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般知识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同时也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长很快,目前在欧美国家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在我国居全身恶性肿瘤第八位。年全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已达6.43/10万,且有不断增长趋势。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不断深入,疾病的病理诊断、分型、分期和治疗方式均有了长足进步,对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有重大意义。
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部位,常原发于淋巴结,也可原发于其他器官。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好发于颈部,其次是腋下、腹股沟。部分患者深部淋巴结为起始症状,以纵膈侵犯较常见,还可累及腹膜后淋巴结,初期多无明显症状,进展后可出现压迫症状。此外还可发生于肝、脾、消化道、皮肤、咽淋巴环、肺、骨骼、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各种相应症状。全身症状常有全身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及不规则发热。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无压痛、亦可多个肿块融合成块。该病需要和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淋巴结转移癌进行鉴别。病理检查是淋巴瘤确诊的金标准,病理诊断一般包括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检查。
治疗措施
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进行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和分期。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体液免疫、淋巴细胞亚群、病毒学、传染病、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胃肠镜、心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放射性核素或PET-CT等。
治疗措施包括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肿瘤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综合方式。治疗方案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淋巴瘤病理分型、分期、预后评分。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局限性结外病变,如MAIT型淋巴瘤单纯累及肺、眼等部位;巨大肿块或消化道淋巴瘤引起的梗阻、出血等症状;泌尿系淋巴瘤产生出血、梗死症状;原发于脾脏的淋巴瘤。
预防保健
1、规律治疗,严格遵从医嘱,按时、按期完成治疗,患者及家人的配合尤为重要。
2、治疗期间注意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及精神刺激,宜进食以清淡为主的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忌辛辣食物、忌饮酒。
3、避免感染,治疗期间不要去公共场所活动,以免发生感染、延误治疗。
4、按期随访,按照医师要求,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5、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和积极治疗病毒感染。
6、注意浅表肿大的淋巴结变化,家族成员中有类似患者时,更应提高警惕。
7、积极治疗与本病可能相关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结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溶血性疾病等。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