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医院)检验科陈贝
EB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俗称“亲吻病毒”。感染多发生于幼儿,常无明显症状,成人90%可测出抗体,一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近年也发现口腔腺体肿瘤、胸腺瘤、器官移植后肿瘤,以及艾滋病病人所患的B类淋巴瘤与EBV感染有关。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肝脾脏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偶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此外,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中可呈现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淋巴瘤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病人血清含E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故认为EBV与此病关系密切。
鼻咽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E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表现:
(1)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
(2)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hcv和ea)的lgG和lgA抗体;
(3)一病例中仅有单一病毒株,提示病毒在肿瘤起始阶段已进入癌细胞。
临床表现潜伏期约4~7周。感染可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器官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病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从发病状况看,EB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被混淆,但比感冒更危险。
这种病毒高发于4-6岁的孩子,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就会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比感冒更粘人的病症,它会侵犯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引发很多并发症,如扁桃体肿大、脑膜炎、肺炎、胸腔积液、心肌炎、脊髓炎、颅内出血等,甚至会诱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肝脏功能受损以及泌尿系统感染、肝衰竭等病症。
有这些症状赶紧就医1、发烧。体温一般在39度左右波动,吃退烧药也没用,发热持续一周左右,并伴有眼睑浮肿,有些儿童可持续发烧10余天。
2、咽喉痛、扁桃体红肿、淋巴结肿大、眼睑肿大、喉咙有化脓性的白斑、眼睛肿。肿大的淋巴结部位主要在双侧颈部,一般在数天、数周逐渐缩小、消退。
3、皮疹或呕吐。大约10%的患病儿童皮肤可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呕吐。4肝脏肿大约20%的患病儿童可以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比较类似肝炎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1、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
2、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出血清中EBVlgG抗体,诊断为EBV近期感染。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测出VCA-lgG抗体达90%左右,因此对鼻咽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3、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会出现lgM型抗体,能凝集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超过1:有诊断意义。
预防护理1、依据EBV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染的特点,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
2、严禁口对口喂饲婴儿。
3、病区宜经常通风,病人口腔分泌物应专门容器收集、消毒无害化处理。
4、预防接种EB病毒疫苗(国内已研制成功)。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辑:小白审校:Ros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