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字 免费订阅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华林酸碱平公司”再点击,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
人们普遍认为,中医诊病就是切脉,这种看法说对也不对。说对吧,是因为现在大家去看中医,中医师都是切完脉后才给出诊断结果,并依此开出处方。说不对吧,是因为中医诊术四门功课“望闻问切”,切脉只是其中一项,而且排在诊断的最后一步。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医师,特别是年轻一点的医生已经不太会望诊了。望诊在现在的中医体系中已经式微,但在民间的看相术和一些内家拳法门派中却一直长期流传。前者的原因——判断疾病本就是相术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后者的原因——很多内家拳的大师都同时精通岐黄之术。
以浩然多年的经验看,一般人如果能懂得一些望诊的方法,还是颇有好处的。今天,浩然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疾病会提前在脸上“透露天机”
第一,中医讲究“治未病”,意思是疾病在还没有发作之前,当还处于潜伏状态时,就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虽然很多疾病还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在脸上的某些部位,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特定的标志。
例如:一个人的鼻翼发红,表明有胃火,如果鼻翼还有红血丝出现的话,那就比较严重,一般是糜烂性胃炎、胃溃疡。
例如:下巴呈现出淡黑色,看起来脏黑有污点,要注意肠胃有寒气,这一生必有一次急性中毒或胃肠炎。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耳垂出现了皱纹,典型的耳垂皱纹是一条自上而下贯穿耳垂的斜线,这样的人一般都患有冠心病,猝死的概率就很高了。
如果能提前发现疾病,就能提前进行防范和治疗。处于萌芽状态的疾病,就像春天刚长出的嫩芽,自身的力量还很弱,如果及时施以医药,或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或采用食疗食补等方式,来重构身体内的五行平衡,增强机体自身的能量,往往能迅速治愈疾病,而所花的代价最小,治疗的时间最短,疗效也是最显著的。
有时候,一些重大的恶疾或暴病,在发展或发作前能被从脸上发现,相当于在救命。生活中常能见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一直自己觉得很健康,没有明显的不适感,等到身体难受时去看医生,一检查已经是癌症晚期了!有的人平时精神饱满、红光满面,有天突然一头栽倒,医院抢救才知道是得了心梗或脑梗。很多类似的重大恶疾与暴病,其实在发病前很早就会在脸上“泄露天机”,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加强防范,就可以避免很多的人间悲剧。
意外灾祸也会提前反映在脸上
第二,面诊还有个特别神奇的功能,听起来似乎有点儿迷信,但在生活中却常十分灵验。那就是当一个人可能发生意外灾祸前,常会在脸上一些特定部位出现明显的特征。
例如两眉中间这个位置,如果有一天突然出现了青黑之色,那就要小心了。这个位置叫做“印堂”,估计中国人都知道印堂发黑,必有灾祸”这句话,它是我们心神在外的“显示器”,心神可以跨越时空提前预知到即将发生的灾祸,但它无法直接告诉我们,就通过印堂的颜色变化来提醒我们。
印堂的颜色变化不止是会出现青黑色,也可能出现红色、白色、红黑色等,每个颜色都有对应的事情,如果是红黑色,可能会有火灾之兆;如果是青色,主虚惊;如果是白色,主有丧服、哭悲之事;如果是红色,主有刑伤。
有一回,一个朋友到我的工作室闲谈,一进门我就注意到对方脸色不对,就着下午的阳光,又仔细审视了半天,知道有可能冲犯了邪灵,恐有不吉的事发生。但医不叩门,加之对方平时修习佛法,对于预测与风水不能说信,也不能说不信,处于两可之间,我们经常在一起也只是讨论佛学问题。我绕着弯告诉他几例冲犯鬼邪的案例,他说他长年持咒,不怕那些东西。我不好直接说破,就在临别之时,将一个铜八卦盘和一小袋黄陵土送给了他,只说放在家里可以镇宅趋吉,他推辞了半天,还是收下了。
