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H丨钱文斌教授CART治

时间:2021-3-30 16:04:50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CSH)于9月24-27日在杭州召开,多位血液领域专家通过线上、线下与会,交流血液最新进展,同时共襄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成立40周年。本次血液分会设有主会场和白血病、红细胞、出凝血、实验诊断、移植、感染、淋巴瘤、骨髓瘤、中西医、青年论坛和护理专场,全方位、多角度学习和交流。9月25日,浙江大医院钱文斌教授进行了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进展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小编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钱文斌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感染学组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B细胞淋巴瘤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近年来随着CAR-T疗法的兴起,该治疗也逐渐在B细胞淋巴瘤中得到了应用。本次会议中,钱文斌教授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就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做了阐述。

钱文斌教授提到,通过与真实世界研究对比,CAR-T疗法的带来的总生存期(OS)较为可观,且无明显不良毒副作用。钱文斌教授主要围绕第二代CD19-CAR-T的应用,第二代CD19-CAR-T联合PD-1/PD-L1单抗的应用,以及双靶点CAR-T的临床研究进行详细讲解。

第二代CD19-CAR-T的临床研究

第二代CD19-CAR-T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研究

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纳入了先前经过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的MCL患者,观察到治疗总反应率(ORR)达93%,完全缓解(CR)率为67%,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OS率分别是61%和83%(图1)。研究中应用的KTE-X19是一种研究性、自体、抗CD19-CAR-T细胞疗法,采用了包括T细胞筛选和淋巴细胞富集在内的技术,并且共刺激分子CD28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

第二代CD19-CAR-T治疗惰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现有研究CD19-CAR-T用于滤泡性淋巴瘤(FL)显示持久完全缓解:FL患者缓解率高达88%,且所有缓解患者保持缓解长达3年;另外转化滤泡性淋巴瘤(tFL)患者中部分达到CR的患者显示持久缓解;而且接受治疗的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目前该研究已筹备相应II期研究(图2)。

图2

钱文斌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ZUMA-5的研究,该试验对比了CD19-CAR-T对于FL以及黏膜相关淋巴瘤(MZL)的疗效。同时纳入复发/难治的FL以及MZL患者,予CD19-CAR-T治疗,中位随访15.3个月后,观察到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23.5个月,12个月的OS率为94.3%(图3)。并且治疗过程中仅2名FL患者出现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其余患者对治疗耐受较好(图4)。

图3

图4

第二代CD19-CAR-T联合PD-1/PD-L1单抗的应用

基于PD-1/PD-L1单抗的特殊作用,有研究者担心CD19-CAR-T与之联合会增加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但是结合目前的研究结果,钱文斌教授认为,CD19-CAR-T联合PD-1/PD-L1单抗仍然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已有学者开展CAR-T联合PD-L1单抗治疗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试验中应用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患者,经过中位随访3个月后,有79%达到CR,其中有64%在首次评估时即达到CR,82%的患者直到最后一次随访仍然保持CR状态(图5)。

图5

ZUMA-6研究联合了CAR-T与阿替利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同样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反应:ORR为75%,其中46%达CR,并且在治疗末有3名患者由部分缓解(PR)转为CR,1例患者由疾病稳定(SD)转为CR。约10%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图6)。因此结合上述研究,钱文斌教授认为,CD19-CAR-T联合PD-1/PD-L1单抗,在治疗复发/难治的B细胞淋巴瘤方面,显示出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治疗当中,可以进一步考虑此方案。关于治疗过程中的晚期转化,可以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体内CAR-T细胞的动态变化,进一步研究探寻作用规律。

图6

双靶点CAR-T的临床研究

今年发表于Blood杂志上关于CD19联合CD20-CAR-T治疗DLBCL的临床研究显示:双靶点治疗DLBCL的CR为50%,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9.9个月和18个月。钱文斌教授认为双靶点可以增强肿瘤杀伤作用,因此治疗效果会在单药的基础上更加强效。另有CAR-T联合PD-1单抗治疗淋巴瘤临床研究(AUTO3):CD19联合CD20-CAR-T治疗复发/难治DLBCL,随后进行PD-1单抗治疗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在应用双靶点CAR-T的基础上,将抗原进行人源化,同时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高了靶向作用的精准性,并使得肿瘤杀伤作用更为持久(图7)。

图7

钱文斌教授指出,尽管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目前已有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未来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探索,而且CAR-T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仍有待战胜一系列的挑战与未知。目前来看,通过优化靶点,例如双靶点治疗,将抗原人源化,进一步改造CAR-T以启动自杀基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都有望进一步提高CAR-T治疗的疗效。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jbwh/12245.html
热点排行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更是……【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