于脑,扰动心神,致情欲妄动而失精。”现代亦认为遗精早泄表现出中枢神经异常兴奋。并提出伴“邪上逆”的重要概念,不难发现,先生此处所述之邪为“水饮”,因下元阳气虚损而致津液不行而成饮邪,临床常伴见阴囊潮湿、大便稀溏、目眩亦可得知。所以胡老临床中常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配合白薇和小剂量的附子,白薇清虚热而利水,少量附子温阳散水,然胡老特别强调此处附子一定要量少,若大剂量附子温阳则必扰动水饮使其上逆而加重病情。这也恰能解释临床上为何遇遗精早泄者,投大剂补肾温阳之品不奏效反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有学者在此处常有疑问,即是阳亢于上,又何故大量使用桂枝此等助阳之物。先生认为,桂枝在此处的功用为降逆,在伤寒原文中也多次体现,如《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气汤”,由文意可知,“狂”是因热甀邪聚于下焦,上逆于脑所致,方中桂枝即有降逆于下而治癫狂之功。再如,原文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亦可证明。故在此失精中,桂枝之效为降冲逆,降低神经冲动;方中龙骨、牡蛎则能调节神经镇惊收敛,并稍有补虚之功用,故可收宁神补肾涩精之功。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亦认为“早泄以安志固肾为第一要法”,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聚精丹、三才封髓丹加减予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现附先生遗精早泄医案一则:患者甲,男,35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6月23日:自年4月出现失眠,且越来越重,相继出现头晕、耳鸣、早泄、遗精、小便不利,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神经衰弱。服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诊治,曾服人参养荣丸、全鹿丸等不效,且症益重。来诊时症见:失眠,自汗盗汗,头昏脑胀,耳鸣,眩晕欲吐,不敢睁眼,少腹悸动,早泄,遗精一周三次,舌苔白根厚,脉沉细数。此阳气下虚,虚火上亢之证,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桂枝9g,白芍9g,白薇9g,生姜9g,大枣3枚,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川附子9g,炙甘草6g。结果:上方服6剂,睡眠好转,只遗精1次。7月2日改他医处方,与知柏地黄丸,服后遗精、耳鸣皆加重,继与上方加酸枣仁加减,经2个月治疗,遗精已,早泄减,余耳鸣,继合用酸枣仁汤服月余,症渐平。

由上医案可知,此患者多次医治都以补肾壮阳之法,其病情不但无好转反愈加严重,而胡老仅六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则收显效,后医与知柏地黄丸而病情反重,试想遗精早泄本为虚阳携水饮上逆使神经兴奋所致,虽亏损于下,然若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我们亦要紧守胡老之法。

2、阳痿——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阳痿是指阴茎维持足够的勃起时间或勃起强度不足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对此疾患,胡老与他医遇则补肾壮阳不同,而是常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来处理,看似相去甚远,临床却疗效极佳。多年来,笔者治疗阳痿之患的体会是以温肾填精之药为散剂或制成药酒每次少量慢调,疗效也算差强人意,但疗程日久,且易生变,若强用蛮补,常引起不良后果。

胡希恕认为阳痿在临床中常见的情况除了阳气虚于下外,血、水、气郁滞,阳气不达的病因病机最为常见。临床中王琦教授就常用行气化甀之方血府逐甀汤(柴胡、枳实、赤芍、甘草,桃仁等组成)加减治疗阳痿,疗效亦可。并且先生所用之化甀行水方药,为养血活血利水之效的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泽泻、苍术),此方源自于《金匮要略》,文中记载“妇人怀妊,腹中朽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方仲景本为血虚滞、水湿盛的妇人所制,然却与男性疾患阳痿中因虚致血水停滞的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阳痿气机郁结的治疗先生亦用仲景之方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胡老选方用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仅疗效显著,且习者易悟。

现附胡老阳痿早泄验案一则:患者乙,男,30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2月28日:结婚即现阳痿、早泄,病已4年,经中西医诊治毫无起效。经查有慢性前列腺炎,近服桂附地黄丸未见疗效。近症:阴茎勃起弱,举而不坚,且不持久而早泄,素动念见色流精,大便前后,每因腹压增加而有乳白色粘液流出,腰酸楚,耳鸣,舌苔白,脉弦细。此属营卫失和,上热下寒,治以调和营卫。温下敛上,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白薇三钱,川附子三钱,生龙骨八钱,生牡蛎八钱,炙甘草二钱。结果:上方服三剂,耳鸣大减,见色流精、大便时尿道溢液亦减。上方加四逆散,服六剂,自觉症状皆好转,偶有耳鸣腰酸,精神好转。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二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服六剂,告之阳痿已。

笔者观他医之案,处理此类疾病,动辄数十上百剂,其途艰难且变证时出,后方能获效,然观胡老用药却寥寥几味、看似平淡无奇而能解患于无形之间,笔者初看之时便以为是骗人之说,然细细想来,却又暗合仲景之法,富有深意,临床验之疗效亦显。

3、结语

一代伤寒名家胡希恕老先生谨遵《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论,尊仲景之法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川附子、白薇治疗“失精家”疗效显著,案例之后常下如是按语:“收敛浮阳,潜阳入阴,阳能固密,阴亦能守,精亦不致外溢,阴阳和则功自调”。对于阳痿先生以四逆散疏肝理气,当归、芍药散行虚甀、利水湿,使阳气得舒而阳痿已。临床中,笔者每逢此类疾患必尊先生之法,并会细查有无肾气丸的使用指征,如有则以丸剂或散剂少量配合使用,每获捷效,此亦学先生谨守仲景之道也。

I本文摘自《中医临床研究》年第7卷第12期,第3页。

I本文摘自《中医临床研究》年第7卷第12期,第3页。

遗精、阳痿、早泄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疾病,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夫妻感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值翻阅伤寒名家胡希恕医案时,发现先生对此类疾患有独到之处,并特别提出了“性功障碍邪所为,但补肾虚必遭殃”的治疗理法。现将先生之法结合笔者之临症经验细述于下,以飨同道。

1、遗精、早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

现代医学定义婚后有规律的性生活或未婚而发生一周数次甚则一夜数次的失精为遗精,并认为男性在性交时失去控制射精的能力,在刚进行交合或交合之前射精称之为早泄。古人虽无遗精、早泄之说,然胡老认为此暗合《金匮要略》中所述之“失精家”。原文讲述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临床中不难发现,遗精早泄的患者确实常伴有阴囊潮湿、头晕目眩、耳鸣、大便稀溏,且多为瘦弱虚损之人。所以疗此类疾患先生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

《医宗金鉴》提出“失精家,为肾阳不固精者也。少腹弦急,虚而寒也。阴头寒,阳气衰也。”,对于此处肾阳虚衰下焦虚寒为其发病基础,历代医家皆无异议。除此之外,胡老详述其发病过程为“下焦虚寒,致虚阳上亢,上热下寒,虚阳上逆于脑,扰动心神,致情欲妄动而失精。”现代亦认为遗精早泄表现出中枢神经异常兴奋。并提出伴“邪上逆”的重要概念,不难发现,先生此处所述之邪为“水饮”,因下元阳气虚损而致津液不行而成饮邪,临床常伴见阴囊潮湿、大便稀溏、目眩亦可得知。所以胡老临床中常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配合白薇和小剂量的附子,白薇清虚热而利水,少量附子温阳散水,然胡老特别强调此处附子一定要量少,若大剂量附子温阳则必扰动水饮使其上逆而加重病情。这也恰能解释临床上为何遇遗精早泄者,投大剂补肾温阳之品不奏效反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有学者在此处常有疑问,即是阳亢于上,又何故大量使用桂枝此等助阳之物。先生认为,桂枝在此处的功用为降逆,在伤寒原文中也多次体现,如《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气汤”,由文意可知,“狂”是因热甀邪聚于下焦,上逆于脑所致,方中桂枝即有降逆于下而治癫狂之功。再如,原文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亦可证明。故在此失精中,桂枝之效为降冲逆,降低神经冲动;方中龙骨、牡蛎则能调节神经镇惊收敛,并稍有补虚之功用,故可收宁神补肾涩精之功。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亦认为“早泄以安志固肾为第一要法”,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聚精丹、三才封髓丹加减予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现附先生遗精早泄医案一则:患者甲,男,35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6月23日:自年4月出现失眠,且越来越重,相继出现头晕、耳鸣、早泄、遗精、小便不利,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神经衰弱。服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诊治,曾服人参养荣丸、全鹿丸等不效,且症益重。来诊时症见:失眠,自汗盗汗,头昏脑胀,耳鸣,眩晕欲吐,不敢睁眼,少腹悸动,早泄,遗精一周三次,舌苔白根厚,脉沉细数。此阳气下虚,虚火上亢之证,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桂枝9g,白芍9g,白薇9g,生姜9g,大枣3枚,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川附子9g,炙甘草6g。结果:上方服6剂,睡眠好转,只遗精1次。7月2日改他医处方,与知柏地黄丸,服后遗精、耳鸣皆加重,继与上方加酸枣仁加减,经2个月治疗,遗精已,早泄减,余耳鸣,继合用酸枣仁汤服月余,症渐平。

