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记者与技术老师的原声对话,解放您的双手双眼,即使开车也能学技术哟!
临床上如何鉴别圆环病毒病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王之娴
我们现在知道圆环病毒已经是一种在猪群中常在的病原,它往往与一些疾病混合感染,引起一些症状造成我们诊断上的迷惑困扰,反过来因为感染程度不同或者混合感染的疾病不同又造成不同的症状现象。
因此本期就临床上如何鉴别圆环病毒感染以及不同条件下圆环病毒有怎样的感染状态采访哈兽维科的孙建富老师。
维科生物技术服务专家,研究生学历,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期间从事于猪瘟和蓝耳病的疫苗及防控的研究,毕业后致力于动物用生物制品的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多年来一直奔波在养猪生产第一线为规模化猪场及养殖户服务,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哈兽维科技术服务团队是哈兽维科倾力打造,为服务广大养殖户的技术实干团队。在队长夏伟的引领下,这队“夏大夫”会一如既往用一种最接地气的方式,为养殖户排忧解难,共同进步。
农财宝典-新牧网:怎样的临床状态下可以诊断为圆环病毒感染?
孙建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我国乃至世界养猪发达国家猪场感染非常普遍和常见的病原之一,猪群感染PCV2后临床的严重程度往往与环境、营养以及其他病原的协同感染有一定关系,PCV2感染严重的猪群发病率超过50%,死淘率接近50%;也有猪群感染PCV2后不表现典型临床症状,但猪群均匀度下降,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下降比较常见。
通过观察发现,仔猪断奶后2周至10周龄僵猪或掉队猪增加,可能与PCV2感染有关,一般在每年的2月至5月份高发;另外,夏季蚊蝇等媒介物滋生时,生长猪12-18周龄皮肤出现丘疹,进而表现为出血性紫癜,主要集中在臀部和背部,这时考虑PCV2感染压力增大。当然,也有猪群从保育到育成阶段还伴有喷嚏、咳喘、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疾病时可以初步判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另外,猪只发生不明原因的死胎和新生仔猪带毒现象时,有实验室检测证实发生病毒性腹泻猪场新生仔猪检测PCV2与PEDV混合感染现象,圆环病毒2型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更要高度重视;所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时临床表现时要考虑为圆环病毒感染。
农财宝典-新牧网:圆环病容易与哪些疫病进行混合感染,造成诊断上的干扰和症状上的加剧?哪些病理情况下是因为圆环病毒混合感染而加剧?
孙建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监测数据显示:PCV2与PRRSV、PCV2与PRV、PCV2与PEDV混合感染现象常普遍存在。年5月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对全国16个省市30个规模猪场的合计份病料(肺脏、脾脏和淋巴结等组织)样品和47份(粪便或肠道组织)样品,采用RT-PCR进行病原检测,其中PCV2与PRRSV混合感染占PRRSV阳性率(占32.14%)的16.67%,这说明在PRRSV阳性猪群中约有1/5患猪是与PCV2混合感染存在;而在PCV2阳性样品(阳性率占33.78%)中,PCV2与PRRSV混合感染检出率占24%,PCV2与PED、PCV2与PRV混合感染检出率均为8%。与年同期相比,PCV2检出率由年5月份的38.98%下降至33.78%,阳性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威胁猪群健康的主要传染原。另外,圆环病毒除了与病毒混合感染,还与细菌如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PCV2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也普遍存在,这些混合感染都可以造成诊断上的干扰和症状的加剧。
由于圆环病毒的感染可导致大多数的混合感染病理情况加重。这主要是因为猪群感染圆环病毒后,圆环病毒的靶细胞为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后引起细胞凋亡,使机体免疫抵抗力下降,尤其淋巴系统受到的损伤最大。比如:PCV2与PRRSV混合感染时,肺部变化更为严重,与胸腔、心包发生黏连;心肌呈“绒毛心”样病变;肝细胞结构被破坏,索状结构消失;耳尖或腹下的皮肤变蓝或发绀。PCV2和细小病毒感染同时发生,会提高发病率并加重临床症状。PCV2和支原体同时感染会加重病情,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嗜睡和生长缓慢。
农财宝典-新牧网:怎样鉴别诊断圆环病毒和一些类似症状或混合感染疾病的感染?