结果当晚他太太就给我打电话,说丈夫不到九点多就突然犯病,心慌难受,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叫来一个同小区住的懂点针灸的朋友,扎了几针也没有效果,他突然想起我来,那时他已经难受地说不出话来,就叫太太给我打电话。听了他夫人的描述,我问白天我给他的东西在哪,结果他忘在车上没有拿回家,我让他夫人赶快去拿,并嘱咐了一套程序。他夫人一一照做,结果一个多小时后,他渐渐平静下来,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已经恢复如初。
面诊可辅助判定疾病根源
第三,面诊对辨别疾病根源往往有很大的帮助。大多数人都有个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身体哪里有病,那个地方就会疼痛或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在很多情况下确实如此,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知道疾病有时会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头疼这个症状,至少有一百多种疾病都会引发头疼,头痛是其他疾病在头部神经的一个信号,你不能只去吃止痛片,而对引发头痛的根源不管不顾,那样就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
很多疾病都是此病应彼,不过有时即使常规检查,或中医脉诊都很难发现病源,但病源却可能会在脸部露出踪迹。
面诊术不但能帮助医生快速找到病根,减少误诊率,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自己的病根所在,在自行购买药物或接受自然疗法时,就能选准药物,或有的放矢地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如此既能准确对症治疗,快速见效,也能避免病源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下边浩然给大家讲两个实例加以说明吧。
我不可能有心脏问题
第一个例子的主人公是一位企业的大老板,他邀请我的一位好朋友去他的办公室品尝新茶,朋友又邀请了我。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三个人围坐在他那豪华办公室内的一张茶台旁,一边品茶一边闲谈。
我和这位老板是第一次见面,朋友刚开始只说我是他的好友,聊了一会天后,他才正式地介绍了我的身份,并说我预测和易诊水平如何如何等。那位老板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好半天,看得出他半信半疑,然后说他从来不信命,只相信自己,不过可以让我看看他的健康。
我当时很不情愿,但经不住朋友反复劝说,就简单用易诊术说了他目前身体的几处主要病患,最后告诫他要高度重视心脏问题。在我讲的过程中他不住点头,当说完最后一条后,他使劲地摇头说道:我这个人确实一身疾病,你刚才说得都很准,唯独心脏是我最好的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去爬山,经常熬夜打麻将,心脏从来就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现象。
结果呢?这个故事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中讲过,在不到一个月的某天半夜十二点,他突发心梗,被救护车医院急救,医生说再晚来十分钟,人就不在了!我当时看出他心脏的问题,就是通过面诊的方法。
第二个例子的主人公是浩然认识多年的好友,平时因为都比较忙,见面的机会不多。有回我去参加一个社会活动,他也在被邀之列,两人不期而遇。
午餐的时候我们比邻而坐,我发现他吃的很少,很多菜都不动筷子,就问缘故。他说最近胃病犯了,吃的稍微不合适就胃痛、恶心、呃气、腹胀等,吃了很多药,但病情缺总是时好时坏。因为离得很近,我就很仔细地看了一下他的脸色,心中立刻明白了原因所在。
我告诉他:你这是典型的肝气犯胃,虽然反映在了胃上,但根源却在肝上。你的肝可能已经有了比较大的问题,医院检查并抓紧治疗。他听了有点不太相信,问我肝在身体什么位置,我指给了他,他用手摸了摸,说平时没觉得这里不舒服啊?