由上医案可知,此患者多次医治都以补肾壮阳之法,其病情不但无好转反愈加严重,而胡老仅六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则收显效,后医与知柏地黄丸而病情反重,试想遗精早泄本为虚阳携水饮上逆使神经兴奋所致,虽亏损于下,然若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我们亦要紧守胡老之法。

2、阳痿——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阳痿是指阴茎维持足够的勃起时间或勃起强度不足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对此疾患,胡老与他医遇则补肾壮阳不同,而是常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来处理,看似相去甚远,临床却疗效极佳。多年来,笔者治疗阳痿之患的体会是以温肾填精之药为散剂或制成药酒每次少量慢调,疗效也算差强人意,但疗程日久,且易生变,若强用蛮补,常引起不良后果。

胡希恕认为阳痿在临床中常见的情况除了阳气虚于下外,血、水、气郁滞,阳气不达的病因病机最为常见。临床中王琦教授就常用行气化甀之方血府逐甀汤(柴胡、枳实、赤芍、甘草,桃仁等组成)加减治疗阳痿,疗效亦可。并且先生所用之化甀行水方药,为养血活血利水之效的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泽泻、苍术),此方源自于《金匮要略》,文中记载“妇人怀妊,腹中朽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方仲景本为血虚滞、水湿盛的妇人所制,然却与男性疾患阳痿中因虚致血水停滞的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阳痿气机郁结的治疗先生亦用仲景之方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胡老选方用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仅疗效显著,且习者易悟。

现附胡老阳痿早泄验案一则:患者乙,男,30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2月28日:结婚即现阳痿、早泄,病已4年,经中西医诊治毫无起效。经查有慢性前列腺炎,近服桂附地黄丸未见疗效。近症:阴茎勃起弱,举而不坚,且不持久而早泄,素动念见色流精,大便前后,每因腹压增加而有乳白色粘液流出,腰酸楚,耳鸣,舌苔白,脉弦细。此属营卫失和,上热下寒,治以调和营卫。温下敛上,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川附子、白薇: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白薇三钱,川附子三钱,生龙骨八钱,生牡蛎八钱,炙甘草二钱。结果:上方服三剂,耳鸣大减,见色流精、大便时尿道溢液亦减。上方加四逆散,服六剂,自觉症状皆好转,偶有耳鸣腰酸,精神好转。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二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服六剂,告之阳痿已。

笔者观他医之案,处理此类疾病,动辄数十上百剂,其途艰难且变证时出,后方能获效,然观胡老用药却寥寥几味、看似平淡无奇而能解患于无形之间,笔者初看之时便以为是骗人之说,然细细想来,却又暗合仲景之法,富有深意,临床验之疗效亦显。

3、结语

一代伤寒名家胡希恕老先生谨遵《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论,尊仲景之法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川附子、白薇治疗“失精家”疗效显著,案例之后常下如是按语:“收敛浮阳,潜阳入阴,阳能固密,阴亦能守,精亦不致外溢,阴阳和则功自调”。对于阳痿先生以四逆散疏肝理气,当归、芍药散行虚甀、利水湿,使阳气得舒而阳痿已。临床中,笔者每逢此类疾患必尊先生之法,并会细查有无肾气丸的使用指征,如有则以丸剂或散剂少量配合使用,每获捷效,此亦学先生谨守仲景之道也。

I本文摘自《中医临床研究》年第7卷第12期,第3页。

温病方大全(建议收藏)

卢医昨天

1.银翘散(《温病条辨》)

病机:风热犯肺,肺卫失宣。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咽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透表,宣肺泄热。处方:连翘9g金银花9g桔梗6g薄荷6g荆芥6g淡豆豉6g牛蒡子9g芦根30g生甘草6g淡竹叶6g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头炎,麻疹,水痘,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急性皮肤化脓性感染,药物性皮炎等。

2.桑菊饮(《温病条辨》)病机:风热侵肺,肺气失宣。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轻透肺热。处方:桑叶9g菊花3g连翘6g薄荷3g桔梗6g生甘草3g杏仁6g苇根9g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腺病毒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荨麻疹,硒肺,妊娠中毒症,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性皮炎等。

3.陈氏解凉表邪方(《外感温病篇》)病机:风热表邪、郁于肺卫。脉症: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脉浮数。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处方:薄荷6g前胡12g杏仁6g桔梗6g桑叶6g川贝母12g应用: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等。

4.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病机:风温初起,邪气犯肺,郁闭肌表。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有汗或不多,心烦,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肌,疏风清热。处方:葱白9g桔梗6g山栀子6g淡豆豉9g薄荷3g连翘6g生甘草3g淡竹叶3g应用: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5.寒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病机:阳明气热、外有表证。脉症:周身壮热,心烦热而渴,头痛,微恶寒或周身有拘束之感,无汗或少汗,舌苔白或黄,脉洪滑而浮。治法:清气解表透热。处方:生石膏30g知母24g连翘6g蝉蜕6g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增损双解散(《伤寒温疫条辨》)病机:伏热里发,兼感寒邪(表寒里热证)脉症: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腹胀,便秘,唇焦,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治法:疏解表寒,清热通腑。处方:僵蚕9g滑石9g蝉蜕6g姜黄3g防风3g薄荷3g荆芥3g当归3g白芍药3g黄连3g山栀子3g炙甘草3g黄芩6g桔梗6g大黄6g芒硝6g(冲服)生石膏18g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7.神解散(《伤寒温疫条辨》)病机:表郁里热,引动肝风。脉症:身热,无汗或少汗,口渴心烦、或有恶寒,头晕头痛,鼻塞,突然抽搐,两目上吊,口噤,身凉,面色青,舌苔薄少津,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息风止痉。处方:僵蚕3g蝉蜕6g神曲6g金银花6g生地黄6g木通3g车前子3g黄芩3g黄连3g黄柏3g桔梗3g应用:用于重型感冒,发热性皮疹,疹出不畅者。

8.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病机: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脉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骨节酸痛,头身困重,舌苔薄腻。治法:疏表散寒,涤暑化湿。处方:香薷6g金银花9g厚朴6g连翘9g鲜扁豆花9g应用:用于夏季感冒,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暑季咳嗽,急性发热症,低血钾症等。

9.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病机:夏感暑湿,未即发病,秋冬感当令之邪而诱发。脉症: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无汗;心烦尿赤,苔薄微腻。治法:清暑化湿,解表散寒。处方:香薷9g扁豆6g厚朴6g黄连6g应用:用于夏秋季节的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10.卫分宣湿饮(《暑病证治要略》)病机:暑湿袭表,郁遏卫分。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胀重,身重肢节酸楚,无汗或微汗,口不渴,舌尖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滑数或濡数。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处方:香薷3g青蒿6g滑石12g茯苓3g通草3g杏仁6g荷叶6g冬瓜皮30g竹叶9g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1.雷氏清凉涤暑法(《时病论》)病机:暑湿犯肺,肺卫失宣。脉症:头晕,寒热汗出,咳嗽,倦怠,四肢重着,脘痞,苔薄微腻,脉濡数。治法:涤暑清热,化湿宣肺。处方:滑石9g生甘草3g通草3g青蒿6g扁豆3g连翘9g茯苓9g西瓜皮60g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中暑等。

