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科技馆专访癌症的终结者一定是

时间:2017-2-14 1:46:44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机器日夜运转的轰鸣声,百度竞价排名、医院、医院科室外包这一颗颗待炸的地雷在沉默中隐匿着,直到行走在它们之上的不幸者猛然踏中,将众人的目光聚焦到这表层之下的危险上。魏则西去世了,他的死将这些暗箱操作暴露在阳光之下,公众和媒体联手对百度、医院医院科室外包展开了激烈的抨击,网信办、卫计委等相关监管部门也介入调查并发布了相关禁令。

  近一个月过去了,这场持久的社会舆论战已近尾声,魏则西用生命换来了人们对癌症治疗的   上世纪80年代,现代免疫学进入兴盛期。那时,人类发现了免疫系统的很多有效成分,比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是人体免疫细胞T细胞的一种很重要的生长因子,T淋巴细胞一旦跟它接触,就能快速生长、繁殖。由于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肿瘤的一种很重要的成分,而白细胞介素2又能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于是研究者们开始畅想白细胞介素2是不是有可能用来治疗癌症,答案是肯定的。

  在此思路之下,白细胞介素2被开发成一种治疗癌症的药,医生将其输入病人的身体里,通过激活病人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癌症免疫治疗。

(三)天马行空的推想——免疫细胞过继回输

  随着时间的推进,研究人员又进行了新的设想——既然白细胞介素2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的快速增长,那么在体外培养增殖起来的淋巴细胞能不能用来抗肿瘤呢?当然可以,最早的免疫细胞过继回输技术由此诞生了。

  1、LAK细胞疗法

  年Rosenberg首次使用了免疫细胞过继回输第一代LAK细胞疗法,用LAK细胞合并IL-2治疗25例不同类型的化学药物和放射线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病人,并取得了肯定疗效。LAK细胞疗法建立以后,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但是问题相伴出现:其他的研究人员运用LAK细胞疗法进行治疗癌症的实验,发现效果并没有Rosenberg使用的那么好。时间久了,研究人员对LAK疗法的热情降低,坚持进行实验的人越来越少。

  2、CIK细胞疗法

  不甘放弃的研究者在LAK细胞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他们认为T细胞抗肿瘤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效果为什么不好呢?是不是T细胞营养不够?除了白细胞介素2还要加点其他的东西?

  有时候医学的进步就依赖于这样天马行空的推想,很快LAK细胞疗法的升级版CIK细胞疗法诞生了。为了让T细胞长得更壮一点,研究者们加入了伽马干扰素和其他一些成分,同时还尝试用其他的一些细胞给T细胞制造刺激——比如DC细胞,这样就有了DC-CIK细胞疗法。

DC-CIK细胞疗法属于CIK细胞疗法的大范畴。CIK细胞疗法中的CIK这一名称,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英文缩写,凡是从体内取出经过诱导后又回输到病人体内对抗癌症且具有杀伤能力的细胞,都可以叫做CIK,所以CIK是一个通用名称。

20多年前,日本就已针对DC-CIK细胞疗法进行了临床研究,有大量的数据显示其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DC-CIK细胞疗法在美国的临床试验效果却不好,仅对黑色素瘤和肾癌有一定的效果,对其他肿瘤的治疗效果不大。目前,中国也有人在做DC-CIK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但是系统的报告还比较少。

(四)CAR-T,治疗癌症新武器

 习惯于现代西方科学精准医疗的美国研究人员设想能否给T细胞装一个“GPS”,帮助其追踪到癌细胞并将其歼灭。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CAR-T细胞疗法应运而生。CAR-T是一种人造的杀伤性细胞,其制造过程首先是从癌症患者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其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最后普通T细胞华丽变身为CAR-T细胞。

  两年前,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中表现优异,并因此在国际上名声大噪,很多人认为CAR-T细胞疗法是未来攻克癌症的主力军,但实则不然。原因是目前人类并没有找到肿瘤特异性的靶标,CAR-T虽说可以比较准确地杀灭B细胞淋巴瘤,但同时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的B细胞,有时还会导致免疫过激反应,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烧,严重时会危及病患生命。

  因此,我们对于CAR-T细胞疗法不能过于乐观,未来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疗法能否取得大幅进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突破几十年未找到肿瘤特异性靶标的难题,二是提高安全性、控制免疫过激反应。

  前面提到的LAK细胞疗法、CIK细胞疗法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疗,而CAR-T细胞疗法属于特异性免疫疗法,它的出现标志着免疫治疗经历了从非特异性疗法到特异性疗法的演变。

(五)肿瘤免疫治疗界的当红明星——PD-1抗体药物

  PD-1抗体药物是这几年癌症免疫治疗界的当红明星,它的声名鹊起要归功于完美控制住了美国前总统卡特的晚期黑色素瘤。但是PD-1抗体药物并不是刚刚诞生的,它的研究历史也有二十年左右了。

PD-1抗体药物的基本原理是阻止肿瘤细胞踩下免疫系统的刹车。为了控制自体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自备刹车系统,狡猾的肿瘤细胞为了避免不被免疫细胞消灭,会悄悄踩下免疫系统的刹车,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PD-1抗体横空出世,它能在肿瘤细胞的触手和刹车之间放置一个板子,这使免疫细胞又具有了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而且,PD-1抗体并不伤害体内的正常细胞。