我告诉他了两点,第一是中医所说的肝是一个系统,包括了肝脏在内的身体很多组织和生理机能;第二是很多脏腑系统的疾病,一开始人都没有什么感觉或觉察,甚至医学体检都无法发现,等到感到不适时,疾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结医院,在做了很多详细检查后,果然诊断出肝脏有了问题,幸亏发现得早,治疗很及时,才没有酿成很严重的后果。
现实的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身体上出现一些不舒服症状时,只要不是很严重,很医院检查,而是自行去药店随便买点药来吃;医院检查,因为我们目前的医疗体系中全科医生很少,对于很多关联性疾病的误诊率颇高,检查项目也常常只针对病痛难受的器官展开,如此就可能无法发现真正的病因,从而造成疾病的延误。学习一点面诊术,虽说未必就能像医生那样诊病,但有时却可以自己发现一些疾病的苗头,提高警惕,医院检查,往往就能省去未来疾病真正发作后的痛苦与大量的诊疗费用。
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观察全身神、色、形、态,分部望诊则通过局部的变化征象了解相关的病变。临床上,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无严格区分。在具体步骤上,可先行总体望诊,再有序地进行分部望诊。
望神,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是判断临床预后、生命活动的重要环
望面色,以面部颜色光泽变化为主要内容,包括面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与出现的部位,可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
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
②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行为动作。如面唇指趾颤动,若为热病属热盛动风,若为内伤杂病属血虚阴亏;四肢抽搐痉挛,颈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痉病,多见于肝风内动或热盛动风等证。手足运动功能失常和各种疼痛症状,也可通过望姿态推断出有关病证。如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痿证;手足关节肿痛,行动困难,是痹证;手足不能运动,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软,为瘫痪;以手护腹,行动前倾,多为腹痛;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转动艰难,多为腰痛等。另外,望姿态还可从行为意向的表现判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肺实气逆等。
望头面颈项: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阳经循行交会之处,足厥阴肝经亦上行于头。脑居头颅内,是精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所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故心之华在面。因而对头面颈项望诊可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
①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由温病火热之邪上侵所致,多为实证。头部摇动而不能自主,多为风病或气血不足。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足,青少年白发为肾虚、血虚,小儿头发结穗是疳积的表现。
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面部肌肉瘫痪,可见口眼歪斜,为风邪中络或络脉空虚,病多在阳明经。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头项软弱,属小儿五软(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范畴,为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若颈前颌下结喉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移动,是瘿病,多因肝郁气结痰凝而致,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望五官:五官(目、耳、鼻、口、舌)与五脏气血盛衰有关,望五官神色形态变化,可直接诊察脏腑病变。
