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亨利福特健康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混合型胶质瘤
混合型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胶质细胞起源肿瘤成分所构成。混合型胶质瘤发病率不高,少突胶质细胞瘤与星形细胞瘤成分相混合者占混合型胶质瘤的绝大多数,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在临床上极其罕见。
国内有1个病例报道,前3次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均被诊断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而后2次的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均被诊断为“间变性室管膜瘤”。最后由国内权威专家会诊后才确认“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前3次病理组织中以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为主,室管膜瘤成分较少;而后2次的病理组织中以间变性室管膜瘤成分为主,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较少,所以出现了不同的诊断。同时说明罕见的混合型胶质瘤的及时准确诊断是有难度的事情。亨利福特北京于年4月会诊一名罕见的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
病情概述
刘女士,30岁,年11月发病,年1月在国内诊断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oligodendroglioma)WHOIII级。
年2月,前往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住院2周。实施脑室外引流术以降低颅内压,无其他治疗措施,病情加重。
年3月,前往德国汉洛威肿瘤中心诊断为右顶枕部丘脑间变性室管膜瘤(rightparietooccipitalthalamicanaplasticependymoma,WHOIV级),并进行手术切除。术后给予常规脑部放射治疗28次,每次放射剂量2Gy。恢复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
年5月开始接受安维汀(Bevacizumabmg)治疗,8月增加替莫唑胺(Temozolomidemg)治疗。
年10月,病情复发,患者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轮椅才能活动。
年11月、年1月以及4月脑部MRI显示胶质瘤复发,医院、医院诊疗。
Edge治疗混合型胶质瘤
年3月底,患者家属联系美国Edge治疗中心中国联络处——亨利福特北京咨询寻求帮助。4月初,经美国BEON-Edge治疗中心会诊确认患者能受益于Edge肿瘤无创治疗,同意接受该患者。预约治疗时间、安排初步治疗计划后,患者一行3人立即前往美国Edge治疗中心。患者到达治疗中心后第3天就开始接受Edge肿瘤无创手术治疗。
经美国BEON-Edge治疗中心对刘女士进行了影像会诊以及系统治疗综合会诊:胶质瘤术后复发、颅内多发转移、脑干局灶性腔隙性梗死、非急性小脑扁桃体疝、非急性脑水肿。年4月脑部MRI显示胶质瘤多发性转移和复发,至少有4处明显病变(见下图):沿着左胼胝体压部、枕部和后颞室管膜的室管膜下约4.7×3.8×2.5cm大小病灶;位于左颞角约1.3×1.2×0.7cm大小病灶;位于右后侧脑桥1.3×2.1cm病灶;位于右侧脑半球约0.7×1.3×0.6cm大小病灶。另外,脑干处有约1.0×1.0cm大小的局灶性腔隙性梗死病灶。其它影像显示:非急性小脑扁桃体疝,非急性脑积水。
由于患者在年3月脑肿瘤切除术后接受了28次(每次cGy)常规放射治疗,为保护患者脑功能、避免放射损害,在Edge无创放射手术治疗时,采用了多项精准治疗技术。例如: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ArcTherapy,VAM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radiotherapyIGRT)、动态多叶准直技术(DynamicMulti-leafCollimation),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Radiosurgery)和6MV光子束(6MVphoton)等。治疗计划见下图:
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和病灶大小,Edge无创放射手术(Edgenon-invasiveradiosurgery)治疗1、4、5、10和15次不等。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10-20分钟不等,可连续多天治疗。
刘女士一行在美停留20天,顺利完成治疗后返回国内进行后续系统性治疗。
美国BEON-Edge中心●中国联络处
为给中国患者提供该治疗服务,年1月美国Beon医疗在中国设立联络处:北京亨利福特。中国地区患者治疗费用减半,每月限10个名额。年年度,每月新增2名肿瘤特殊案例高额费用减免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