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于日前午后小坐,不料竟于座上入寐,约莫一刻钟后,方为人唤醒。
初醒并无碍,至入夜后方觉双腿沉重乏力,头稍昏沉,心道不妙,定是午后入寐时受凉了,忙喝一大杯热水进去,又急洗一热水澡,穿上厚衣服,片刻即觉浑身暖热,得微汗,乏力昏沉遂解。
弟当夜亦从家乡返矣,言受了风寒,流鼻水及畏寒、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及为疏麻杏石甘汤一剂,药用麻黄6、北杏15、生石膏40、炙甘草15,急煎服之。
次日晨,言症稍缓,口仍干,鼻水仍较多,咽喉稍痒,偶有咳,喘,气逆,有少许清稀痰,脉仍浮数,唇舌仍鲜红,此病重药轻也,乃书麻黄10,北杏15,生石膏60,炙甘草15,干姜10,五味子10,细辛3,竹叶15,黄芩10,厚朴15。
次日,诸症大减,鼻水只有轻微矣,口干尚有少许,咽喉已不痒,不咳,唯偶觉气喘矣,唇舌仍红,色稍淡,脉微浮,处麻黄6,厚朴15,北杏15,炙甘草15,生石膏30,竹叶15,黄芩10。
次日,鼻水已尽收,唯尚有轻微气喘,口轻微干,扁桃体处有肿大感,唇舌稍红,右脉微浮,左关稍弦数,处麻黄6,厚朴15,北杏15,炙甘草15,生石膏30,竹叶15,黄芩10,连翘30。
次日,诸症除。
观余此次偶感风寒,不药而愈,一汗而解,可见病从浅中医的道理。若余掉以轻心,不予理会,至次日必剧,则不得不服药矣。
余弟此次染风寒,得以在数日内痊愈,亦是及时处方用药之故。若耽误一二日再治,恐非数日内可愈也。
余因作歌曰:
吾本凡间柔弱身,
得遇圣贤何幸运。
未曾求得圣贤心,
且将渴心为恒心。
但有渴心可入门,
若无恒心走不远。
圣贤立意在彼方,
吾辈求道从此端。
此圣贤者,乃医中之圣贤也!不遇医道圣贤,何能得医中之真谛?
古圣贤云:无恒不可作巫医!徐灵胎目尽五千年,叶天士学经十七师,宜勉之!
啊政的结医道之真士,一学理而善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