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0-10-19 22:12:30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医院订阅哦!

段明,李毅,朱维铭.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9(3):-,.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

段明,李毅,朱维铭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9(3):-,

摘要

目的总结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医院年1月至年6月收治的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人口学、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曼-尼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共34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21例,T/NK细胞淋巴瘤13例。共15例病人(13例为T/NK细胞淋巴瘤)出现反复而顽固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结论病人如出现反复而顽固的临床表现(如高热、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保守治疗无法缓解时,应警惕恶性疾病的可能性,并积极想方设法明确诊断。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作者单位:医院普通外科,江苏南京

通信作者:朱维铭,E-mail:juwiming

nju.edu.cn

肠道淋巴瘤发病率低,其中结肠淋巴瘤发病率低于结直肠癌,小肠淋巴瘤发病率高于小肠癌,但近年来临床病例有增多趋势[1-4]。肠道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5-7]。按细胞来源不同,肠道淋巴瘤分为B细胞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及组织细胞淋巴瘤。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有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症状。在缺乏病理学检查证据的情况下,确诊淋巴瘤较为困难[8-10]。本研究回顾医院接诊的肠道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归纳肠道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特点,为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一定线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1月至年6月医院收治的肠道淋巴瘤病人,淋巴瘤的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部分病人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基础上继发淋巴瘤,IBD的诊断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年发表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11]。根据病人住院病历,总结病人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手术指征、肿瘤部位等资料。

1.2纳入标准临床高度怀疑并最终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淋巴瘤;具有完整病例资料。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如n<5,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分析纳入分析的肠道淋巴瘤病人共34例。其中30例病人为原发性淋巴瘤,发病至确诊时间为3(2,9)个月,病人先出现消化道相关症状,如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等,最终通过手术或内镜获得病理标本而确诊。其余4例病人病程初期符合IBD诊断标准[11]。1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发病后2年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未服用药物,2年后诊断为淋巴瘤;1例克罗恩病病人发病1年后行手术治疗(肠切除及肠造口术),术后不规律口服美沙拉嗪(3g/d),2年后诊断为淋巴瘤;1例克罗恩病病人发病后16个月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口服硫唑嘌呤(mg/d)4个月后自行停药,32个月后诊断为淋巴瘤;另1例克罗恩病病人发病后24个月接受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口服硫唑嘌呤(mg/d)半年,症状控制不佳,换用雷公藤及沙利度胺,共口服该药物2年。此4例病人均为T细胞淋巴瘤。

34例病人中,23例行内镜检查,19例病人行活体组织检查,但仅4例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淋巴瘤(检出率21.1%),2例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可疑淋巴瘤,13例病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为炎症(误诊率68.4%)。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溃疡5例,肠腔占位性病变6例,黏膜充血水肿5例,T/NK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溃疡6例,肠腔占位性病变1例。其余11例病人未行内镜检查,通过手术取得病理学标本确诊为淋巴瘤。其中,仅1例病人病理学检查报告为合并EB病毒感染。

34例病人腹部CT均可见不同程度肠壁均匀增厚,18例病人(13例为B细胞淋巴瘤)伴有肠腔狭窄,9例病人(7例为B细胞淋巴瘤)伴有明显的近端肠管扩张。

2.2T/NK细胞淋巴瘤与B细胞淋巴瘤比较34例淋巴瘤病人中,B细胞来源淋巴瘤21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例,MALT淋巴瘤1例,圆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T/NK细胞来源淋巴瘤13例,包括NK/T细胞淋巴瘤8例,T细胞淋巴瘤4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

15例病人出现反复而顽固的临床症状,以T细胞淋巴瘤居多(13例),包括反复消化道出血伴发热(T细胞淋巴瘤7例及B细胞淋巴瘤1例)、多次肠穿孔伴发热(T细胞淋巴瘤2例)及反复发热(T细胞淋巴瘤4例及B细胞淋巴瘤1例),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1),相关图片见图1。

2.3发热及其原因探索共15例病人病程中出现了反复的发热,最高体温为38.4~39.7℃。其中12例病人最高体温>39.0℃,热型均为波状热。另3例为不规则热。

该15例病人在发热时均进行了血培养、腹部CT及血生化检查,结果仅1例血培养结果阳性,腹部CT检查提示2例存在腹腔感染,但通过外科手段解决腹腔感染后,病人发热无缓解。其余病人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且腹部CT检查未见明显腹腔感染。发热时病人的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并未显著升高。