当细胞毒T细胞上的PD-1分子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时,肿瘤细胞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杀伤,当细胞毒T细胞上的PD-1分子与抗体结合时,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从而对其进行杀伤,PD-1抗体药物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官方建议主要针对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但实际上,PD-1抗体药物是非特异性免疫药物,它不是只针对某一种肿瘤的,病患注射PD-1抗体药物后,整个免疫系统中抗肿瘤的某一大类细胞都能被激活,因此这种药物对很多肿瘤都有效,也适用于肝癌、肾癌等。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一旦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它对肿瘤的防控是全方位的。由此,肿瘤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又重新受到研究人员的   PD-1抗体药物的理论启示给研究界带来了新思路,既然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证实是有效的,是不是可以重新   学术研究都是走在现实结论前端的,早在10年前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研究所所长张明徽博士就开始从事这一方向的研究,即NKT细胞疗法。

  十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明徽教授在电镜下发现了一个长相十分特殊的细胞,凭着多年的专业经验,他本能地判断这个细胞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细胞,于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培育并回输到病人体内进行试验。令人欣喜的是,它消灭肿瘤的效果很好。这就是NKT细胞——免疫系统中的“特种兵”,它虽然数量少、体积小,但系统完善,本领强大,是肿瘤的超级克星。

 

制定有效战略,掌握癌症治疗的主动权

张明徽博士在癌症的免疫治疗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战略心得,他有个形象的比喻,即癌症治疗就像打仗一样,需要有作战战略,一般来说可以将手术做前锋;化疗、放疗做中军;免疫治疗做殿后部队。

  他提出的癌症治疗战略并不是主观推论,而是基于对东西方肿瘤免疫治疗治疗思路差异的思考上提出的。以日本和美国针对CIK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为例:日本有一篇关于CIK细胞疗法的研究综述,文章总结了例CIK细胞疗法的疗效分析,其平均显效率在30%左右,与PD-1抗体药物类似。这里看似有一个矛盾,即前文提到美国针对CIK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理想,与日本的研究推论恰好相悖。

  但是,张明徽博士指出,我们不能只看结论,而要追溯日美在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方面的方式是否有差异。美国的思维是先把所有的传统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全部试一遍,全都失效的情况下再尝试免疫疗法;东方则是强调辩证治疗,强调个体差异,根据具体情况让免疫疗法在最佳治疗时机介入。按照西方的思维,在各种疗法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再介入CIK细胞疗法,这时肿瘤可能已经长到馒头般大小了,CIK细胞疗法基本也是无效的;但是东方思维是在其他疗法先期有效的情况下,配合使用CIK细胞疗法的话,也许会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明徽博士提出的癌症治疗思路,就跟日本的CIK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方式异曲同工,但是更为具体。而且他指出,手术做前锋;化疗、放疗做中军;免疫治疗做殿后部队只是战略纲要,每个癌症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机体差异也很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肿瘤病灶较小的话,也可以让放疗做先锋;如果靶向药适用的话,那就只吃药就可以。

 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免疫治疗都一定是殿后部队。原因是基于现在的检查设备,当我们发现肿瘤的时候,它起码已经长到0.5公分大了。在0.5公分的肿瘤中,癌细胞的数量大概有几十亿,如果是晚期肿瘤的话,癌细胞可能有几百亿、几千亿,甚至上万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选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把它干掉,而不能上来就采用免疫治疗。这是由于免疫治疗的技术目前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免疫过继回输,一次最多只能向机体内输入百亿级的免疫细胞,它们肯定无力对抗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癌细胞。但是如果利用手术或放化疗的手段大幅减少癌细胞的数量,百亿级的免疫细胞就可能把控局面。

  使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除了要把控治疗的介入时机,还需要判断免疫细胞能否接触到肿瘤。任何一种药物进入人体,都有它集中区域,由于血流的规律,最容易到达的区域是肺和肝,免疫细胞也不例外,因此免疫疗法针对肺癌和肝癌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如果是脑癌和骨癌,张明徽博士不建议采用免疫疗法治疗,因为免疫细胞很难到达这些部位。

  最后必须要说明的是,癌症的免疫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战役,要根据战况随时调整战略布局,医生要对用药的频次和每次的药量有一个好的判断,才可能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希望癌症病人在面对是否选择免疫疗法治病时,不要心急,也不要偏听、偏信,一定要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做判断。

 免疫治疗,癌症的“终结者”

  癌症是一种恶性疾病,摧残着病人的身体,夺走病人的生命。但是随着人类对癌症认知的不断加深,对免疫系统研究的不断发展,在未来我们可以有效地综合运用多种癌症治疗手段,特别是配合使用多种免疫疗法作为“终结者”,控制癌症的复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癌症是可以被攻克的。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年5月31日《专访

清华专家张明徽:癌症的“终结者”一定是免疫治疗》

文章作者:中国数字科技馆卢冉、赵铮

欢迎







































白癜风是否传染
消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jbwh/6263.html
热点排行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更是……【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专家揭秘:扁桃体炎癌

扁桃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部炎症,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