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淋巴瘤诊治现状

时间:2016-11-23 10:07:41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年10月日本胃癌学会修订出版了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3版,以附本形式发表了首版《胃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鉴于近年恶性淋巴瘤研究进展迅速,分类精细,诊断准确,治疗主导地位由外科治疗转变为非外科治疗[2],而且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诊治诸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易为非专业医师正确掌握。该指南以胃恶性淋巴瘤为主题,以其诊断、治疗为重点,简明概要地介绍了当今胃恶性淋巴瘤的进展与现状。本文解读该指南主要内容并略加论述,以资裨益于广大临床同道参考应用。

概述

胃恶性淋巴瘤,主要有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为低度恶性

(indolent)B细胞淋巴瘤和高度恶性(aggressive)弥漫大B细

胞淋巴瘤(du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还有滤

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B细胞淋巴瘤,成人白血病淋巴瘤等T细胞淋巴瘤,但MALT淋巴瘤和DLBCL以外者少见。本指南重点论述前两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胃MALT淋巴瘤:约占胃恶性淋巴瘤的40%。男女比例相等。青年到老年均可发生,发病年龄平均60岁,多有腹痛、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表现。胃镜可见多发糜烂、溃疡、黏膜褪色,类似早期胃癌;铺路石样黏膜,黏膜下肿瘤样隆起,皱襞肥厚等多样性、多处表现。发病多以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滤泡性胃炎为背景,临床经过缓慢,预后良好,5、10年存活率为86%和80%。胃DLBCL:约占胃淋巴瘤的45%~50%,发病中位年龄60岁。多有腹痛、呕吐等狭窄症状及便血等。胃镜呈Borrmann1、2型样溃疡,皱襞肥厚等。发病与HP菌感染无明确关联。其中一部分混合有MALT淋巴瘤成分。纯高度成分恶性淋巴瘤,部分与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有关。.1病理及基因诊断恶性淋巴瘤主要靠病理组织学确定诊断。HE染色胃低度恶性淋巴瘤可见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胃腺破坏;胃高度恶性淋巴瘤为片状过渡型母细胞。此外,可行免疫组化抗体CD3、CD5、CD10、CD19

CD20、CD23、CD79a、cyclinD1、BCL2等检测。用流式细胞

术做细胞表面标志kappa/lambda、CD14、CD20、CD5、CD23、

CD10检查,MALT淋巴瘤特异性(t11;18)(q21;q21)染色体

易位、AP12-MALT1融合基因阳性(胃约占20%)等检查。2.2临床分期诊断应用年卢加诺(Lugano)国际会议修订的消化管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表1)。行消化管内镜,颈、胸、全腹CT,PET,腹部超声检查,血常规、生化学、s-IL2R、骨髓穿刺等检测。胃淋巴瘤还应增加胃超声内镜、HP检测。DLBCL的国际预后因子(IPI):年龄、病期、血清LDH、体能状况(performancestatus,PS)、结外病变数,了解IPI也很重要。

Lugano消化管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

Ⅰ肿瘤限局于消化管,浆膜浸润(-)单发、多发

Ⅱ从原发灶向腹腔进展淋巴结受侵

Ⅱ1:限局性(胃周和肠周淋巴结)Ⅱ2:远隔性(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盆腔内或肠系膜淋巴结)

ⅡE穿透浆膜侵及周围脏器或组织,将受侵脏器记载为ⅡE

(胰、大肠、腹后壁)等;淋巴结与周围脏器均受侵,则记载Ⅱ1E;穿孔和合并腹膜炎

Ⅳ淋巴结以外的浸润、扩散消化管病变同时有超越膈肌淋巴结浸润

治疗

首先简要回顾近20余年胃恶性淋巴瘤外科与非外科治疗的研究情况。早在年Maor等报告9例Ⅰ、Ⅱ期胃淋巴瘤采用化疗和放疗,仅1例复发。之后,更多报告证明早期胃淋巴瘤不行外科治疗可获得良效。年Avites等前瞻性研究比较52例Ⅰ、Ⅱ期胃淋巴瘤化疗或外科+化疗的结果,两组无复发存活率及全组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继还有一些同样结果报告。结论是早期胃淋巴瘤行化疗、放疗可取得良效,不必要附加外科治疗。

3.1胃MALT淋巴瘤治疗

3.1.1除菌治疗

3.1.1.1适应证与随诊除菌治疗是Ⅰ、Ⅱ期胃MALT淋

巴瘤的首选标准治疗方法,日本作者报告有效率为70%~

80%,Yoon等报告有效率为80%~95%。除菌治疗

后MALT淋巴瘤消退时间为2~3个月至数年。需定期行内

镜检查。日本规定为6周行胃镜、胸、腹部CT检查判定效

果,以后第1年每3个月、第2年每4个月、第3年每6个月、

第4年后1年复查1次胃镜和CT检查。

3.1.1.2治疗方法HP(+)均首选除菌治疗,HP(-)者尚无共识。可获得缓解病例效果,故多数主张除菌治疗。其标准治疗方案是质子泵阻断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剂联用1周。具体用药方案:克拉霉素mg,阿莫西林mg,兰索拉唑30mg(我国常用奥美拉唑),2次/d,早晚餐后服,连服7d。

3.1.1.3除菌治疗抵抗病例(1)胃镜见黏膜下肿块型;

(2)深达固有肌层;(3)含有DLBCL成分;(4)区域以外淋巴

结转移阳性(进展期);(5)HP(-)病例;(6)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AP12-MALT1(+);(7)其他染色体易位等。经完全除菌治疗后多数仍残留淋巴瘤细胞。