3讨论

肠道淋巴瘤为临床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本研究发现,顽固的临床症状,如反复消化道出血、肠穿孔或发热(排除感染)可作为T/NK细胞淋巴瘤诊断的提示线索。

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与IBD类似,且由于肠道淋巴瘤的病变部位在黏膜下,内镜活体组织检查难以获得充分的病理学标本,这使肠道淋巴瘤和其他疾病难以鉴别,因此,多数肠道淋巴瘤病人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来确诊。陈海珠等[12]报道的53例肠道淋巴瘤病人,仅11例经内镜检查确诊,冯珍等[13]也报告了类似结果。但也有研究报道内镜确诊率较高(达61%)[14],这可能和病人的选择偏倚及内镜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一般认为,尽管内镜活体组织检查因难以明确诊断,但在手术之前,内镜联合活体组织检查仍是确诊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且强烈推荐“多次、多点、多灶”的取检方法以提高内镜检出率[15]。当内镜无法明确诊断且疑似淋巴瘤的病人,手术探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中,除了4例病人经内镜活体组织检查确诊,其余30例均通过手术获得病理学标本而确诊。

研究显示,IBD可继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其次为霍奇金淋巴瘤[16]。本研究中,共4例病人考虑为继发性淋巴瘤,且病理学类型均为NK/T细胞淋巴瘤。这与既往研究不符,可能和例数较少和选择偏移有关[19]。该4例病人在病程中均出现了顽固的临床症状,如消化道出血、肠穿孔,且均出现反复高热。这提示,如果遇到反复发作、症状顽固难以控制的病人,临床医生需要考虑到疾病恶变的可能,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其是疾病复发。IBD继发淋巴瘤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即药物诱发和慢性炎症刺激[16-19]。本文中4例IBD病人继发淋巴瘤,其中2例未曾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1例短期(4个月)服用硫唑嘌呤。这提示IBD的慢性炎症和淋巴瘤的发生相关,在使用药物控制IBD炎症的同时,又需要兼顾治疗方案带来的恶变风险。

发热是肠道淋巴瘤和IBD病人共同的临床表现。IBD病人发热的原因主要有疾病活动和并发感染。通过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甚至手术探查,是否存在疾病活动和腹腔感染容易辨别。然而,肠道淋巴瘤引起的发热可能与肿瘤细胞产生的内生致热源(如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有关,这与IBD存在本质不同,治疗手段也不一。因此,当IBD病人的辅助检查结果不提示感染或疾病活动时,病人仍反复存在发热(尤其为高热时),医生须高度警惕肠道淋巴瘤的可能,如临床症状无法控制,可切除病变肠管以明确诊断。和本研究类似,陈白莉等[10]总结了18例T细胞淋巴瘤病人发现,发热在T细胞淋巴瘤中极其常见(13/18),并且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的克罗恩病病人,但文章并未记录发热时血培养的结果。本组13例T/NK细胞淋巴瘤病人均出现反复发热,且以高热为主,除1例病人因长时间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后,血培养结果出现鲍曼复合不动杆菌外,其余病人均通过腹部CT、血常规、生化及血培养多维度排除了感染性发热。此外,临床医生往往会遇到感染性发热和肿瘤性发热共存的情况,此时应当积极处理感染灶。在通过“感染引流加敏感抗生素”治疗策略后,病人的发热症状仍难以控制,则须警惕淋巴瘤。本研究中,有2例反复发热的病人,同时存在腹腔感染。笔者通过手术或穿刺的方法控制感染后,病人发热仍不缓解,且血培养结果为阴性,最终通过手术切除病理标本证实为淋巴瘤。可见发热确实是肠道淋巴瘤临床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可为诊断提供一定线索[5-8]。除发热外,T/NK细胞淋巴瘤还容易出现肠穿孔或消化道出血。本组病人中,7例病人出现反复消化道出血,2例病人出现多次肠穿孔,这和既往文献报道类似[10]。

肠道淋巴瘤(尤其T/NK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不佳,如果不能及早确诊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无疑使预后“雪上加霜”。本研究分析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发现在尚无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时,顽固的消化道出血、肠穿孔以及反复的发热(排除疾病活动和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的重视,同时应想方设法取得病理学检查资料,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及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略)

(-12-18收稿-01-10修回)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lblby/11275.html
热点排行
小儿扁桃体炎饮食注意

小孩要是患上扁桃体炎家人是要操碎心的,扁桃体炎会严重的危害这小孩子的健康……【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