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9月15日除了是中国的中秋佳节,还是国际淋巴瘤宣传日,中秋团圆的日子,却有很多家庭不能如愿。就在上周,有“内地小赵雅芝”之称的小演员徐婷因淋巴瘤去世。近年,因淋巴瘤去世的明星不在少数,我们盘点一下:那些年,患上淋巴瘤的明星。
淋巴瘤又称“淋巴癌”,是源发自淋巴组织的一种癌症,为淋巴系统所长的恶性肿瘤,是中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亚洲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淋巴瘤,大约为9:1,由于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所以一般谈到淋巴瘤就是指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类原则,非霍奇金淋巴瘤就可分为约30余种亚型,有的病情进展较慢,有的则来势凶猛,并且不同亚型治疗方法并不一样。
淋巴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全世界患者有万以上,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临床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持续增加,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世界,甚至是发达国家都是这样。
目前,全球平均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淋巴瘤患者。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人数近2万,淋巴瘤的威胁正在迅速显现。上海有资料表明,每年淋巴瘤发病率的上升率大概4%。在我国,淋巴瘤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高发年龄为45-60岁。
淋巴瘤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淋巴瘤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感冒等“小毛小病”非常类似,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结无痛肿胀,且淋巴结增大迅速。患者中有10%~15%出现骨髓侵犯,40%~50%患者有淋巴结外病变,出现发热、盗汗、进行性消瘦等全身症状。本病病程进展迅速,如不予以积极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
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高烧);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
淋巴瘤的常见症状
一、局部表现:
1、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最常见、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的特点为无痛性、表面光滑,多可推动,质地韧。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晚期相互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活动,可形成溃疡。浅表淋巴结以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多见,深部以纵隔、腹部和盆腔多见。
2、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以压迫附近的气管、食管、静脉等造成咳嗽、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如果发展迅速,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
二、全身症状:
常有全身无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及不规则发热等全身症状。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可能标志疾病进展,预后不佳。晚期患者常出现贫血,进行性贫血和血沉加快也是判断淋巴瘤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结外病变
除淋巴组织以外,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其中以胃肠最为常见,可有上腹痛、呕吐、腹泻和肠梗阻等症状。此外肝脾受侵可引肝脾肿大,发生黄疸;骨骼受侵可表现为局部疼痛和骨折;皮肤受侵可有瘙痒症和痒疹;扁桃体和口、鼻、咽部受侵犯,临床有吞咽难、鼻塞、鼻衄等。
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活检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痛苦较轻的操作,是淋巴瘤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其它如X线、B超、CT都可辅助检查。此外,随着免疫学、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的广泛应用,使得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不仅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能更加详细、准确地区分出各种亚型的淋巴瘤。
确认亚型、选对初治方案是淋巴瘤治疗关键。临床医师和患者在淋巴瘤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始终明确三方面内容:淋巴瘤的病理类型、淋巴瘤的扩散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
淋巴瘤并不可怕,虽然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效果的差距还很大,但总体疗效已有很大提升,并且已成为少数能治愈的癌症中,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50%~60%的淋巴瘤都有5年以上的生存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还是提倡以化疗为主,局限期的病人,就是Ⅰ/Ⅱ期的病人配合肿瘤所在部位局部的放射治疗,而对广泛期的病人主要是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分成几大类,不同种类采取的治疗策略也不太一样。基本上现在按照淋巴细胞来源分类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B细胞来源,还有一类是T细胞或者NK细胞来源;按照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惰性淋巴瘤,一类是侵袭性淋巴瘤,还有一类是高度侵袭性淋巴瘤,治疗策略也是不一样的。
PS:
肿瘤发病率:每10万人中有人患病;人的一生中有22%的概率患癌症。
肿瘤死亡率:每10万人有人患病死亡;人一生中有13%的概率患癌症死亡。
据统计:
每1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
每1天有人成为癌症患者
平均每5位癌症患者有3人死亡
相比女性,男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偏高
一生中,男性患癌症概率为26%,女性为19%
一生中,男性因患癌死亡概率为17%,女性为9%
患癌人群中,因患癌而死亡的概率,男性(71%)比女性(54%)高。
肿瘤离我们很近,却并不可怕,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过预防避免的。因此提前了解自己在哪些癌症方面具有较弱的抗病能力,做好日常生活的预防保健对您降低癌症风险大有裨益。
癌症风险基因“四项”打包检测,目前特惠,有需要的亲一定要抓紧哦~
特价检测项目:
主要高发肿瘤检测肝癌、肺癌、胃癌、大肠癌
女性特有肿瘤检测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子宫内膜癌
男性特有肿瘤检测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鼻咽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