①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目部的五脏相关部位称为五轮(见五轮八廓),故望目不仅可以望神,而且可诊察五脏病变。眼睛黑白分明,视物清晰,神采内含是有眼神,虽病易治;若白睛暗浊,黑睛色滞,浮光外露,失却神采,视物模糊为无眼神,病较难治。目眦赤为心火,淡白为血虚;白睛赤为肺热,黄为湿热内盛;珠肿为肝火;眼胞皮红而湿烂为脾火;全目红肿为风热;目胞上下鲜明为痰饮,目胞色暗为肾虚。目窠肿为水肿初起征象,目窠内陷为脏腑精气衰竭;眼球突起多为瘿病。若瞳仁变色,眼生翳膜,视物不清,为内障、外障等眼病。若见瞳仁扩大是肾精耗竭,见于濒死危象,或绿风内障及某些中毒症;若瞳仁缩小,多属肝胆火旺、虚火上扰或为中毒。眼睑下垂称睑废,为先天不足或脾肾两虚,也可因外伤所致。目翻上视、直视,病较严重,昏睡露睛,则常见于小儿脾虚或慢脾风。
②望耳。耳为肾之窍,又为手足三阳经分布结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观察耳廓色泽、形态及泌物状况。
③望鼻。鼻为肺之窍,属脾经,与足阳明胃经有联系。鼻头色青为腹痛,色黄为湿热,色白为失血,色赤为肺脾有热,色微黑是有水气。鼻孔干燥多为阳明热证。鼻翼煽动,初则为风热壅肺,久则属肺气不足。此外,望鼻还对鼻息肉、酒鼻、麻风、梅毒等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④望口唇。脾开窍在口,其华在唇。唇色红润,说明气血调和、胃气充盛。若唇色淡白为血虚,淡红为虚寒,深红为实热,青黑主气滞血瘀等。口唇干裂为津液不足,口角流涎是脾虚或胃热。此外,望口唇对口糜、口疳、髻风、茧唇等病也有直接的临床意义。
⑤望舌。舌为心之窍,舌通过经脉、经筋,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
⑥望齿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阳明经脉络于齿龈。所以,望齿、龈可测知肾与肠胃病。特别对温病辨证,更有重要的意义。正常人牙齿洁白润泽,齿根坚固,说明肾气充盛,津液充盈。如牙齿干燥为热盛伤津,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盛,燥如枯骨为肾阴耗竭。牙齿松动稀疏,齿龈外露,多属肾虚。牙龈淡白为血虚,牙龈萎缩为胃阴不足或肾虚,牙龈红肿为胃火上炎。齿龈出血,痛而红肿者为胃热所致,不痛不红而微肿则多为肾虚或气虚所致。
⑦望咽喉。咽喉是呼吸、进食的要道,与肺、胃有关。正常人咽喉色泽淡红润滑,畅通无阻。若咽喉溃烂,周围红肿,多为实热证;扁桃体溃烂化脓为乳蛾,因肺胃热盛所致。若咽喉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称为伪膜。伪膜坚韧而不易剥离的,多为白喉。
望皮肤:皮肤为一身之表,卫气循行其间,内合于肺,具有排泄汗液、调节体温、抵御外邪侵袭的作用。五脏六腑精气通过经络循行,将气血津液输布于皮肤,以维持其温煦荣润与正常功能。所以,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可了解病邪性质与脏腑气血盛衰状况。
①望皮肤色泽。其原理、方法与望面色相同。一般来说,肤色润泽则脏腑精气尚盛,虽病亦易治;若肤色干枯晦暗而无光泽,则为脏腑精气虚衰,病情较重。通过肤色能有效诊断的疾病有丹毒、黄疸等。皮肤变红如染脂涂丹者为丹毒。若全身皮肤呈云片状红色,游行无定或浮肿疼痛,称为赤游丹毒,因风热外袭、心火偏旺或小儿胎毒所致。若发于局部则称流火,下肢红肿由湿热火毒下注所致,头面皮肤红赤肿痛则为风热毒邪上攻引起。若皮肤、面、目、爪甲发黄异常,为黄疸。其中,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属阳黄,为湿热内蕴所致;黄色晦暗如烟熏,为阴黄,由寒湿困脾引起;如皮肤黄中显黑,色黑晦暗,称为黑疸,因瘀血或肾虚所致。
②望皮肤形态。皮肤形态异常包括肿胀、斑疹、白、水疱等。头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肿,皮肤紧绷,按之凹陷,抬手不起,称为肿,为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所致;若皮肤虚浮,按之凹陷,抬手即起,是气行不畅的征象。斑是显现于肌肤表面的片状斑块,摸不应手,分为阳斑与阴斑两种。阳斑又称发斑,斑大成片,色红或紫,甚而紫黑,常伴发热、烦躁、谵语、口渴、舌红绛、脉数等,可见于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之证;阴斑大小不一,色淡红或暗紫,隐而不显,发无定处,出没无常,患者神清、肢冷、泄泻、舌淡、脉沉细,多因内伤气血不足而致。疹从皮肤血络发出,形似粟粒,红色而高起,摸之应手,可见于麻疹、风疹等病,其特征以点状丘疹为主。一般来说,斑疹形色以分布均匀而稀疏、色红润为顺证,病轻;若布点稠密或根部紧束、色深,则为逆证,病重。白是高出皮肤的细小丘疱疹,内含水液,色泽晶莹如粟状,常见于暑湿、湿温患者,为湿邪内郁、汗出不彻所致。水疱为高出皮肤、大小不一、内含水液的疱疹,有水痘、蛇串疮、湿疹等的不同。此外,尚有痈、疽、疖、疔等皮肤形态色泽变化征象。
每天免费分享华林酸碱平最新资讯,健康养生知识,最震撼心灵的感人故事,最励志人生的经典美文…帮助您打造成功的智慧人生,健康人生!让您终生受益!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白癜风初期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