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预后类型的临

时间:2016-11-30 4:04:38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6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预后类型的临床特征分析

王倩魏旭东尹青松朱兴虎张龚莉李玉富

中华肿瘤杂志年2月第34卷第2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具有异质性,患者预后不一,目前主要应用临床指标进行临床分期并判断预后。但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prognosticindex,IPI)相同的患者预后仍不同,尚无一个客观指标能将其内在生物学预后因素揭示出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DLBCL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已被揭示。根据基因芯片的研究结果,选取3个基因表达产物,即CD10、BCL-6和MUM1,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把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centerB-celllike,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erminalcenterB-celllike,non-GCB型),GCB型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non-GCB型患者。由于以上研究结果和结论均为国外报道,关于中国人DLBCL两种亚型的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报道尚少,医院年2月至年8月收治的61例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型,对两种亚型的比例和临床特征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医院年2月至年8月收治的61例DLBCL患者中,男35例,女28例;中位年龄56岁,平均年龄53.5岁。将原发部位肿瘤活检病理标本切片,常规HE染色和两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标记CD20、CD79、CD3、CD5、CD45RO、Ki-67、Vim、CK、CD10、Bcl-2、Bcl-6和mum-1,必要时标记AUC、EBV、HTLV和cyclinDl等免疫标志。≥30%的肿瘤细胞着色判定为阳性。

2.诊断标准:按Hans分类标准进行分型,即CD10+或CD10-、Bcl6+、MUM1-者为GCB型,其他为non-GCB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颈、腋窝、腹股沟、腹膜后淋巴结彩超和胸部CT检查(若条件允许则行PET-CT检查)和骨髓细胞学检查,按Ann-Arbor分期系统进行临床分期。

3.疗效评价:应用21dCHOP±R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mg/m2,化疗开始前1d;环磷酰胺0.75g/m2,第1、8天;长春地辛3mg/m2,第1、8天;吡柔比星40mg/m2,第1、8天;强的松60mg,第1~12天;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减化疗剂量。3个周期化疗后复查胸部CT和淋巴结彩超(或PET-CT)。根据修订版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比较原发部位、临床分期、累及部位、B症状、疗效在non-GCB型、GCB铟的构成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采用捡验,检验水

准α=0.05。

二、结果

61例DLBCL患者中,GCB型12例,占19.7%;non-GCB型49例,占80.3%。non-GC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GCB型。在临床特征方面,non-GCB型和GCB型DLBCL患者在临床分期、是否伴有B症状、累及部位以及一线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方面(CR加PR比率分别是67.3%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on-GCB型DLBCL在结外的发生率高于结内(P0.05),GCB发生在结外的比例是25%,non-GCB发生在结外比例57.1%。

三、讨论

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CD20单抗的应用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其治愈率日趋提高,但对哪些患者应采用高强度治疗仍需要有个明确的预后判断。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实,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结外累及部位的数目、行为状态ECOG评分和血清LDH水平为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些研究虽然对判断DLBCL预后有很大帮助,但都是临床指标,多与临床分期有关。对早期DLBCL患者,疾病生物学特征对预后判断更有决定作用。本研究中,GCB型和non-GCB型DLBCL患者,除在结外发生率方面有差异外,其他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区别。因此,对于判断临床特征相同患者的预后差异,生物学特征就显得更有意义(即分子分型non-GCB型和GCB型)。有研究表明,non-GCB型、LDH水平增高、行为状态评分1分均与DLBCL预后差相关,其中non-GCB中是最具判断意义的指。因此,对于non-GCB型的DLBCL患者,一旦确诊,即需应用更强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多种分子生物学指标被用于判断肿瘤患者的预后,如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即为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Alizadeh等发现,应用cDNA芯片技术可将DLBCL划分为GCB型、活化B细胞样和第3型,GCB型的DLBCL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活化B细胞样和第3型。Hans等发现,联合运用CD10、Bcl-6和MUM1检测,即可将DLBCL分为生存期不同的两组,即CDKT+或CD10-、BcU6+个、MUM1-者为GCB型,其他为non-GCB甩(即上述基因芯片技术所划分的活化B细胞样和第3型)。

本组61例DLBCL中,non-GC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GCB型。而据国内梁粉花等报道,22例DLBCL中,non-GCB型占40.9%,GCB型占59.1%,GCB型比例较高。据陈燕等报道,例DLBCL患者中,non-GCB型90例(73%),GCB型34例(27%,P=0.),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组患者例数偏少,且所选患者均为近2年新诊断的DLBCL,尚不能对两种分甩的长期生存率作出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仍有待于扩大病例并长期观察及随访。近年来,免疫组化技术逐渐成熟,DIJKX分子诊断、分型的研究逐渐深化,临床资料的积累逐渐增多,这对进一步研究、分析DLBCL的分型、临床特征和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Blood一种先天免疫疾病可以被基因治
服用完美高纤乐与高纤餐的效果可不仅仅是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lblby/2073.html
热点排行
小儿扁桃体炎饮食注意

小孩要是患上扁桃体炎家人是要操碎心的,扁桃体炎会严重的危害这小孩子的健康……【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