12.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病机:暑秽侵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脉症:上吐下泻,头痛而胀,胸脘痞闷,肤热有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甚则神昏耳聋,舌苔白腻,脉细缓而濡。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处方:藿香9g苏叶3g白芷3g大腹皮3g茯苓3g炒白术6g陈皮6g半夏6g厚朴6g桔梗6g炙甘草9g应用:用于流行性及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伤寒、副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非特异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乳幼儿消化不良,山岚瘴气,水土不服,食物中毒,肠炎失水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炎尿毒性酸中毒等。

13.藿朴夏苓汤(《医原》)病机:湿郁卫阳,湿重热轻。脉症: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发热以午后明显,身重,口黏不渴,脘痞不饥,有汗不解,苔白腻,脉濡缓。治法:芳香化浊,理气渗湿。处方:藿香6g半夏9g赤茯苓9g杏仁9g生薏仁3g白蔻仁3g泽泻6g猪苓9g淡豆豉9g厚朴3g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伤寒、副伤寒,胃肠型感冒,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属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等。

14.三仁汤(《温病条辨》)病机:湿温初起,邪遏卫气,湿渐化热。脉症:头痛恶寒,身热不扬,午后身热明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不饥,苔白不渴,舌边尖红,脉弦细而濡。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处方:杏仁12g滑石15g通草6g白蔻仁6g淡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5g半夏9g应用: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蛔虫病,神经性尿崩症,高山反应,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湿疹,急性泌尿系感染,宫颈炎等。

15.宣痹汤(《温病条辨》)病机:湿热闭阻于经络。脉症:寒战热炽,骨节烦疼,面目痿黄,舌色灰滞。治法:清热除湿,宣通经络。处方:防己15g杏仁15g滑石15g连翘9g山栀子9g薏苡仁15g半夏9g蚕砂9g赤小豆皮9g应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16.桑杏汤(《温病条辨》)病机:外感温燥,邪在肺卫。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或数大。治法:清宣燥热,养阴润肺。处方:桑叶9g杏仁9g沙参12g贝母9g淡豆豉6g山栀皮9g梨皮6g应用: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燥热咳嗽等。

17.杏苏散(《温病条辨》)病机:凉燥外袭,肺失宣降。脉症:咳嗽痰稀,鼻塞咽干,头微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润,脉弦。治法:轻宣凉燥,宣肺化痰。处方:苏叶6g半夏6g茯苓9g前胡9g桔梗6g枳壳6g炙甘草3g生姜3g陈皮6g杏仁9g大枣6g应用:用于秋季感冒,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18.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病机:素体阴虚,复感风热。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吐,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舌红,脉数。治法:滋阴清热,发汗解表。处方:玉竹9g生葱白6g桔梗6g白薇6g淡豆豉9g薄荷6g炙甘草3g大枣2枚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素体阴虚者。

19.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病机:邪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脉症: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约,苔白,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数。治法:透表泄热,清咽解毒。处方:山栀子9g淡豆豉9g金银花9g薄荷3g牛蒡子9g炙甘草3g蝉蜕3g僵蚕6g水牛角6g连翘9g桔梗6g马勃6g芦根30g灯芯3g淡竹叶3g应用:用于猩红热等。

20.流感方(《中医杂志》)病机:内有郁热,外感风寒。脉症:高热恶寒,无汗头痛,纳呆乏力,口渴尿少,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治法:清解郁热,宣肺散寒,通腑化痰。处方:荆芥12g防风9g柴胡9g葛根9g金银花18g连翘15g大青叶15g生石膏30g杏仁9g射干12g茵陈9g炙甘草6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寒热错杂者。

21.翘荷汤(《温病条辨》)

病机:上焦气分燥热扰及清窍。脉症: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治法:清宣上焦气分燥热。处方:薄荷6g连翘6g生甘草3g山栀子6g桔梗9g绿豆皮6g应用:用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牙周围炎,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等。

2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病机:风热疫毒,壅于上焦。脉症:壮热烦躁,腮部肿痛,头痛,口渴欲饮,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处方:黄芩15g黄连15g橘红6g玄参6g炙甘草6g连翘6g牛蒡子6g板蓝根9g马勃6g僵蚕3g升麻3g柴胡6g桔梗6g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23.代赈普济散(《重订广温热论》)病机:风热时毒,充斥肺胃,攻窜头面。脉症:憎寒发热,头面红肿,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处方:桔梗、升麻、浮萍、金银花、连翘、玄参各9g牛蒡子、芥穗各8g蝉蜕、黄芩、大青叶、白僵蚕各6g薄荷、人中黄、马勃、射干、大黄各4g应用:用于大头瘟,急性扁桃体炎,麻疹疹出不畅等。

24.通圣解毒散(《证治准绳》)病机:风热时毒壅盛于肺胃及肠腑。脉症:高热,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两耳上下前后红赤肿痛,便秘,溲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治法:清透热毒,攻下泄热。处方:防风12g川芎12g白芷12g金银花12g连翘12g牛蒡子12g山栀子12g滑石12g芒硝6g大黄6g桔梗6g甘草6g犀角3g(水牛角24g代)大青叶3g薄荷3g淡豆豉6g鲜葱白三根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颜面丹毒等。

25.腮腺宁冲剂(《传染病实用方》)病机:风热疫毒,侵入营血。脉症:腮腺肿大连及颌部,壮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处方:葛根6g赤芍药9g连翘9g大青叶9g栝蒌9g天花粉9g金银花9g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

26.六神丸(《喉科心法》)病机:热毒上攻咽喉。脉症:咽喉溃烂,疼痛,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处方:牛黄5g蟾酥0.5g朱砂5g珍珠0.5g既可外用吹喉,亦可内服。应用:用于猩红热,白喉,扁桃体炎,口疮等。

27.永安止痒汤(《古今名方》)病机:外感风湿,蕴于卫分。脉症:疹色淡红稀疏,皮肤瘙痒,发热恶风,精神倦怠,胃纳欠佳,舌红苔薄白,脉数。治法:祛风活血,利湿止痒。处方:麻黄6g僵蚕6g防风6g荆芥6g薄荷6g炙甘草6g苍术9g桃仁9g红花9g当归9g赤芍药9g应用:用于风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28.宣毒发表汤(《痘疹活幼至宝》)病机:麻疹郁肺。脉症:恶寒轻,发热重,咳嗽,鼻塞流涕,眼泪汪汪,痘疹隐现不出,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烦躁口渴,小便赤。治法:辛凉透疹。处方:升麻3g葛根3g前胡3g桔梗3g枳壳3g荆芥1.5g防风1.5g薄荷3g炙甘草6g木通3g连翘3g牛蒡子3g杏仁3g淡竹叶3g应用:用于麻疹疹前期及其他痘疹,疹出不透者。

29.发疹紫草汤(《医方类聚》)病机:正气不足,疹毒内陷。脉症:痘疹疹出即没,神疲乏力,伴低热。治法:扶正祛邪,凉血透疹。处方:紫草9g炙甘草6g糯米9g黄芪9g应用:用于麻疹。

30.化毒清表汤(《麻科活人全书》)病机:疹毒内侵,犯于脾肺。脉症:麻疹发疹期壮热,咳嗽,涕浊痰稠,目赤羞明,疹点外透。治法:解毒透疹。处方:前胡3g葛根3g知母3g连翘3g桔梗3g牛蒡子3g木通1.5g玄参3g黄连1.5g天花粉3g地骨皮3g淡竹叶3g生甘草1g灯心草1.5g应用:用于麻疹出疹期。

31.清解汤(《北京中医》)病机:疹毒闭肺。脉症:疹出色紫,仍高热不退,咳剧,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沉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处方:金银花9g连翘9g芦根15g茅根15g紫草9g生地黄9g牡丹皮6g赤芍药5g淡竹叶6g应用:用于麻疹之疹毒闭肺证。

