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即扁桃体发炎,咽炎即咽喉发炎。这两种炎症常同时发生。扁桃体炎的症状为发热,寒战,咽喉疼痛,吞咽疼痛。扁桃体炎和咽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常同时存在,且互相影响,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都有咽干、灼热、咽痛等症状,吞咽时加重,有时伴有耳痛、干咳,可伴发热、周身不适、头痛、大便干燥等全身症状。
一般来说,急性咽炎全身症状较轻,而急性扁桃体炎则往往全身症状较重。检查时若见扁桃体充血、肿大,甚至有黄白色脓点附着,而周围咽壁黏膜充血相对较轻,则为急性扁桃体炎;反之,若充血、水肿以咽壁黏膜为主,或咽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而扁桃体炎症轻微者,则为急性咽炎。
扁桃体炎是儿童的常见病,有一些宝宝,几乎每年都要发几次,每一次发病都要打针消炎一两个星期。因此,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常常能见到家长带着宝宝看病时,要求医生将之切除。也有的宝宝扁桃体反复发炎,家长却不愿切除扁桃体,那么,扁桃体到底该不该切除呢?
据了解,每当季节交替感冒患者增加时,儿童扁桃体炎也随之增加,不少家长都抱怨宝宝“老生病”。那么,面对“老生病”的宝宝,家长们究竟该怎样处理?如果是因扁桃体发炎而高烧,是否切除就能一劳永逸?专家介绍,该病常见于学龄期儿童,许多家长看见宝宝扁桃体较大或偶尔发生急性扁桃体炎就要求医生进行手术摘除是不对的。
人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有其必须履行的职责,包括扁桃体在内。它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防御门户,可抵御侵入机体的各种致病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抗病作用,一般而言,儿童时期的扁桃体多呈生理性肥大,是正常现象。扁桃体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长大,9岁时又逐渐萎缩、退化。儿童切除扁桃体要慎重,如无特殊情况不做手术。一些宝宝会反复呼吸道感染,家长可能是过于担心宝宝,认为宝宝一年病过三四次就非常担心了。其实这完全正常,只有感染达到一定的次数,才能称为“反复感染”。
但也有的家长对手术心存恐慌,拒绝给宝宝手术,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关键要权衡利弊。如当这种生理性肥大影响到呼吸、吞咽和发音时,则应将扁桃体手术切除。经常有遇到一些宝宝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像两扇大门堵住了咽部,影响了呼吸,此时应选择手术治疗,一旦病情迁延,扁桃体将成为全身疾病的病灶,睡觉打鼾等,对身体、智力发育的负面影响较大。
需要考虑切除扁桃体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
1、扁桃体过度肥大增生,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入睡后由于肌肉松弛,呼吸更加受阻,表现睡眠不佳,有鼾声、易憋醒、白天无精打采、精神不振。如再有急性炎症发作,阻塞突然加重,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有可能危及生命。这种情况下,在炎症控制后应考虑切除。多选择进行单侧切除,保留一个相对正常的扁桃体。
2、患有慢性扁桃体炎的儿童。反复多次发作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其扁桃体内出现很多小“陷窝”,窝内藏有细菌,经常可以看到小脓点或脓性渗出物。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繁殖,使扁桃体成为一个“病灶”,必须彻底根除。因为扁桃体炎多数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这种细菌会引发变态反应,继发风湿性心脏病、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等。这些疾病会危害一生的健康。这时,应该请有经验的医生确定是否切除扁桃体。
那么宝宝应该如何摆脱扁桃体反复发炎的困扰呢?
1、不要嘴对嘴地亲宝宝,或喂给大人咀嚼过的食物。这样会把成人口腔里的细菌传给宝宝。据国外研究报道,成人口内的细菌甚至可以引起婴儿猝死。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居室清洁,经常通风换气;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坚持三浴锻炼,即日光浴、空气浴、水浴;有条件者经常游泳。
3、合理喂养,注意营养搭配,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
4、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少看电视、少玩游戏机,不贪玩,少去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或陪大人活动。
5、自幼督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6、不要经常用手摸脸,因为手上细菌很多,经常用手摸脸会增加上感机会。
7、出入公共场所归来后注意洗手、洗脸、漱口、换外衣,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