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EB病毒,可能你没听说过,但提到接吻病,可能大家耳熟能详,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因此得名接吻病。感染EB病毒的小患者,有的有典型三联征,有的只是像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有的孩子却用了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同样一个病原体,为什么临床体征差异这么大,而且治疗方案各不相同,从简单的对症治疗到肿瘤的化疗,带着问题,我们把EB病毒的相关内容、导致的疾病以及各自的治疗方案进行如下梳理。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为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年由Epstein等首次在非洲儿童的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EB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途径传播。原发性EBV感染是指初次感染EBV。国外资料显示,6岁以下儿童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或仅有上呼吸道症状等非特异性表现,但在青少年约50%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原发性EBV感染后,病毒在记忆性B淋巴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终生携带病毒。EBV再激活可以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也可为原有疾病的伴随现象。
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activeEpstein-Barrvirusinfection,CAEBV)、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virus-related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EBV还是一种致肿瘤病毒,与许多肿瘤的发生相关,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胃癌和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症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国内儿童IM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6岁。由原发性EBV感染所致,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扁桃体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皮疹。其不典型表现有:(1)无临床表现或仅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轻微表现,多见于婴幼儿;(2)临床表现不符合典型IM的临床特征,而以某一脏器受累为主,如间质性肺炎、肝炎及脑炎等。IM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IM患者外周血中EBV核酸载量在2周内达到峰值,随后很快下降,病程22d后,几乎所有患者血清中均检测不到EBV核酸,但全血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会持续达6个月或更久,若IM患者临床症状不缓解,血清中持续较高水平EBV-DNA载量,要注意发生CAEBV或EBV-HLH可能。治疗原则: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治疗为主1、休息: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害明显应卧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给予护肝降酶等治疗。2、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而产生抗病毒作用。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和咽部排泌病毒时间,但并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阿昔洛韦10mg/kgq8h,更昔洛韦5mg/kgq12h。3、抗生素的使用: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4、糖皮质激素:发生咽扁桃体严重病变或水肿、神经系统病变、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症患者,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3~7d,一般应用泼尼松,剂量为1mg/(kgd),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5、防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病理改变恢复很慢,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2~3个月甚至6个月后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原发性EBV感染后病毒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机体保持健康或亚临床状态。CAEBV临床表现有两个特点:系统性炎症表现和肿瘤性增生表现。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即系统性炎症的重要表现。CAEBV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可能最终转化为EBV相关淋巴瘤,预后较差。治疗原则针对CAEBV的抗病毒治疗无效。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细胞毒药物化疗、自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回输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暂时有效,但大多数患儿会再次复发、疾病进展。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预后较差,病死率超过50%。?治疗原则
阿昔洛韦等抗EBV治疗无效,除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外,主要依靠化疗和骨髓移植治疗。
参考文献
1、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2、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诊疗规范(年版)3、EB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4、儿童EB病毒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5、器官移植受者EB病毒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诊疗规范版撰稿/胡天鑫审稿/杨奇责编/拓小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