32.竹叶牛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病机:风热闭肺,麻疹透发不畅。脉症:麻疹透发不出,咳嗽喘急,烦闷躁乱,咽喉肿痛。治法:透疹解毒,清宣肺胃。处方:西河柳15g荆芥3g蝉蜕3g薄荷3g炙甘草3g知母3g牛蒡子6g葛根6g玄参6g麦门冬9g淡竹叶30g应用:用于麻疹,咽炎,风疹等。

3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病机:痈疮疔毒,火毒结聚。脉症:痈疮疔毒,红肿热痛,高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消散疔疮。处方:金银花15g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9g紫背天葵9g应用:用于痈疮疖肿,热毒炽盛者。

34.麻杏石甘汤(《伤寒论》)病机:邪热壅肺,肺失宣降。脉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胸闷胸痛,痰白而黏或黄,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宣肺,降气平喘。处方: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2g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白喉,鼻窦炎及副鼻窦炎,麻疹及麻疹合并肺炎,急性荨麻疹,烂喉痧,角膜溃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斑疹伤寒等。

35.桔梗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外感风热,郁于肺经。脉症:发热无汗,咳嗽,口渴,苔薄白或微黄,脉浮大而数。治法:清热宣肺。处方:薄荷3g黄芩3g炙甘草3g山栀子3g桔梗9g连翘6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36.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病机:燥热伤肺、气逆津伤脉症: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燥或薄黄燥,脉数。治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处方:石膏9g桑叶9g甘草3g人参3g胡麻仁3g阿胶3g麦门冬4g杏仁3g枇杷叶3g应用: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37.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温热逢源》)病机:热郁胆腑,胆热犯胃。脉症:发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胸胁不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苦寒清热,宣郁透邪。处方:黄芩9g白芍药9g炙甘草3g大枣三枚豆豉12g玄参9g应用:用于重型流感。

38.黄连黄芩汤(《温病条辨》)病机:胆经郁热,不得发越。脉症:身热心烦,干呕,口苦而渴,尿少,舌苔黄,脉弦数。治法:清宣郁热。处方:黄连6g黄芩6g郁金6g淡豆豉6g应用:用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胃肠炎等。

39.凉膈散(《和剂局方》)病机:热灼胸膈,微兼腑实。脉症: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泄膈热,泻火通便。处方:大黄9g芒硝9g(冲服)栀子12g薄荷12g黄芩6g炙甘草6g连翘6g应用:用于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乙型脑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道感染,妇女经前期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40.余氏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病机:温热时毒,壅结气分。脉症: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治法:清气清毒,透泄郁热。处方:连翘9g黄芩9g山栀子9g薄荷3g生石膏18g桔梗3g炙甘草3g淡竹叶9g应用:用于猩红热。

41.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病机:温毒侵袭,气营两燔。脉症: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腐烂,皮肤丹痧显露,舌红赤,苔黄燥,脉洪数。治法:清气解毒,凉膈泄热。处方:连翘12g大黄(酒浸)6g芒硝6g炙甘草6g黄芩(酒炒)3g薄荷3g山栀子3g桔梗6g淡竹叶7片生白蜜30ml

42.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病机:痰热结胸,气失通降。脉症:身热面赤,渴喜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便秘,舌苔黄滑或腻,脉洪滑。治法:清热化痰散结。处方:黄连6g栝蒌9g枳实6g半夏9g应用:用于急慢性胆囊炎,传染性肝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炎,胃炎等。

43.白虎汤(《伤寒论》)病机:阳明气分热盛,邪盛正旺,正邪剧争,里热蒸腾。脉症:壮热,大汗出,口烦渴,喜冷饮,面赤心烦,或喘息气急,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呕。处方:生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9g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风湿性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中暑,糖尿病,急性口腔炎,牙龈炎,全身性瘙痒症,恶性肿瘤高热等。

44.白虎加人参汤(《温病条辨》)病机:阳明热炽,邪热蒸腾,迫津外泄,气随津伤。脉症:壮热汗多,面赤心烦,口渴齿燥,背微恶寒,尿黄神倦,舌苔黄燥,脉洪大而芤。治法:清热益气。处方:生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9g人参9g应用:用于流行性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风湿性心肌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中暑,糖尿病等。

45.白虎加苍术汤(《温病条辨》)病机:阳明热盛,兼太阴湿阻。脉症:壮热面赤,烦渴,汗多尿少,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洪大。治法:清热化湿。处方:生石膏24g知母12g甘草3g粳米9g苍术9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风湿热等。

46.苍术白虎汤加减方(《重订通俗伤寒论》)病机:暑湿中阻,暑热偏盛。脉症:高热,汗出,面赤恶热,气粗息促,肢体酸楚,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脘痞呕恶,舌红赤,苔黄腻,脉洪大。治法:清暑化湿。处方:苍术9g生石膏18g白豆蔻12g滑石12g知母9g草果仁9g荷叶9g竹叶12g应用:用于夏季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

47.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病机:暑热未退,津气两伤。脉症:身热息高,口渴多汗,心烦尿赤,肢倦神疲,脉虚无力。治法:清热涤暑,益气生津。处方:西洋参6g石斛15g麦门冬9g黄连3g淡竹叶6g荷梗15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若干

应用:用于中暑,乙型脑炎等。

48.东垣清暑益气汤(《脾胃论》)病机:暑湿内郁,气阴两伤。脉症:发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肢倦神疲,溲赤便溏,苔腻,脉大无力或濡滑带数。治法:清暑化湿,培元和中。处方:黄芪3g苍术3g升麻3g人参1.5g泽泻1.5g神曲1.5g橘皮1.5g白术1.5g麦门冬1g当归1g炙甘草1g青皮1g黄柏1g五味子1g应用:用于夏季急性胃肠炎,夏季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等。

49.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病机:痰热阻肺,大肠热结。脉症:潮热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舌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处方:生石膏15g大黄9g杏仁6g栝蒌皮6g应用:用于肺炎,斑疹伤寒等。

50.陷胸承气汤(《温病条辨》)病机:上焦邪热未清,已入中焦阳明。脉症:大热大渴,痰涎壅盛,舌燥,苔色金黄,脉不浮而躁。治法:化痰开结,通腑泻热。处方:大黄15g厚朴6g枳实6g半夏9g栝蒌9g黄连6g应用:用于中毒性痢疾,肠麻痹,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渗出性胸膜炎等。

51.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病机:阳明腑实,应下失下,耗气伤津。脉症:身热,腹痛,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理线,肢体震颤,视物不清,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治法:滋阴益气,清热泻结。处方:生地黄15g麦门冬12g玄参15g大黄9g芒硝3g(冲服)生甘草6g人参6g当归5g海参2条姜汁5ml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而体质虚弱者。

52.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病机:素体阴虚,燥热内结。脉症:身热,腹热,大便秘结,口干唇裂,痔疮日久,小便短少,苔燥少津,脉沉细。治法:滋阴增液,通便泄热。处方:玄参18g麦门冬15g生地黄15g大黄6g芒硝3g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复发性口腔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53.解毒承气汤(《伤寒温疫条辨》)病机:阳明腑实,兼有三焦火炽。脉症:壮热,大便不通,腹部胀满,头目眩晕,谵语狂乱,吐衄发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沉数有力。治法:攻下热结,清泄三焦。处方:僵蚕9g蝉蜕3g黄连3g黄芩3g黄柏3g山栀子3g枳实6g厚朴15g大黄12g芒硝9g(冲服)应用:用于急性肠梗阻及各种感染症,传染病伴有便秘者。

54.导赤承气汤(《温病条辨》)病机:大肠热结,小肠热盛。脉症:身热,腹满,大便不通,小便不畅,尿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舌苔黄燥,脉沉数。治法:攻下热结,清泄小肠。处方:赤芍药9g生地黄15g大黄9g黄连6g黄柏6g芒硝3g(冲服)应用:用于泌尿系感染等。

55.紫草承气汤(《幼科准绳》)病机:水痘热毒壅遏。脉症:皮肤水痘,身热,腹胀便秘,或痘未出而喘息腹胀,大便不通,烦躁口渴,谵语不安。治法:泄热解毒。处方:厚朴6g大黄12g枳实3g紫草3g应用:用于水痘毒热较重者。

