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hpv病毒吧!
01庞大的病毒家族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多种,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
(1)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2)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与可能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3)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
(4)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
生物学活性:HPV抵抗力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加热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可灭活,所以高温消毒和2%戊二醛消毒可灭活。
02真正的威胁在众多的病毒中,首当其冲的是HPV16和HPV18,因为55%~60%的宫颈癌与HPV16纠葛不清,10%~15%的宫颈癌与HPV18紧密相关,剩下30%的宫颈癌是其他10种病毒引起的。除了宫颈癌以外,阴茎癌、阴道癌、肛门癌,甚至喉癌,口咽癌也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HPV病毒与肝癌有关的HBV病毒、与鼻咽癌有关的EB病毒,被称为人类病毒界的“三害”,惹上它们,结果不堪设想!
03对宫颈癌正确的认知第一90%的人虽然感染了HPV病毒,但是HPV病毒都会被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扫地出门。当然,阴道局部的免疫力对HPV病毒也是强大的威胁。只有5%的HPV病毒能持续感染,这些顽固分子长久坚持下去才有引发宫颈癌的机会。
第二HPV病毒引发宫颈癌的过程并不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乙肝病毒和肝癌病毒的发病过程:肝炎—肝硬化—肝癌。然而HPV病毒引发宫颈癌的进程更慢:HPV感染—HPV持续感染—出现癌前病变(CIN)—侵袭性癌症。其实从HPV病毒感染到癌症发生,最少要5~10年,平均20~25年。
第三感染了HPV病毒并不会影响怀孕,大多数的情况下感染了HPV病毒,还是可以正常怀孕的。如果一个人妊娠合并了感染HPV病毒,可能会出现生殖器疣和宫颈细胞的改变,这个时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04如何阻止HPV病毒引发宫颈癌天
时
接种时间必须要早。宫颈癌疫苗接种必须是女性第一次性行为之前,最好的接种年龄是11-12岁。对于新感染HPV的人群而言,接种疫苗获益率仅为22%,持续感染HPV人群的疫苗获益率仅为5%。接种时间晚了就难挽回了。这就是所谓的天时!
地
利
疫苗并不能完全阻止HPV病毒,前面也提到了HPV病毒家族的庞大。中国上市的二介疫苗,只能预防HPV16和HPV18,剩余的10余种病毒是预防不了的。当然美国市场上还有四介疫苗和九介疫苗,四介疫苗可以防御70%的宫颈癌,九介疫苗可以防御90%的宫颈癌。这说明需要地利。
人
和
疫苗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接种可能会带来副反应。有研究人员发现接种HPV病毒疫苗后人类慢性疼痛更加频繁,认为纤维肌痛(心动过度综合征)可能与HPV疫苗有关。还有研究报道,53名女子接受疫苗后出现了疑似HPV疫苗副作用的各类神经损伤。所以英国流行病学家也呼吁,制药公司应公开所有的负面数据,让更多人知道宫颈癌疫苗的副作用。每个人的体制不一样,有很少部分的人并不是适合接种,好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可以说,这就是人和吧。
做好正规、规律的体检,时刻记住预防宫颈癌的两大手段: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HPV病毒感染检查。
TCT很方便、无创、无痛而且比较准确,可以发现宫颈的肿瘤,以及从子宫内膜掉出来的细胞和肿瘤。TCT的全面开展使全世界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2/3。
HPV阳性,是宫颈癌的一个高危因素。如果发现病毒的存在,特别是高危型,应该加大宫颈癌的排查力度。每隔半年到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的信号并进行处理,避免发展成宫颈癌。
05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由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无MHC限制,不依赖抗体,因此称为自然杀伤活性。
NK细胞胞浆丰富,含有较大的嗜天青颗粒,颗粒的含量与NK细胞的杀伤活性呈正相关。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杀伤作用出现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NK细胞的靶细胞主要有某些肿瘤细胞(包括部分细胞系)、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如血细胞)、寄生虫等,因此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也参与第Ⅱ型超敏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06NK细胞的作用NK细胞对肺癌、肝癌、卵巢癌、食道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骨癌等均有效果,以NK细胞为中心的巨噬细胞,24小时加以监视,一旦发现癌细胞,就陆续加以清除。特别是对造血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更为敏感。特别是对淋巴瘤和白血病细胞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抗瘤免疫的第一线细胞,能迅速溶解某些肿瘤细胞。
临床试验显示N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体外实验表明,细胞因子诱导的NK细胞是一种高细胞毒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由于NK细胞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NK疗法是采用特殊的培养方法,把癌患者本身的NK细胞在体外培养增殖,使细胞数目扩大数千倍且细胞毒活性极大增强,再回输患者的体内。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又积极的最新强力治癌疗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