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五里穴治疗上肢不遂肘臂疼痛肺炎

时间:2019-4-30 18:16:35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导读:按摩手五里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上肢不遂、肘臂疼痛、肺炎、扁桃体严、胸膜炎、瘫痪、腹膜炎等,手五里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手五里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另说“在肘上二寸”(《十四经发挥》);“在肘髎斜上二寸五分”(《循经考穴编》)。

抬臂屈肘,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向上量4横指(即3寸),所及肱骨桡侧的凹陷处即是“手五里穴”。穴下为皮肤、皮上组织、肱肌。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肱肌,该肌由臂丛的肌皮神经支配。

Shǒuwǔlǐ,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五里。《圣济总录》名臂五里,《针灸资生经》作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别名:五里穴,尺之五间穴,尺之五里穴,大禁穴,手之五里穴。(1)“手五里穴”。“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手部。“五里”,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手五里名意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较大范围场,且比手三里穴覆盖的范围要大。本穴物质由下廉穴传来,下廉穴是水湿云气开始下降的过程,手五里穴则是水湿云气降地之所,下廉穴所处天部位置比上廉穴高,其所降之浊亦比手三里穴所覆盖的范围要大,故而本穴名为“手五里穴”。余名五里、手之五里之意与手五里同。

(2)“尺之五间”、“尺之五里”。“尺”,小也。“五里”、“五间”,穴内物质所处的范围也。其名之意与手五里同,名中加尺,在于强调穴内雨降强度较手三里穴为小也,故名。(3)“大禁”。“大”,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范围场大也。“禁”,禁火热之灸也。大禁名意指本穴禁火热灸之。本穴位处西方之地,地性干燥,而穴内物质为下廉穴天之上部所降的水湿云气,其覆盖的范围也大,雨降的强度也弱,脾土所得之阴不足,忌火热灸之,故名“大禁”。大肠经浊气降地之后覆盖的较大范围。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湿,量极少。地部经水由地之表部渗入脾土之中。为脾土提供水湿,消除脾土之燥。

手五里穴,理气散结,通经活络。.

肘臂疼痛、挛急、上肢不遂、瘰疬等。

(1)呼吸系统疾病:咯血,肺炎,扁桃体炎,胸膜炎。(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恐怖症,嗜睡,肋间神经痛。(3)运动系统疾病:偏瘫,上肢疼痛。(4)其它:腹膜炎,颈淋巴结核。电针手五里穴、曲池穴等,对刺激牙髓、内脏大神经等引起大脑皮层体感区或联合区的诱发电位,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手五里穴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1)手臂红肿疼痛:手五里、曲池、通里、中渚、合谷、尺泽(《针灸大成》)。(2)瘰疬:五里、大迎、臂臑(《针灸甲乙经》)。(3)嗜卧,四肢不欲动摇:五里、三阳络、三间、厉兑、天井(《针灸甲乙经》)。(4)疬疮:手五里,臂臑。《针灸甲乙经》:痎疟,心下胀满痛,上气;目??,少气;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外台秘要》:风劳惊恐,久吐血,肘不欲举,风痫;《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肘臂痛;瘰疬;《针灸大成》:风劳惊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心下胀满,上气,身黄,时有微热,瘰疬,目视??,痎疟;《普济方》:雀目;《循经考穴编》:一切风湿肿滞,臂搏疼痛不举;《百症赋》: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寒则补针多留,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无灸。

手五里穴,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传至肩部、肘部。手五里穴,艾条灸5-20分钟,手五里穴,艾炷灸3-5壮。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华医精髓健康养生经典疾病查询穴位大全中医讲座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jbwh/10294.html
热点排行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更是……【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