56.五仁橘皮汤(《通俗伤寒论》)病机:肺有燥热,液亏肠闭。脉症:咳嗽不爽,多痰,胸满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处方:杏仁9g松子仁9g郁李仁12g桃仁6g柏子仁6g橘皮6g应用: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57.枳实导滞汤(《通俗伤寒论》)病机:湿热郁蒸气分,胶结胃肠。脉症: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或便秘或里急后重,小便黄赤,苔黄垢腻,脉濡数。治法:导滞通下,清热化湿。处方:枳实12g大黄12g山楂9g槟榔9g厚朴9g黄连9g神曲15g连翘12g紫草9g木通6g炙甘草6g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感染,肠麻痹,肝硬化腹水,不完全性肠梗阻,细菌性痢疾,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

58.加味白头翁汤(《温病条辨》)病机:湿热阻滞大肠,大肠传导失职。脉症:身热口渴,下痢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数。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痢。处方:白头翁9g秦皮6g黄连6g黄柏6g白芍药6g黄芩9g应用:用于肠炎,痢疾等。

59.芍药汤(《医学六书》)病机:湿热疫毒,蕴蓄于肠。脉症: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胸脘痞闷,苔腻微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调和气血。处方:白芍药15g当归9g黄连9g槟榔6g木香6g炙甘草5g大黄9g黄芩9g肉桂3g应用: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

60.香连丸(《兵部手集方》)病机:湿热之邪郁结肠道。脉症:下痢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两胁胀满,胸脘痞闷,食少舌红,脉弦数。处方:黄连12g木香9g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1.止痢汤(《验方选编》)病机:湿热下注,气滞伤血。脉症: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舌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利湿,止痢解毒。处方:马齿苋30g地锦草15g凤尾草土5g应用: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及伤寒等。

62.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病机:中焦湿郁,升降失司。脉症:脘闷腹胀,大便不爽。治法:芳香化浊,行气导滞。处方:藿香梗15g厚朴9g茯苓皮9g杏仁9g陈皮9g神曲6g麦芽6g茵陈9g大腹皮9g应用: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3.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病机:湿郁三焦。脉症:脘部闷胀,便溏,身体重痛,舌白腻,脉濡。治法:燥湿利湿,宣通表里。处方:藿香梗9g陈皮6g厚朴6g薏苡仁9g茯苓皮9g木防己9g大豆黄卷6g通草6g应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64.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病机:湿浊阻滞,气机不畅,久郁化热。脉症:身热,胸脘满闷;大便溏泄,小便色黄,舌黄腻,脉濡。治法:化湿理气,兼以泄热。处方:藿香9g茯苓皮9g厚朴6g陈皮6g杏仁9g滑石15g应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65.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病机:湿热秽浊郁伏膜原,气机失调。脉症: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头重,胸闷,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腻厚浊,脉缓。治法:疏利透达膜原湿浊。处方:厚朴3g槟榔6g草果3g黄芩3g甘草3g藿香3g半夏3g应用:用于夏季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

66.竹茹温胆汤(《万病回春》)病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脉症:胸胁苦满,咳嗽多痰,呕恶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化痰,泻肺降逆。处方:柴胡6g竹茹9g桔梗9g枳实9g黄连3g陈皮6g半夏3g茯苓3g香附3g炙甘草9g人参3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67.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病机:湿热内郁,枢机不利,胆热炽盛。脉症:寒热似疟,身热汗后较重,入暮尤甚,天明得汗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口渴心烦,脘痞,苔薄白而腻,脉弦数。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处方:青蒿6g黄芩6g竹茹9g半夏6g枳壳6g陈皮6g茯苓9g碧玉散9g(包煎)应用:用于疟疾,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偏头痛,癫痫,糖尿病,鼻窦炎等。

68.柴胡白虎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病机:邪郁少阳,少阳阳明合病。脉症:往来寒热,口苦而渴,耳聋,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苔黄而干,脉弦数。治法:和解清降。处方:柴胡9g生石膏15g天花粉15g梗米9g黄芩6g知母6g炙甘草3g荷叶6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及败血症属少阳阳明同病者。

6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病机:湿热蕴结肝胆。脉症: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见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下,舌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处方:龙胆草6g柴胡3g泽泻3g车前子6g木通3g生地黄12g当归12g黄芩6g生甘草3g山栀子6g。应用:用于带状疱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盆腔炎等。

7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病机:热毒壅盛三焦。脉症:发热,心烦躁扰,口燥咽干,失眠,或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法:泻火解毒。处方:黄连9g黄芩6g黄柏6g山栀子9g应用: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外科疮疡红肿等。

71.三石汤(《温病条辨》)病机:暑湿内蕴,弥漫三焦。脉症:身热面赤,耳聋,头身困重,胸闷脘痞,或咳痰带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不甚渴饮,舌红赤,苔黄滑。治法:清热利湿,宣通三焦。处方:滑石9g生石膏15g寒水石9g杏仁9g竹茹6g金银花9g通草6g应用: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初期),斑疹伤寒(中期)等。

72.雷氏芳香化浊法(《时病论》)病机:湿浊偏盛,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脉症: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欲吐,口不渴,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舌苔白腻,脉濡缓。治法:燥湿化浊。处方:藿香叶3g佩兰叶3g陈皮6g半夏6g大腹皮3g厚朴3g鲜荷叶9g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73.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辨》)病机:湿热郁蒸,外发白胚。脉症:身热身痛,汗出不解,胸脘痞闷,呕恶便溏,胸腹部发出白胚,舌苔黄腻,脉濡。治法:解毒清热利湿,透邪外达。处方:薏苡仁15g淡竹叶9g滑石15g白蔻仁6g连翘9g茯苓6g通草6g应用:用于急慢性湿疹。

74.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病机:湿热蕴毒,侵袭肺卫。脉症:带状疱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治法:清热燥湿。处方:苍术3g厚朴3g陈皮3g猪苓3g泽泻3g茯苓3g白术3g滑石3g防风3g山栀子3g木通3g肉桂1g应用:用于带状疱疹。

75.茯苓皮汤(《温病条辨》)病机:湿浊久困中焦,上下阻遏气机。脉症:小便不通,热蒸头胀神识昏蒙,渴不多饮,身痛呕逆,脘痞腹胀,舌苔白腻。治法:淡渗利湿。处方:茯苓皮15g生薏苡仁15g猪苓9g大腹皮9g通草9g淡竹叶6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76.宣清导浊汤(《温病条辨》)病机:湿浊久羁,邪郁气结,肠道传导失常。脉症:神识如蒙,脘痞腹胀,小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治法:宣通气机,清化湿浊。处方:猪苓15g茯苓15g寒水石18g蚕砂12g皂荚子9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等。

77.王氏连朴饮(《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病机:湿热俱盛,交蒸中焦。脉症: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腹痞闷,呕恶,小便短赤,便溏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化湿,凋和肠胃。处方:黄连3g厚朴6g石菖蒲3g半夏3g淡豆豉9g山栀子9g应用: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湿疹,急性胃肠炎等。

78.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病机:湿热并重,交蒸酿毒,充斥气分。脉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尿赤,或身目发黄,吐泻交作,淋浊,舌苔黄腻。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处方:滑石18g茵陈15g黄芩9g石菖蒲12g贝母6g木通3g藿香6g射干6g连翘6g薄荷6g白豆蔻6g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伤寒、副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疟疾,斑疹伤寒,变应性亚败血症,卡他性结膜炎,脊髓侧索硬化性肌萎缩,霉菌性口腔炎等。

79.昌阳泻心汤(《重订霍乱论》)病机:湿热互结,热重于湿,蒙蔽心神。脉症:身热,神志昏蒙,时清时寐,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聋,时有谵语,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湿,开窍醒神。处方:石菖蒲6g黄芩3g半夏3g黄连3g苏叶1g厚朴3g竹茹9g竹沥20ml生姜汁4滴枇杷叶30g芦根60g应用:用于伤寒及副伤寒。

