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当上爸爸妈妈的父母遇到小宝宝发烧往往心急如焚,不知该如何处理。我当初也是碰到这样的问题,医院,又怕交叉感染。所以这里总结一些自己的经验,以及咨询儿科专家后学习到的方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先判断宝宝是正常体温,还是低烧,再或者是高烧。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正常体温
1岁以内的宝宝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左右,一般超过正常范围0.5度以上便可认为宝宝已发热。但是,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夏季的傍晚时,有些宝宝会产生虚热(一般人体傍晚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只要不是持续在37.5℃以上,就可以认为宝宝是正常体温。这时不需对宝宝采取任何措施,注意休息即可。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
儿童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
儿童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
儿童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
通过测量后,儿童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低烧如果宝宝体温在37.5℃~38℃之间,则可以认为是低烧。造成低烧的原因很多,如感冒、接种某些疫苗等。这医院,可以在家中多让宝宝休息,多喝水,增加机体的代谢。如果持续低烧,比如超过48小时,或者有其他症状,医院检查。
低热是小儿时期许多疾病的常见表征,引起低热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生理性低热小儿体温昼夜之间是有波动的,下午稍高,但波动一般不超过1℃,如小儿活动、哭闹、衣着过厚、室温过高等因素影响,使小儿分解代谢增加,产热过多而出现的一过性低热,称生理性的一过性低热
体质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属于功能性低热的一种。特别是晨间体温比晚上体温稍高,伴有多汗、乏力、纳差等表现,全身无任何体征,胸片、血沉等各项检查正常,低热时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但低热可自退。这种体质性低热一般不影响健康。
季节性低热多发生于夏令季节,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俗称小儿夏季热,体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多表现为长期低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乏力等。季节性低热属功能低热的一种,第二年同样时间可出现同样的低热表现
感染性低热小儿患麻疹、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或小儿感染性疾病痊愈之后出现的低热,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
慢性感染性低热这是由于病原体微生物刺激,引起小儿的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小儿低热原因。各种慢性感染中以肺结核引起的低热最常见,其次是扁桃体炎、中耳炎、泌尿系的炎症或慢性感染,各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病毒感染、原虫感染反应等都可出现长期低热。
非感染性低热小儿如果患了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情况可出现长期低热。父母应予注意。如果小儿出现反复低热,脸色苍白、消瘦、乏力及关节、肌肉和胸部疼痛等现象,须积极诊治。
一般宝宝发生低热时家长要及时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持续补充水分,如给宝宝多喝开水、果汁(富含维C的最佳)、稀粥等,饮食适宜清淡易消化为主。一般不建议宝宝在发烧期间吃鸡蛋或者鱼之类的腥味食物,结合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帮宝宝降低体温:
首先松解衣服,最好换上宽松且面料透气些的衣服,有些宝宝自动会降下去少许体温.然后用毛巾浸入温水中,稍微拧干(不滴水即可),轻轻地擦拭宝宝的皮肤,包括颈部两侧,腋窝,大腿根部,及四肢等部位,约2-4分钟,使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热量散发.但切忌擦前胸和腹部以及脚心.一般不建议用酒精擦拭,尤其忌讳用工业酒精,否则会造成宝宝皮肤感染严重者甚至甲醛中毒。如果气温舒适,可以直接给宝宝泡温水澡,水温切记太热,以舒适的温水为准,让宝宝全身的水分蒸发,以达到充分散热的效果,一般十分钟左右为宜。
关于网络上流传的一些降温的土法子,比如用藿香正气水降温浸湿棉球,然后敷在宝宝肚脐眼上,可迅速降温,其中的原理便是因为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因此用此方法降温有安全隐患,并且很容易反弹。此外用鸡蛋清降温用鸡蛋清敷在额头上或者用打圈的方式在额头上按摩,此方法其实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而且容易造成宝宝皮肤过敏,出现红点点的现象,而且退烧效果不是很明显。
高烧
如果宝宝体温在38℃以上,则可以认为是高烧。如果超过38、5度且物理降温完全不管用的情况下,则考虑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市场上常见的退烧药包括泰诺林、美林、布洛芬等。其中,泰诺林比较温和,一般在吃药之后1个小时才会逐渐起作用。泰诺林里面有个滴管,方便喂服。1岁以内的宝宝大概一次用量0.8ml。如果宝宝体温在39.5℃以上,也可以选择见效更快的美林和布洛芬,持续发烧时一般间隔4至6小时一次,一天最好不超过4次,不发烧则停用。
小婴儿发烧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达到38℃,甚至39℃以上的体温,此时家长铁定是心急如焚了,此时应先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如果出现热性惊厥(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热性惊厥:出现该情况时,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血常规
医院就诊时,都需要做一个血常规,看宝宝发烧是什么问题引起的,是细菌引起的,还是病毒引起的。这两种情况在验血单上的表现不一样。
1、看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升高,则为细菌感染。超出的程度,代表相应感染的程度。2、看这2项:淋巴细胞比率(LY%)、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主要看这2项谁升高了(箭头朝上)。淋巴比率升高,则为病毒感染。淋巴比率的参考值一般为:20~40%。中性粒百分比升高,则为细菌感染。中性粒百分比的参考值一般为:50~75%。3、参考C反应蛋白这是近些年才出来的项目,早期是没有的。此项可用来参考。C反应数值很高,代表细菌感染。低,代表病毒感染。4、淋巴细胞比率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只是相对值,不是绝对。两者并不一定是相反,即并不是一个高,另外一个就一定低。也可能同时高或同时低。如两者同时升高,代表着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5、白细胞正常,其他出现不正常,说明感染程度不深。6、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三合一组成。7,记住这几项的基准值。当然,医院的检测方法和参考数值略有浮动,具体以各自报告单上给出的参考值为准。
宝宝在发高烧的时候,会不会烧坏脑子?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感染了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家长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锻炼自身的免疫功能。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啊?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这样担心的,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家长们早已心急如焚,按耐不住要给宝宝输液了。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不高于41度以及高烧不超过3天,采用退烧药跟物理降温法,结合少量的抗病毒或者安全的消炎药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的。
传统退烧与科学退烧
首先,是减少衣服还是多穿。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打个比方,如果正常情况下宝宝穿两件衣服,那么发高烧的时候就穿一件就可以了。如果是在干燥寒冷的北方冬季,在室内要适当减少衣物,但是在去看病的路上,还是要注意保暖防风,医院之后再减少衣物,帮宝宝降温。注意,如果宝宝已经出汗,那么最好不要立即脱衣服,以免宝宝着凉伤风,加重病情。等汗液蒸发以后,应当帮宝宝减少衣物。其次,是物理降温结合药物治疗还是输液治疗。传统的观念是宝宝发高烧不输液会烧坏脑子的,得尽快让体温降下来,输液治疗速度快,宝宝不遭罪。殊不知,医院输液大多是加入抗生素,而长时间依赖于抗生素,宝宝自身免疫功能将被扰乱,虽然每次病情是马上好转了,但是下次再受感染时,会越来越难自愈,还需要同样输入抗生素才能与病毒细菌抗争,久而久之,免疫力越来越差。因此不到万不得已,请谨慎给宝宝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