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首先应与b大无裂细胞性淋巴瘤鉴别。b大无裂细胞核膜厚,染色质深染,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的瘤细胞核膜较薄,染色质色淡。当然主要的鉴别还是要靠免疫组化来证实,b大无裂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l26(+),uchl1(-);而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l26(-),uchl1(+)〔2〕。
2.3 免疫组化 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cd4(+),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ca(+),uchl1(+),l26(-),mac387(-),berh2(-)。
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是组织形态上肿瘤细胞酷以b大无裂细胞,胞浆中等量,核圆或卵圆形呈空泡状,直径在9 μm以上,核膜薄而清楚,染色质色淡,核仁2~3个,圆形并贴于核膜内面,呈沙丘状或烧饼状,光镜下极易误认为b大无裂细胞,与其不同之处是b大无裂细胞核膜厚,核染色质深染。同时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中有明显的ev增生,并散在有中小曲核细胞,上皮样组织细胞和指突网状细胞,这些都是b大无裂细胞淋巴瘤所没有的。
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也应与t免疫母细胞淋巴瘤鉴别。t免疫母细胞淋巴瘤的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呈淡伊红色,核圆或不规则圆形,核膜较薄,染色质略细,粉尘状或点彩状,无凝集块,且不聚集于核膜下,核仁较小,多为1个,也有2~3个,但多位于中位,从这些形态学特点上还是能够与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核仁常紧贴核膜。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分析。例1做冷冻切片,选单克隆抗体cd2,cd4。例2做石蜡切片选单克隆抗体lca,uchl1,l26,mac387,berh2。所有免疫组化均采用标准abc法,单克隆抗体为dako公司产品。例1送电镜观察,例2做tcr β和tcr γ基因重排分析。
1.1 材料 从我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外检资料1990~1997年中找出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2例,2例均为男性,例1,47岁,发生于鼻腔;例2,58岁,发生于扁桃体。
电镜观察可见明显核仁,一般为2个,贴于核膜上。免疫组化显示t细胞阳性,无论是冷冻切片上,cd2(+),cd4(+);还是石蜡切片上,lca(+),uchl1(+),l26(-),mac387,berh2(-),均可证实其t细胞本质。基因重排分析例2,tcr β和tcr γ重排分析显示tcr γ(+),说明为t细胞来源。
我们所报道的2例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均发生于鼻咽部,所以应于鼻咽淋巴上皮癌区别。癌细胞体积大,核呈空泡状,容易与鼻咽部此型淋巴瘤混淆,癌常呈巢状,癌细胞密集,粘连成片,不象此型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较分散,免疫组化则更易区分,癌细胞lca(-),keratin(+),而大无裂样细胞淋巴瘤lca(+),uchl1(+)。
2 结果:
2.1 组织学观察 肿瘤细胞体积中等偏大,近于组织细胞,小于免疫母细胞,胞浆中量色淡,核圆或卵圆形呈空泡状,核染色质色淡,核仁2~3个,贴附于核膜上,呈沙丘状或贴烧饼状。粗看易误认为b大无裂细胞而诊断为b大无裂细胞性淋巴瘤。仔细看可见肿瘤细胞核膜较薄,肿瘤细胞间ev增生明显,散在有中小曲核细胞,还有上皮样组织细胞,指突网状细胞增生,有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
讨论:
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还应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鉴别。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也较大,但berh2(+),而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的berh2(-),这一点可以区分。对于过去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系统性,增生性疾病,其实质上免疫表型是t细胞表型,但其berh2(+),mac387(+),当然uchl1(+),而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局限性疾病,berh2(-),mac387(-),uchl1(+)。
2.4 southern blot基因重排分析 例2做了tcr β和tcr γ基因重排分析〔1〕,结果显示tcr β (-),tcr γ(+)。(.:杜潇潇)
1.0 材料和方法:
2.2 电镜观察 例1行电镜观察显示瘤细胞体积中等大小,胞浆中等量,核无裂沟,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2~3个,贴于核膜上,呈沙丘样或贴烧饼样——构成此种肿瘤细胞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