80.杏仁滑石汤(《温病条辨》)病机:湿热交蒸,弥漫三焦。脉症:潮热呕恶,胸痞满闷,烦渴下利,汗出尿短,便溏,舌苔灰垢,脉濡数。治法:清化三焦湿热。处方:杏仁9g滑石9g黄芩6g橘红3g黄连3g郁金6g通草3g厚朴6g半夏9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邪在卫分者。

81.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病机:脾蕴湿热,湿热胶着。脉症:发热身痛,渴不多饮,或不渴,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胸脘痞闷,便溏不爽,舌淡黄而滑,脉缓。治法:清热利湿。处方:黄芩9g滑石9g茯苓9g大腹皮6g白豆蔻3g通草3g猪苓9g应用:用于慢性结肠炎。

82.芩连二陈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病机:湿热郁蒸,三焦气滞。脉症:寒热交作,头目眩晕,脘痞腹胀,时作呕恶,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濡滑。治法:分消湿热,宣通气机。处方:黄芩6g半夏4g竹茹6g赤茯苓9g黄连3g陈皮5g枳实5g碧玉散9g(包煎)生姜汁10ml竹沥10ml应用:用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

83.八正散(《和剂局方》)病机: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脉症:身热口渴,尿频尿急,溺时热痛,淋漓不畅,尿浑色黄,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处方:车前子9g瞿麦9g扁蓄9g滑石9g山栀子9g炙甘草9g木通9g大黄9g应用: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等。

84.冬地三黄汤(《温热经纬》)病机:暑热郁阻气分,热结阴伤。脉症:小便短少不利;发热,口渴无汗,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治法:滋阴生津,泻火解毒。处方:麦门冬24g黄连3g苇根汁(适量冲服)玄参12g黄柏3g黄芩3g生地黄12g金银花(适量冲服)生甘草3g应用: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散发性脑炎等。

85.增液汤(《温病条辨》)病机:阳明温病津液不足,肠燥便秘。脉症:大便秘结,口燥咽干而渴,或头昏腹胀,舌红少津,无苔或苔焦燥,脉细。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便。处方:玄参15g麦门冬12g生地黄12g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结肠过敏,肠结核,慢性胰腺炎,痔疮,乙型脑炎,肺炎,鼻出血,牙周炎,放射治疗所致口腔反应等。

86.宣痹汤(《温病条辨》)病机:湿郁筋脉,肺卫失宣。脉症:发热,四肢关节灼痛,有汗,口渴,胸脘痞闷,小便短,舌红,苔微黄,脉滑数。治法:宣痹,清热,利湿。处方:枇杷叶6g郁金6g射干3g通草3g淡豆豉6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87.防瘫汤(《传染病证治从新》)病机:湿热外侵,肺胃同病。脉症:发热,多汗,头痛倦怠,咽痛咳嗽,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疏表泻热,除湿扶正。处方:麻黄4g柴胡9g紫草12g黄柏9g蒲公英20g地丁15g黄精15g应用:用于脊髓灰质炎前驱期。

88.胜瘫汤(《传染病证治从新》)病机:湿热伤络,气阴两伤。脉症:神疲乏力,肢体痿软,筋脉弛张,舌红少津,苔微黄,脉细数。治法:清热化湿,扶正补虚。处方:桑寄生15g灵芝15g人参3g紫花地丁15g黄柏15g水牛角15g鳖甲9g沙参9g黄精15g应用:用于脊髓灰质炎瘫痪期。

89.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生地,玄参方(《温病条辨》)病机:热毒炽盛,气营两燔。脉症: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舌苔黄,脉数。治法:辛寒清气,凉营解毒(气营两清)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2g玄参12g生地黄18g麦门冬18g应用:用于重型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证等。

90.化斑汤(《温病条辨》)病机:阳明热毒,内郁营血,外郁肌表。脉症:壮热口渴,头痛,心烦躁扰,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脉数。治法:清热化斑,凉血解毒。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2g生甘草9g玄参9g犀角6g(水牛角9g代)粳米30g应用:用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紫斑等。

91.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病机: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脉症: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神昏谵语,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抽搐或厥逆,舌绛唇焦,脉沉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处方:生石膏18g生地黄12g犀角3g(水牛角9g代)黄连9g山栀子9g桔梗6g黄芩6g知母12g赤芍药15g玄参6g连翘3g炙甘草6g牡丹皮9g淡竹叶9g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全身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髋关节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肺炎,白塞氏综合征,麻疹,剥脱性皮炎等。

92.凉营清气汤(《丁甘仁医案》)病机:邪毒化火,燔灼气血。脉症:咽喉红肿糜烂,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状如杨梅,脉细数。治法:清气凉营(血),解毒救阴。处方:犀角1.5g(水牛角9g代替)石斛3g山栀子6g牡丹皮6g鲜生地黄3g薄荷3g黄连3g赤芍药6g玄参9g生石膏24g连翘9g生甘草9g淡竹叶30片白茅根30g芦根30g应用:用于猩红热。

93.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病机:热邪内陷,深入厥阴,热盛动风。脉症:头晕胀痛,手足躁扰,高热不退,烦躁狂乱,神昏痉厥,舌绛而干,脉弦数。治法:清热开窍,化痰解毒。处方:羚羊角6g桑叶6g贝母12g生地黄15g钩藤9g菊花9g白芍药9g茯苓9g竹茹15g生甘草3g应用:用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脑病,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中毒性麻疹,妊娠子痫等。

94.流脑协定方(《传染病实用方》)病机:温热毒邪内盛,引动肝风。脉症:身热壮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狂乱,神昏,全身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舌干绛,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处方:龙胆草6g钩藤15g全蝎5只连翘15g石决明30g忍冬藤15g黄芩6g山栀子12g僵蚕9g蒲公英12g赤芍药6g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5.清营汤(《温病条辨》)病机:热结心营,营阴受损。脉症: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咽干不渴,时有谵语,舌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清营泄热,养阴生津。处方:犀角3g(水牛角15g代)生地黄15g玄参9g竹叶心3g麦门冬9g丹参6g黄连6g金银花9g连翘6g应用:用于各种急性传染病或非传染病极期有出血倾向者,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大叶性肺炎,登革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氏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休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药物性皮炎等。

96.清宫汤(《温病条辨》)病机:邪陷心包,营阴耗损。脉症: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红绛,脉细数。治法:清心营,养心阴。处方:玄参心9g莲子心3g竹叶卷心6g连翘心6g水牛角9g麦门冬9g应用:用于热病神昏,急性重症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

97.神犀丹(《温热经纬》)病机:暑热燔灼血分,内陷心包,风动痰生。脉症:灼热躁扰,斑疹密布,神昏谵语或谵妄,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中痰鸣,舌绛苔焦。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处方:水牛角石菖蒲黄芩金汁连翘生地黄金银花板蓝根淡豆豉玄参天花粉紫草(成药,配制从略)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麻疹,赤游丹等。

98.导赤清心汤(《通俗伤寒论》)病机:心营热盛,下移小肠。脉症:发热,日轻夜重,心烦不寐,口干,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热痛,舌绛,脉细数。治法:清心凉营,清泻小肠。处方:生地黄18g茯神6g木通3g麦门冬3g牡丹皮6g益元散9g(包煎)淡竹叶6g莲子心30g灯芯20支童便5ml应用:用于泌尿系感染,小儿夜啼等。

99.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病机:热邪内陷心包,痰热蒙闭心窍。脉症: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惊厥,中风偏瘫,便闭,舌红或绛,脉数。治法:清热开窍,豁痰解毒。处方: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麝香珍珠山栀子雄黄黄芩金箔(成药,配制从略)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各种急性病引起的高热,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急性脊髓灰质炎,急性肝昏迷,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小儿高热惊厥,颅脑损伤,癫痫等。

.紫雪丹(《和剂局方》)病机:热陷心营,动风闭窍。脉症: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蹇,烦躁,口渴唇焦,尿赤,便闭,舌红绛,脉细数。治法:清营开窍,镇痉息风。处方:滑石石膏磁石寒水石羚羊角青木香犀角沉香丁香升麻玄参炙甘草芒硝硝石麝香朱砂黄金(成药,配制从略)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脑溢血,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过敏性哮喘,麻疹合并肺炎,伤寒,精神分裂症,药物性皮炎,癫痫等。

