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一、肌上皮瘤
1.临床概述
本病为腭部常见的良性上皮类肿瘤,起源于小涎腺,常见于青壮年,女性略高发,本病多偶然发现,无无痛性肿块,肿块突然生长加快,并出现疼痛、麻木、面瘫、肿块固定等表现时应警惕恶变可能。
2.CT表现
病变呈软组织密度,可有囊变,与正常组织分界清,动静脉期明显强化,动脉期可见肿块内明显强化小血管,有周边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的趋势,随时间延长强化逐渐均匀,邻近骨质可有受压的表现。
3.鉴别诊断
①混合瘤:也起自小涎腺,具备良性肿瘤特征,增强可见轻中度延迟强化,强化幅度没有肌上皮瘤显著。
②扁桃体淋巴瘤:扁桃体区可见类圆形肿物,向口咽腔突出更明显,密度均匀,呈轻中度均匀强化。
二、扁桃体癌
1.临床概述
腭扁桃体常见恶性肿瘤,中老年男性高发,绝大多数为鳞癌,与吸烟和酗酒密切相关,临床表现早期为咽部不适、异物感;晚期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可伴有口臭、出血和张口困难等症状。
2.CT表现
扁桃体区不规则占位,表面不光滑,可有溃疡;边界不清晰,特别是与咽旁间隙分界不清,病灶较大者可以向前外侵犯咽旁间隙、舌根部。较小的病灶密度均匀,轻度强化;较大的病灶密度不均,可伴有低密度坏死区和高密度出血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淋巴结转移常见,表现为中心坏死的环形强化。
3.鉴别诊断
①扁桃体炎:形成脓肿时可以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脓肿壁强化,需结合病史进行诊断。
②扁桃体淋巴瘤:双侧多见,肿块较大,但边缘多清晰,密度均匀,常伴有口咽环周围软组织肿胀和淋巴结肿大。
4.
扁桃体癌可以表现为隐匿性,PET-CT可以更好的发现隐性扁桃体癌引起的代谢异常。
三、扁桃体淋巴瘤
1.临床概述
本病为腭扁桃体第二常见恶性肿瘤,中老年高发;常为颈部淋巴瘤或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特别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早期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晚期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可伴有口臭、出血和张口困难等症状。
2.CT表现
扁桃体体积增大,均匀等密度肿块突向咽腔,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推挤周围组织,出血、坏死罕见;增强扫描示均匀强化。肿物范围可以较大,跨越中线,也可双侧受累,也可伴鼻咽部咽淋巴环的淋巴组织受累;可以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大淋巴结呈实性结节,可以融合成团,但坏死少见。
3.
咽扁桃体淋巴瘤常为咽淋巴环淋巴瘤的一部分,约占70%,因此,除扁桃体肿物外,咽淋巴环淋巴组织肿胀,病变的累及范围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变可以侵袭双侧扁桃体,大小不对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