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当可爱的小宝宝被高热侵袭,睁着湿漉漉的大眼睛看向我们时,实在是让人招架不住,春季更是发烧症状的高发期,宝爸宝妈们都应该更加注意,每个宝宝都应该得到更好地呵护。
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
症状小儿发热的症状体征一、发热程度分级:
1、低热:37。5℃-38℃
2、中等热:38。1℃-39℃
3、高热:39。1℃-40℃
4、超高热:40℃以上
二、经过细致的体格检查,根据一些体征能帮助找到小儿高热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若患儿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2、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
3、若发现皮肤有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4、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5、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6、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原因小儿发烧的病理病因一、变态反应(20%)
例如疫苗接种、输液和输血的变态反应、异体血清以及过敏反应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热。
二、一般疾病因素(35%)
中暑、某些颅内损伤、癫痫和惊厥的发作、新生儿脱水等也可引起急性高热。
三、传染病因素(25%)
急性传染病早期或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急性高热。
四、其他疾病(20%)
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也可引起小儿长期高热。
危险危险并发症一、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须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二、有些患儿会引起抽筋,甚至高热惊厥。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三、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但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四、小婴儿可能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危害宝宝发烧该不该吃药一、退热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嗜睡或兴奋的精神状态改变、多汗、乏力、恶心、上腹不适等。
二、退热药物多数为水杨酸类制剂,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等,服用过多时,可以造成白细胞过度减少,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着凉感染。有的退热药物,服用过多,还可能引起虚脱,大汗淋漓,甚至造成休克。
三、所有的口服退烧药对胃都有明显的刺激、出汗过多导致虚脱的也较多见、所有的退热药都经肝代谢,也增加了肝脏负担,部分退热药对血小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防治饮食保健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一、小儿高热吃哪些对身体好?
1、首先在安排饮食时总热量不能低于身体所需热量的70%。饮食要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蛋花汤、稀粥、藕粉、肉末面条等,同时也可以多补充水分。为了弥补宝宝发热期间的营养损失,应每日加餐1-2次,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加餐一直要到疾病恢复后1-2周后停止。
2、食物要软、易消化、清淡,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条等。
3、也可吃少量水果。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饮暴食。
二、小儿高热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不要吃鸡蛋。
当发热时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更多,因此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推荐阅读●元清堂“三文真传班之春分辟谷”
●春季养生,这几件事情你知道吗?
●春三月养正之惊蛰
●春三月养正之雨水
●元清堂年度文化盛宴”圆满成功
更多精彩,敬请元清堂分享平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