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一到季节、天气变化时,就容易扁桃体反复发炎。一发炎,感冒、发烧就找上门儿来了!没办法,只好吃药、打针、输液......孩子嗓子疼痛、烦燥不安,白天不能好好吃饭,晚上睡觉打呼噜......真是病在儿身,疼在娘心。遇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朋友往往会建议干脆把扁桃体切掉,反正它也没啥用。也有人说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最好不要切!问题来了,扁桃体总是发炎,到底能不能切掉呢?切除后孩子的免疫力会受影响吗?
扁桃体在哪里?
在咽喉部的深处,有一个由淋巴组织组成的神秘组织,叫咽淋巴环。咽淋巴环由相互交通的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鼻后方的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舌根处的舌扁桃体、两腭弓之间的腭扁桃体及咽鼓管口处的管扁桃体。我们俗称的扁桃体为腭部可见的腭扁桃体。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发烧了,医生总是会对小朋友说“来,看看喉咙,啊~~”,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看扁桃体。扁桃体有什么用?
扁桃体也叫扁桃腺,是咽部最大的淋巴器官,是儿童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尤其四岁以下的儿童,扁桃体具有较强的免疫功能。扁桃体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干扰素,当机体遭受病原体入侵时,这些物质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生长和扩散,它们被称作人体的「健康卫士」。因此,扁桃体对幼儿正常免疫功能的形成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扁桃体为什么总是发炎?
扁桃体为淋巴组织,它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交汇处,发挥重要的免疫功能。它能捕捉有害的抗原,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免疫器官,产生抗体及细胞因子保护人体。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在细菌及病毒入侵时,扁桃体犹如守卫宫殿的士兵,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安全卫士。然而,由于扁桃体的特殊位置,它也很容易受到“双重打击”,特别是在气温下降或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感染。这时隐藏在扁桃体表面或者隐窝中的细菌、病毒,就坐不住了,会在扁桃体上疯狂地生长,诱发炎症,也就是“扁桃体炎”。
扁桃体发炎需要用抗生素吗?
扁桃体发炎既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发炎,那么家长就不必给宝宝使用抗生素,因为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过段时间宝宝就会自己好起来。
反之,如果宝宝是细菌性感染,那就必须要用抗生素了。家长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一般是7~10天。
扁桃体总是发炎,可以切掉吗?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扁桃体上有数十个向内凹陷的隐窝,这些隐窝有利于增大扁桃体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扁桃体与更多的抗原接触。但这些隐窝也是细菌藏匿的好去处,可引起反复扁桃体炎,普通的扁桃体发炎,大部分正确使用抗生素就可以治愈,但是有些孩子,甚至有些大人也会出现机体免疫力长期下降,扁桃体反复发炎的情况。
本来的“免疫器官”,就变成了一个“漏洞”,需反复使用抗生素。
细菌性扁桃体炎症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成扁桃体周围脓肿,甚至会继续蔓延引起喉部、肺部炎症。
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能会引起孩子睡觉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不仅会影响休息,引起孩子慢性头痛,甚至还会让孩子的面容受到影响,变得嘴唇上翻,下巴后缩、脸中部塌陷。
如果是上述情况,不如把扁桃体摘掉。
怎样才算是反复发炎?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1、在之前的1年内,扁桃体炎发作7次或更多次;
2、在之前的2年内,每年扁桃体炎发作5次或更多次;
3、在之前的3年内,每年扁桃体炎发作3次或更多次。
或者是有下面几种情况:
1、扁桃体炎曾引起咽旁间隙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者;
2、不明原因的低热及其他扁桃体源性疾病,如伴有慢性扁桃体炎的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出现时等;
3、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或发声者;或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的2岁以上的孩子。
扁桃体肥大
出生后婴幼儿的扁桃体会随着年龄逐渐发育长大,儿童时期可以出现生理性扁桃体肥大。腭扁桃体会在1岁时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如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则不用着急处理。但过度肥大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表现为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安、活动过度、多汗、遗尿,则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
说了这么多,
终于到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切除扁桃体以后,
孩子的免疫力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答案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扁桃体的功能会随年龄变化
3-10岁时扁桃体的免疫活性最强,但青春期后,孩子的免疫功能不断完善,扁桃体完成了它的保护使命,体积也会萎缩。
研究表明切除后会有一定影响
虽然扁桃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但当它成为病毒感染的病灶时,它的坏处已经大于了好处。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总体上认为在切除后的3个月内,孩子的免疫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3个月后会逐渐恢复。
专家建议谨慎选择手术切除,可以采用北京敬医堂绿色微创疗法!
00:2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