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9月15日,是第17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在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人,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淋巴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种疾病,积极防控,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淋巴瘤——肿瘤界的“变色龙”
淋巴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中,若淋巴细胞发生恶性病变,不受控制生长就会形成淋巴瘤。因此,淋巴瘤类型繁多,目前已知的有70余种病理类型,主要划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在我国,后者较为常见,占总发病率近9成,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其中又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多见。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感染、免疫缺陷、遗传倾向等可能是潜在的致病因素。
淋巴瘤有哪些症状?
全身: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局部:局部症状最常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
压迫神经——引起疼痛
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
其他:淋巴瘤患者还可出现结外病变,即淋巴结以外的器官上分布的淋巴细胞发生了病变;结外淋巴瘤几乎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3–1/2;
发病频率高低依次为:胃肠道、鼻、咽部和扁桃体、皮肤、涎腺、眼眶和泪腺、睾丸、肺、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骨骼、乳腺、子宫颈和卵巢等。
怀疑淋巴瘤时要做哪些检查?
1.病理检查
首先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病理学检查,它可以明确是不是淋巴瘤、是哪种类型、分子特征是什么,这对将来用药和治疗方式很有帮助。
2.全身检查
主要用于对疾病分期进一步细化评估。因为淋巴瘤不同的分期,预后不一样,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抽血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乳酸脱氢酶、β-微球蛋白等指标,影像学检查常规采用的是CT、核磁共振,通过上述的检查帮我们全面了解淋巴瘤侵犯多少部位。除了上述检查外,一般还需要做骨髓穿刺或活检,看肿瘤是否侵犯到骨髓,还有一些病人需要做胃肠镜检查,评估有没有肠道的受累,另外,部分患者可以通过PET-CT,或者最新的PET-核磁,一次性了解全身肿瘤分布情况。
淋巴瘤可以治愈吗?
一般来说,淋巴瘤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以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早期患者的治愈率已经达到50%以上。
淋巴瘤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新药的不断推出、综合治疗经验不断积累,淋巴瘤患者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生存都有很大提高,如果能及时诊断,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患者的预后就会良好。
如何预防淋巴瘤的发生?
1.适当地放慢生活节奏,心态放轻松,减低精神压力;
2.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减少熬夜;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适量健身;
5.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6.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吸入(如染发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7.定期体检。对于可触摸到的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应重视,及时就诊。
中检力量
淋巴瘤发病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需要整合优势学科,在循证医学前提下,探讨病理类型、临床指标、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对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效果,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并且减轻经济负担。中检医学能为您提供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及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助力个体化精准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