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天价创新药距“按疗效付费”还有多远
目前,“京惠保”、“苏惠保”、太保旗下的“特药保”等保险产品都已将CAR-T药纳入了赔付目录创新药企的不断崛起,加快了创新药品在国内获批上市的速度,支付模式随之也成为连接创新药和目标患者的重要一环。创新药企正在探索商业健康保险(下称“商保”)渠道的进程。那么,“按疗效付费”模式能否走通?
“疗效险”试水
从全球范围来看,强生首次提出了疗效险,主要应用在对淋巴瘤和骨髓瘤的治疗,首次连续使用该药物三个月后,若无效可以全额退款。此后罗氏制药治疗结肠癌的药物、瑞尔生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产品、辉瑞的乳腺癌药物都曾采取“疗效险”模式,即让疗效好的患者付一部分钱,疗效不好的患者可以少付钱。
我国第一张疗效险出现在年8月,是百时美施贵宝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保险公司为华泰保险。其中设定,一个疗程24周治疗后随访12周,未达疗效,赔付部分药费,保费为9.9元。
针对CAR-T这类高价创新疗法,商业保险渠道能给出更加多元的支付模式。目前,“京惠保”、“苏惠保”、太保旗下的“特药保”等保险产品都已将CAR-T药纳入了赔付目录。
此外,CAR-T领域的疗效险项目也已出现。例如镁信健康与药明巨诺的合作,该创新支付项目提出,药品回输后1个月内,如发生和该药品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NT)的严重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的不良反应治疗费用可申请理赔;最多可以由两名家属同时申请12期零利息、零手续费的分期购药服务;治疗一年内因疾病进展导致身故,最高可获万元赔付。
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类合作很有特色,如果有疗效,病人予以支付,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疗效,会退还部分费用,这对患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一般情况下,疗效险领域,患者投保时需提供离投保时间较近的检查报告,如涉及血液指标、肿瘤大小、蛋白含量等;在承保后治疗达到一定标准后,如三个月,遵医嘱使用3盒药品等再提供一次检查报告;两次报告进行对比,就承保事项评定是否达到预期治疗水平。”圆心惠保产品精算中心总经理朱云飞同时表示,公司会选取市场中疗效卓越的主流药械及创新疗法,与各大主流保险公司和再保公司合作开发特定商保产品。
多渠道探索
有健康险企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创新药企来说,由于商业保险的体量和业务规模还未形成,企业还不能够触及最广泛的人群。
也因此,在朱云飞看来,我国要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关键是要把更多的人纳入这个体系中。“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即“惠民保”)能加速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
“目前国内商保属于补充型商业保险,即支付医保保障不了的部分。惠民保的出现有其积极意义,但目前产品设计方面还有待完善,例如免赔额和支付率的问题。一般来说,国际上的商业保险支付率约为收入的75%~80%,而中国正好相反。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宣建伟说。
上述健康险企负责人表示,药企也在等待和多渠道尝试。此外,商业健康险的目录也非常关键。未来有了商保目录,在供给和需求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药企和险企能够公平地谈判交易,从而压低成本。因为药企的研发成本、市场的创新都会提升保险的投入成本。
年,相关部门启动了《商业健康保险目录的标准制定与长期发展》课题研究工作,该项研究主要聚焦于三大方向:一是商保目录建立的指导原则与核心价值。二是对国内外商保、医保目录实践做大量的经验梳理总结。三是通过对目录原则及经验的梳理,为下一步正式推动商保目录建立提出方向性建议。商保目录的发展,将助力药械企业实现创新准入。
国际上的商业保险,通常会最先纳入创新药,以此来吸引参保人员。多位采访对象认为,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疗法最先进入商保目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