孙建富:目前圆环病毒感染在我国猪群中普通存在,在临床中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集中在断奶后2~44周龄高发,并且本病常与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瘟、猪副猪嗜血杆菌病以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因此在临床中要做好与这几种病的鉴别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猪圆环病毒病:临床特征为消瘦、皮肤苍白、呼吸困难,有时腹泻、黄疸,皮下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不规则的红紫斑及丘疹,皮肤病变最先出现在猪体后1/4、四肢和腹部,然后蔓延到胸部、腰背部和耳部。眼观可见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红色到紫色深浅不一的斑点和丘疹,在会阴部和四肢末端结合形成不规则的斑块。随着病程延长,病变区破溃、结痂呈黑色。病理变化为:消瘦,贫血,皮肤苍白,黄疸;淋巴结异常肿胀,切面为均匀的白色;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肺脏肿胀,坚硬似橡皮样;肝脏发暗,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等病变。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母猪流产,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病理变化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脾呈紫色,脾头肿大,切面增生,边缘有梗死灶呈锯齿状;胸腔有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包积液,心肌变软;肺脏可见充血、出血、肿胀、肌肉样实变;肾脏呈土黄色,表面有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不一的出血点;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猪伪狂犬病:临床表现为新生哺乳仔猪最易感染,运动不协调,全身发抖,口吐白沫,腹泻,痉挛抽搐,幼龄仔猪体温呼吸困难,前撞后冲,转圈,声音嘶哑或发出尖叫声。成年猪感染伪狂犬病一般呈隐性感染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病理变化为肺部水肿,切面可流出带泡沫状的液体;气管有溃疡;胃底部黏膜有炎症;脾脏肿胀、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灶;肝脏有坏死灶,胆囊肿大;肾肿大,肾盂积水;脑膜明显充血;膀胱内膜水肿;流产母猪的胎盘膜坏死。
猪瘟: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以上,稽留不退,可视黏膜和腹部皮肤呈现针尖大小的密集出血点;眼角有黏液并逐渐转为脓性分泌物;病猪便秘并附带血黏膜,有的与腹泻交替出现;咳嗽、喷嚏、呼吸困难;颈、胸、腹、四肢内侧呈现从红色到紫色的败血症变化。怀孕母猪可引起死胎、早产、产弱仔猪。病理变化表现为全身呈败血症变化,喉部、膈肌、浆膜、黏膜和肾脏、消化道等呈广泛性点状出血,肾脏外观呈麻雀蛋样;淋巴结肿胀、潮红、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脾脏边缘有梗死灶,呈锯齿状;胸腔黄红色积液,肺脏充血水肿;慢性病例在结肠回盲瓣可见纽扣状溃疡。
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眼睑水肿、消瘦、食欲不振,关节肿大、跛行、疼痛、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病理变化表现为胸膜炎、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心肌坏死、心内外膜出血、胆囊萎缩、全身皮肤发绀,呈败血症表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白色。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表现为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出现高热,体温41.5℃以上。病初短时轻度腹泻和呕吐,后期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泡沫样淡血色分泌物,很快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0.5-41.5℃,沉郁、不食、呼吸困难,张口、呈犬坐呼吸,1-2日死亡。慢性型体温39.5-40℃,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剖检病变以双侧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病理变化集中于胸肺。最急性型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急性型胸腔内有纤维索性渗出物,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慢性型肺炎区有坏死结节、硬化及粘连,心肌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
2、实验室诊断进行鉴别
猪圆环病毒病:诊断本病的方法主要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单层培养法、ELISA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等方法。其中ELISA诊断方法可用于大规模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PCR方法检测病原则表现得更为快速、简便和具有特异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验室可以用荧光抗体技术、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RT-PCR等进行蓝耳病病毒特定性检测。
猪伪狂犬病:实验室可用免疫荧光法、ELISA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诊断,抗原检测常用RT-PCR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进行确诊。
猪瘟:实验室检验可以使用免疫荧光试验、ELISA和RT-PCR等方法进行猪瘟抗原抗体的实验室特定性检测。
副猪嗜血杆菌病:实验室检测可采集发病急性期病猪的浆膜表面渗出物或血液,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或鲜血琼脂并与葡萄球菌作交叉化线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良好,呈特征性的卫星现象。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实验室检测可采集肺及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有多形性及菌体荚膜。
农财宝典-新牧网:因为圆环病毒病有时感染程度各有不同,现实中混合感染又十分复杂,有时候会有治“标”和治“本”的说法。那么我们如何去确定不同情况下圆环病毒病是“标”还是“本”,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措施?
孙建富:圆环病毒病在临床上有五种类型,可根据发病规律和表现初步来确定临床上圆环病毒病是“标”还是“本”,但本病在临床上一般以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因此给本病的确诊带来困难性,所以“标”与“本”的确诊必须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特别是在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中,一定要准确诊断,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混合感染中,圆环病毒可以加剧临床症状与死淘率,但圆环病毒并非是主要发病原,比如在蓝耳感染压力大的猪场,防治蓝耳病是关键,如果蓝耳病毒得不到控制,即使加强圆环病毒疫苗的使用也不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再比如,仔猪病毒性腹泻,尽管可能检测到流行性腹泻病原,但往往是由于有圆环、蓝耳等“本”的混合感染导致免疫抑制,引起病毒性腹泻感染最终造成的死亡。
针对不同情况,“标”与“本”的确定应尽量利用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结合猪场饲养环境、卫生管理,治“本”的同时加强“标”的护理,即治疗主要病原的同时对症治疗,可采取选用大品牌疫苗、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等措施,缓解症状的同时消灭主要传染原。
农财宝典-新牧网: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加强圆环病毒的防治?
孙建富:在任何情况下建议各大猪场都要加强圆环病毒的防治。圆环病毒可经口、呼吸道感染不同日龄的猪;少数怀孕母猪感染圆环病毒后,可经胎盘垂直感染仔猪;感染的猪可通过鼻液、粪便等排出病毒,因此圆环病毒分布十分广泛。此外,本病常与集约化生产方式有关,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过大、应激、不同年龄和不同来源的猪混群等,均可诱发本病。目前,猪圆环病毒病及其相关性的疾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和流行,在我国猪病中的主导地位也越加明显。在当今复杂的猪病情况下,猪圆环病毒病对猪群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因为PCV2的持续感染,使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猪场的感染压力和管理手段等,使临床状况有所不同。因此,猪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加强控制该病,并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圆环病毒病作为一种重大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必须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饲养环境控制、增强猪群整体健康水平、疫苗免疫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其中疫苗免疫是最关键的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相关疾病,减少猪群应激。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保障饲料和饮水质量符合标准。完善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病毒的接触感染机会。
(2)使用高效、优质疫苗免疫,定期进行抗体监测。疫苗接种的同时,要定期采血进行猪群抗体水平监测。若发现疾病,应立即采取隔离、紧急预防、扑灭疾病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3)PCV2灭活疫苗以其安全、稳定、高效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用疫苗。我国近年来圆环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端高效产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刘长明研究员在年推出了我国第一个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LG株),从而打破了国外疫苗的垄断,该疫苗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