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肿瘤位于咽喉深部,由于口腔空间狭小,此类手术一般从外颈部切入.创伤大且留下切口疤痕。近年来,国内外注意到机器人的优点,尝试采用机器人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医院耳鼻咽喉科在浙江率先运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咽旁肿瘤切除术。
机器人治疗久治不愈的“咽喉炎”今年40多岁的赵先生,10多年前出现咽喉不适。多次药物治疗后不佳,到医院仔细检查,他最终被诊断患有咽旁间隙肿瘤。赵先生曾行伽马刀治疗,但近两年提示咽旁肿瘤增大,目前肿瘤已有直径5公分大小,得再次手术。按传统手术,得从外部切口,创口较大。赵先生的家人多方打听,从朋友处得知医院耳鼻咽喉科的苏立众主任曾开展过达芬奇机器人咽旁肿瘤切除术,了解了该手术的优势后慕名来到苏主任专家门诊。
省人民耳鼻喉科主任苏立众在操作达芬奇机器人
苏主任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检查后,认为赵先生的肿瘤可以考虑机器人手术,届时医院的王仲祺教授协助共同手术(王教授已完成耳鼻咽喉肿瘤机器人手术百余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赵先生高兴地同意了。
苏立众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切除咽旁肿瘤是当今世界上微创手术最先进的设备,具有术野暴露满意、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及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患者的手术区域已经是放大20倍的三维影像,视野非常清晰。主刀医生两只手的手指套在操作系统的指圈里,做着前进、后退、剪、挑等动作,器械臂也跟着做同样的动作,一点点把肿瘤“挖”出来。整个过程机器臂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如手术刀、镊子,或缝线所需的持针器,完成了切割、电烧、打结等动作,相当灵活,此外手术器械从口腔进入,术后不会在颈部皮肤留下任何“痕迹”。
医院去年曾采用机器人治疗一例咽旁肿瘤,术后患者病情恢复较好,病人及其家属非常满意。
难治的咽喉炎、打鼾要警惕苏立众介绍,咽旁间隙肿瘤是指发生在咽旁间隙的肿瘤,咽旁间隙是上起颅底,下至舌骨,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的潜在间隙,可以发生多种良、恶性肿瘤。咽旁间隙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常见者有神经源性肿瘤、涎腺混合瘤、化学感受器肿瘤等。恶性肿瘤多为转移性。
器官受累的表现:
⑴.鼻咽部-阻塞咽骨管咽口可引起耳鸣、听力减退及中耳积液等,肿块过大可引起鼻塞及打鼾等;口咽部生长可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难;压迫喉咽部出项声音的改变及呼吸困难。
⑵.肿瘤向翼腭内生长或位于下颌升支与颈椎横突之间将引起张口受限,甚至颈部活动障碍。
⑶.神经受累及原发于神经的肿瘤,将出现神经痛如颈痛、咽痛或一侧耳痛;颈交感神经累及出现特有的Horner综合症;迷走神经受累出现同侧声带麻痹-声嘶;舌下神经受累出现同侧舌瘫;较少见的舌咽副神经受累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多数学者认为出现神经受累症状多提示肿瘤为恶性,亦有的患者因压迫颈内动脉而引起头痛。
由于咽旁间隙肿瘤解剖位置隐蔽,无特异性症状,故其早期诊断困难,往往易误诊为常见的咽喉性疾病,如扁桃体周围脓肿和扁桃体肿块。
但只要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尤其是双手合诊记录肿块的大小位置、活动情况、质地及可压缩性以及窥镜的应用,基本上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患者出现难治的咽喉炎、扁桃体脓肿、打鼾等,医院检查与治疗。
时报记者:纪含羽通讯员:宋黎胜
编辑:波酱
转载须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