.苏合香丸(《和剂局方》)病机:寒湿秽浊阻遏气机,蒙蔽心窍。脉症: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胸闷脘痞,腹痛面青,欲吐泻不得,小便不通,舌苔白腻。治法:芳香开窍,辟秽化浊。处方:白术青木香(水牛角代)朱砂沉香麝香诃子白檀香安息香丁香荜菝香附冰片苏合油乳香(成药,配制从略)应用:用于中暑,乙型脑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胆道蛔虫症,癔病性昏厥,精神分裂症,一氧化碳中毒,木薯中毒,脑震荡,癫痫等。

.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病机:温邪内陷,邪陷心包。脉症:神昏谵语,身热,烦躁不安,以及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治法:清热解毒,开窍安神。处方:黄连15g黄芩9g山栀子9g郁金6g朱砂3g牛黄0.75g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应用:用于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小儿惊厥,中风窍闭等。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病机:血分热盛,迫血妄行。脉症:身热夜甚,躁扰昏狂,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大便黑而易解,舌深绛起刺,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处方:生地黄30g芍药12g牡丹皮9g犀角3g(水牛角15g代)应用:用于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急性白血病及败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肺结核大咯血,口腔恶性坏死性溃疡,官窍急性出血,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月经先期等。

.犀地清络饮(《通俗伤寒论》)病机:热炽营中,邪闭心包,血络瘀滞。脉症: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治法:清营泄热,开窍通瘀。处方:水牛角9g牡丹皮6g连翘6g生地黄3g赤芍药6g桃仁6g生姜汁2滴淡竹沥15ml应用:用于夏秋季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病机:热毒内陷血分,热搏血瘀,蓄于下焦。脉症: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神志如狂,舌紫绛,脉沉实。治法:攻下泄热,凉血逐瘀。处方:大黄15g芒硝6g桃仁9g赤芍药9g牡丹皮9g当归9g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肝硬化,痛经,闭经,流产后胎盘滞留等。

.阿胶黄芩汤(《通俗伤寒论》)病机:肺燥肠热,灼伤脉络。脉症:初起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黏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治法:清热止血,润肺清肠。处方:阿胶9g黄芩9g杏仁6g桑白皮6g白芍药3g甘草9g车前草3g甘蔗1.5g应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

.透疹凉解汤(《中医儿科学》)病机:热甚迫血,肌肤发疹。脉症: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小便黄少,舌红苔黄。治法:清热解毒。处方:桑叶9g菊花9g薄荷6g连翘9g牛蒡子9g赤芍药9g蝉蜕16g紫花地丁9g黄连3g红花6g应用:用于风疹属气血同病者。

.连梅汤(《温病条辨》)病机:暑温后期,暑热久羁,伤及心肾,水火不济。脉症:身热烦躁,口渴引饮,肢体麻痹,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治法:清热开窍,化痰解毒。处方:黄连6g乌梅9g麦门冬9g生地黄9g阿胶6g(烊化)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乙型脑炎等。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病机:阴液亏损,邪热未尽,深伏阴分。脉症: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形瘦乏力,口干渴,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法:滋阴清热,搜邪透络。处方:青蒿6g鳖甲15g生地黄12g知母6g牡丹皮9g应用:用于重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肺结核,不明原因的低热,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结核性盆腔炎,肝脓疡,妇科手术后低热等。

.黄连阿胶汤(《温病条辨》)病机:心火亢盛,肾阴耗损。脉症:身热,手足心热,盗汗,心烦不得卧,舌红苔薄黑而干,脉细数。治法:育阴清热。处方:黄连12g黄芩6g阿胶9g白芍药3g鸡子黄2枚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神经衰弱,肝硬化,肝昏迷,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副伤寒等。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病机:温病后期,热毒久羁,灼伤真阴。脉症:低热面红,咽干齿黑,舌干绛,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或颧红心悸,或神倦耳聋,脉虚数结代。治法:滋阴润燥,清热生津。处方:炙甘草6g生地黄18g生白芍药18g麦门冬15g阿胶12g(烊化)麻仁9g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病机:热灼真阴,虚风内动。脉症:手足蠕动,甚或手足抽搐,形瘦神倦,肢厥,心慌有空虚感,齿黑唇裂,舌干光绛,脉虚细。治法:滋阴清热,潜阳息风。处方:炙甘草18g生地黄18g生甘草18g麦门冬15g生牡蛎15g阿胶9g(烊化)生鳖甲24g麻仁6g生龟板12g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流感,乙型脑炎等。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病机:气阴两伤,正气欲脱。脉症:汗多气短,神疲口渴,体倦懒言,咽干舌燥,或干咳,自汗;或心悸失眠,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无力。治法:滋液填阴,柔肝息风。处方:炙甘草12g生地黄18g生白芍药18g麦门冬18g生牡蛎12g麻仁6g生鳖甲12g阿胶9g生龟板12g五味子6g鸡子黄2枚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流感,乙型脑炎,震颤性麻痹,肝豆状核变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放疗后舌痿缩等。

.一贯煎(《柳州医话》)病机:肝肾阴虚,肝郁不舒。脉症:面容憔悴,颧红,头眩目干,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胸脘胀痛,胁痛吐酸,或见口苦,暖气,舌红少津,脉虚弦。治法:滋养肝肾,疏肝理气。处方:沙参9g麦门冬9g当归9g生地黄30g枸杞子12g川楝子6g应用:用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溃疡,神经衰弱,高血压,肋膜炎,慢性睾丸炎等。

.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病机:热病恢复期,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脉症:咽干少痰,口渴,身热不甚或不发热,痰少而粘,口鼻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清养肺胃,生津润燥。处方:沙参9g玉竹6g麦门冬9g天花粉6g生扁豆6g桑叶6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麻疹,肺结核,风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益胃汤(《温病条辨》)病机:温病后期,邪热已退,胃阴受伤。脉症:低热,口燥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法:滋阴养胃。处方:沙参9g麦门冬15g冰糖3g生地黄15g玉竹6g应用:用于咽炎等。

.清络饮(《温病条辨》)病机:暑湿余邪未净,蒙扰清窍。脉症:低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治法:清化暑湿余邪。处方:荷叶6g金银花6g西瓜皮6g扁豆花3g丝瓜皮6g竹叶6g应用: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夏季热,乙型脑炎等恢复期。

.薛氏五叶芦根汤(《湿热病篇》)病机:温病后期,余邪未净,蒙蔽清阳,脾胃失健。脉症: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身有微热,食少或食人即吐,或大便溏薄,苔薄腻,脉缓。治法:轻清芳化,清利余邪,健脾和胃。处方: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佩兰叶、枇杷叶、芦根、冬瓜仁各9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慢性肾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症,肠结核等。

.薛氏参麦汤(《湿热病篇》)病机:湿热余邪未净,胃阴受损,脾肺气弱。脉症:身热不甚,神疲倦语,不思食,小便短少,唇齿干,舌红苔少。治法:甘寒养胃,甘淡实脾补肺。处方:人参3g麦门冬9g生谷芽9g木瓜9g鲜莲子6g炙甘草3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胃肠神经官能证等恢复期。

.薛氏扶阳逐湿汤(《湿热病篇》)病机:湿从寒化,寒湿重伤脾肾阳气。脉症:身冷,汗泄,胸痞,口渴,苔白腻,脉细数。治法:补气扶阳逐湿。处方:人参6g附子6g益智仁6g白术12g茯苓12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等恢复期。

.三才汤(《温病条辨》)病机:邪热虽退,气阴两伤。脉症:气短神疲,胃纳不馨,寐寝不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数。治法:益气养阴。处方:人参9g天门冬6g生地黄15g应用:用于乙型脑炎后期。

.五汁饮(《温病条辨》)病机:燥邪不甚,肺胃阴伤。脉症:身热不甚或不发热,干咳,痰少而粘,咽干鼻燥,口舌干燥,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滋养肺胃,生津润燥。处方:梨汁、荸荠汁、苇根汁、麦门冬汁、藕汁,各药适量应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急性支气管炎恢复期,大叶性肺炎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食管癌等。