3.1.1.4除菌治疗抵抗病例的2次治疗现尚无标准治

疗。对限局期病例行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同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病例选择化疗,Ⅱ期以上的MALT淋巴瘤行由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组成的联合化疗(CHOP)方案,B细胞恶性淋巴瘤可加利妥昔(或叫美罗华rituximab)。

3.1.2放疗适于MALT淋巴瘤Ⅰ~Ⅱ1期病例,治疗后淋巴瘤残留或HP(-)者行胃、胃周淋巴结30Gy/20次治疗。除菌治疗后施行放疗的时间尚无共识。胃镜检查有增恶倾向或症状复发则应行放疗。美国《NCCN诊疗指南》规定,除菌3个月后发现淋巴瘤残存且有症状,或6个月后淋巴瘤残存,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行放疗。

3.1.3化疗和抗体疗法胃MALT淋巴瘤为低度恶性、进展缓慢,且多在Ⅰ、Ⅱ期发现,首选除菌疗法,但低度恶性进展期淋巴瘤通常用化疗难以治愈。对Ⅱ期以上病例则选择全身性MALT淋巴瘤治疗方法,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初始治疗有化疗、抗体疗法、抗体联合化疗。

化疗:标准化疗方案尚未确定。现有CHOP方案及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龙(CVP)方案。最近,应用CHOP疗法和CVP+rituximab方案取得良好疗效,故多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mg/m2、阿霉素50mg/m2、长春新碱1.4mg/m2静脉滴注,仅首日1次;泼尼松龙mg口服,1~5次/d。抗体疗法与抗体联合化疗:抗体指利妥昔单抗,是嵌合鼠/人单克隆抗体,作用于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上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常用方案为利妥昔与化疗联合应用(R-CHOP)方案,是治疗DLBCL的金标准方案,完全缓解率(CR)达77%~86%,3年存活率为67%~93%,5年存活率达47%~79%。适应证:MALT淋巴瘤化疗和抗体疗法治疗的主要对象是进展期(Ⅲ、Ⅳ期)病例,限局期MALT淋巴瘤除菌治疗失败、不适应放疗或复发病例,不适应手术或不欲手术者。另外还有氟达拉滨(fludarabine)+rituximab方案。对治疗抵抗和多次复发性进展期MALT淋巴瘤,采用大剂量化疗,自家造血干细胞移植。同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在研究试用,疗效未确,宜慎重选择。

3.1.4外科治疗胃MALT淋巴瘤曾采用外科治疗。因为病灶多发、范围广,多行全胃切除术,并按胃癌治疗标准行淋巴结清除术。淋巴结转移率并非很低,有时包含No.10淋巴结的N2转移(+)。病理检查无DLBCL成分者,治疗效果极佳。近年,首选HP除菌治疗。应注意病灶内混杂存在DLBCL成分,原来为HP(-)者,除菌治疗不适应者应行非除菌治疗。采用放疗和化疗可能有效。只有不适应放疗和化疗者才考虑手术治疗。MALT淋巴瘤引起严重出血和穿孔的可能性甚。有一种例外情况,即合并胃癌者如不必行全胃切除,则行适当范围的胃切除,再加非外科治疗。应选择施行全胃切除。

3.2胃DLBCL治疗

3.2.1化疗、放疗初始病例进展期(Ⅱ期以上):不宜行单一的局部疗法。成人行R-CHOP疗法6~8个周期为标准治疗。国际预后指标(IPI)不良因素(>61岁、Ⅲ期以上、pS2分以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结外病变多于2枚),其中3项以上(+)者预后不良。当前临床试用方案有自家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HD-SCT)和新药试用。初始病例限局期(Ⅱ期以下):Binn等报告手术+化疗3~4个周期与仅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德国和日本学者报告手术与化、放疗联合治疗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现在的手术适应证仅为穿孔和大出血。研究结果表明限局型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R-CHOP疗法3个周期后+放疗40Gy。但长期随访发现晚期复发有增加倾。目前,对CHOP疗法8个周期或4个周期后是否加放疗,其评价尚不完全明确。NCCN指南推荐对直径10cm以上的巨大肿瘤,R-CHOP治疗6~8个周期后+放疗。

总之,DLBCL初始病例标准治疗方案:限局期为R-CHOP疗法3周期+放疗40Gy。进展期为R-CHOP疗法8周期,每3周为1周期。复发病例治疗:除高龄者外采用更强的化疗,推荐自家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方案。更强化的化疗方案有:依托泊苷、甲基泼尼松龙、阿糖胞苷、顺铂(ESHAP);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卡铂(DeVIC);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EPOCH)。

3.2.2外科治疗Ⅰ~Ⅱ1期DLBCL行胃切除D2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0%[6],5年后可见复发。外科治疗后复发特征是远隔淋巴组织复发。DLBCL一般行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手术是局部疗法。如不适合放疗而行手术必需追加化疗。反之,不化疗按胃癌标准行根治术仍可获得治愈。手术适应证:限定于非外科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大出血

和穿孔等并发症病例及少数属于抢救性的外科治疗。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往往骨髓抑制严重,紧急施行为高危手术。考虑到今后继续治疗,尽可能切除胃残留病灶,不必行系统淋巴结清扫,行必要范围的胃切除即可。此外,对不适于化、放疗者,亦可行胃癌标准根治术,按肿瘤部位及大小多行全胃切除术。









































昆明治疗儿童白癜风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jbbx/1632.html
热点排行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有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可以用到哪些?扁桃体发炎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