.七鲜育阴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病机:肺胃热毒已解,胃阴耗伤。脉症:身热已退,口渴欲饮,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弦数。治法:滋养胃阴。处方:鲜生地黄15g鲜石斛12g鲜茅根15g鲜稻穗15g(可用生谷芽15g代之)鲜梨汁(适量冲服)鲜蔗汁(适量冲服)鲜枇杷叶9g应用:用于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恢复期。

.清咽养营汤(《疫喉浅论》)病机:热毒已减,阴津耗损。脉症:咽喉腐烂后,咽喉疼痛,低热,口干唇燥,皮肤干燥,舌红而干,脉细数。治法:滋阴生津,兼清余热。处方:西洋参9g生地黄9g茯神9g麦门冬9g玄参12g知母9g炙甘草3g应用:用于猩红热恢复期,各种口腔炎等。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病机:气阴两伤,正气欲脱。脉症:汗多气短,神疲口渴,体倦懒言,咽干舌燥,或干咳,或心悸、失眠,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无力。治法: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处方:人参9g麦门冬15g五味子6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休克,肺结核,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病窦综合征,心源性哮喘,神经衰弱,中暑,卵巢及子宫等手术后并发症,克山病等。

.独参汤(《十药神书》)病机:温病邪热,损伤血络,气血俱脱。脉症:出血过多,神情淡漠,气短乏力,头晕,甚或晕厥,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舌淡无华,脉细数。治法:益气固脱。处方:人参9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导致出血过多、休克者,休克型肺炎,心力衰竭,休克,各种大出血等。

.参附汤(《妇人大全良方》)病机: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脉症:四肢逆冷,汗出淋漓,面色苍白,神疲嗜卧,头晕气短,呼吸微弱,舌淡而润,脉微欲绝。治法:回阳、益气、固脱。处方:人参12g附子12g应用: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

.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病机:久痢不愈,气阴两伤,脉症: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倦怠少气,口干口渴,微热微咳,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扶正止痢。处方:人参9g莲子15g炙甘草9g乌梅12g木瓜9g山药12g应用: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

.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病机:湿热郁结,耗阴伤血。脉症:外痢不愈,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育阴清热,和血止痢。处方:黄连9g干姜6g当归9g阿胶9g(烊化)应用:用于痢疾日久,耗阴伤血者。

.托里举斑汤(《温疫论》)病机:正虚邪陷,斑疹陷没。脉症:高热忽降,斑疹隐没,呼吸短促,脘腹痞闷,循衣撮空,脉沉细。治法:扶正升斑。处方:升麻1.5g白芷2g柴胡2g炮山甲6g白芍药3g当归3g应用:用于流行性斑疹伤寒。

.托里消毒饮(《医宗金鉴》)病机:正虚邪恋,邪毒稽留。脉症:低热不退,经久不愈,形寒肢冷,面白无华,气短懈怠,自汗,食少,舌淡白,脉虚无力。治法:温阳益气,托里败毒。处方:党参15g黄芪24g附片15g白术9g山药15g当归15g白芍药9g川芎9g金银花藤24g连翘15g白芷9g皂角刺15g穿山甲9g炙甘草9g白花蛇舌草15g应用:用于败血症属正虚邪恋者。

.抗白喉合剂(《古今名方》)病机:感受疫毒。脉症: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或有点状糜烂,肌肤丹痧隐现。治法:养阴利咽,清热解毒。处方:生地黄9g玄参15g麦门冬9g黄芩18g连翘18g应用:用于白喉,猩红热,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病机:阴虚蕴热,复感疫毒。脉症: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拔去,咽喉肿痛,病起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喘促气逆,脉数。治法:养阴清肺。处方:生地黄6g麦门冬4g炙甘草3g玄参6g贝母3g牡丹皮3g薄荷3g白芍药3g应用:用于白喉,阴虚有热者,阴虚咳嗽等。

.神仙活命汤(《白喉治法抉微》)病机:疫毒伤阴。脉症: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咽部红肿,喉间白腐满布,不易拭去,声音嘶哑,呼吸气粗,口中臭,苔黄腻,脉数。治法:泻火解毒,清热养阴。处方:龙胆草6g玄参24g马兜铃9g生石膏15g板蓝根9g白芍药9g黄柏5g甘草3g生地黄30g瓜蒌9g山栀子6g应用:用于白喉阴虚燥热者。

.白虎青龙汤(《白喉条辨》)病机:风热疫毒,上攻咽喉。脉症: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并有白膜附着,不易拭去,吞咽困难,咽干口渴,初起时痰多,舌红苔白或黄微腻、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养阴化痰。处方:生石膏15g木通6g贝母9g桑叶9g连翘9g牛蒡子9g板蓝根15g金银花9g蝉蜕6g麦门冬9g生地黄15g黄芩9g应用:用于白喉。

.银花四君子汤(《时疫白喉捷要》)病机:温病后期,气虚邪恋。脉症:喉间白膜已去,仍低热乏力,神疲气短,干咳少痰,舌淡苔白而净,脉细。处方:党参6g白术6g茯苓6g炙甘草3g金银花9g何首乌6g桑叶6g应用:用于白喉后期,气阴两虚者。

.四兽饮(《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引《简易方》)病机:脾胃气虚,痰湿结聚,发为劳疟。脉症:疟久不愈,寒热时作,遇劳加重,倦怠无力,面色萎黄,纳呆,自汗,舌淡,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抗疟。处方:半夏、茯苓、人参、草果、陈皮、甘草、乌梅、白术、生姜、大枣各等分。应用:用于疟疾属气虚者。

.何人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病机:疟久不愈,损伤气血。脉症:疟疾日久,寒热时作,发无定时,每遇劳累诱发,伴倦怠无力,面色萎黄,纳谷不香,自汗,舌淡,脉细无力。治法:补气血,治虚疟。处方:何首乌15g人参3g当归6g陈皮6g生姜3片应用:用于疟疾日久,气血亏虚者。

.金钥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病机:邪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脉症: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肌肤斑疹隐隐,苔白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数。治法:清热退肿。处方:焰硝45g硼砂15g冰片1g白僵蚕0.3g上方研细调匀,每次1.5g吹入喉中。应用:用于猩红热初起,咽缑红肿未溃者。

.锡类散(《金匮翼》)病机:温热时毒,壅结气分。脉症:咽喉红肿腐烂,烦躁,口渴,发热,舌红赤有球,或肌肤丹痧显露,苔黄燥,脉洪数。治法:清热解毒,去腐生新。处方:象牙屑0.9g珍珠0.9g青黛1.8g冰片0.09g壁钱20个西牛黄0.15g焙指甲0.15g共研细末,密装,每用少许吹于患处。应用: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急性会厌炎(吹于患处),口腔炎,喉炎,溃疡(吹于患处),慢性菌痢、慢性结肠炎(内服或灌肠)等。

.三黄二香散(《温病条辨》)病机:肺胃热毒,上攻头面。脉症:始起憎寒发热,头面红肿,或伴咽喉疼痛,继则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热肿,舌赤苔黄,脉数实。治法:清火解毒,消肿止痛。处方:黄连30g黄柏30g大黄30g乳香15g没药15g外用:研细茶调敷于患处。应用:用于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败血症,糖尿病,艾滋病等。

.玉枢丹(《温热经纬》)病机:秽浊疫疠,郁闭于里,蒙蔽清窍。脉症:温疫,湿浊,痰食蒙蔽清窍,出现惊痫,癫狂,神昏,痉厥等症。治法:芳香辟秽,化痰开窍解毒。处方:成药(含山慈菇、五倍子、续随子、雄黄、朱砂、大戟、麝香等),每服3g。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膜炎的治疗和预防,贲门痉挛,急性胃炎,食道肿瘤,流行性腮腺炎,蜂虫咬伤,小儿癫痫等。

赞赏

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更多分享/交流/合作,请联系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jbbx/10416.html
热点排行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有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可以用到哪些?扁桃体发炎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