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按:
近两年,咱们越来越注重体检,与此同时,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我就治疗过不少“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疾病,有些已经很严重了。所以让大家了解有关知识,方便大家做好预防和及早治疗。
很多朋友看到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就开始惴惴不安,担心是癌症,即便不是癌症也担心会发展成癌症。有的朋友也在手术还是不手术之间纠结。那么,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是不是癌、会不会发展成癌、要不要治呢?今天,我们找来全国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给大家最权威的介绍,赶紧找来自己的检查报告对照下吧~肺小结节小于8毫米不用怕以前体检大多是拍胸片,这种检查一般查不出肺小结节。但是咱们国家现在肺癌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很多地方就把体检项目胸片升级成了CT。随着这个项目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的体检报告单上出现了“肺小结节”的字样。肺结节是不是肺癌?或者发展下去会不会变成肺癌?其实,看到“肺小结节”字样也不用提心吊胆,因为肺部结节可能是肺炎、肺结核,也可能是以前肺结核留下的疤,而真正是肺癌的比例很小。(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真正恶性的比例只有1.2%。肺部小结节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小于6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因此,并不需要太过担心。直径在6~8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0.5%~2%,直径大于8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大于3%。根据最新的国际上对于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指南建议:大于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和6~8毫米的实性结节,6~12个月随访如变化不明显,后续的随访间隔为18~24个月。对于8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增高,需要3个月随访,并考虑PET-CT检查或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甲状腺结节95%都是良性,活动性差的要当心体检中,最常见的就是甲状腺结节了,很多朋友看到是“结节”之类的字样就会异常的紧张,生怕需要手术,还提心吊胆的想是不是甲状腺癌什么的,需不需要忌口。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B超技术的进步,连3毫米的结节都可以看到。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这类结节多质软或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也就是良性的表现。大多数甲状腺癌是“惰性肿瘤”,即“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如果结节的活动性很差,且检查中显示血流量比较大就一定要当心,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做穿刺活检。此外,如果良性的结节,但结节比较大,且对气管周围器官造成压迫症状,也需要考虑手术。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现象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生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这时很医院问医生“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吃点什么药才能‘消灭’增生”。其实,大部分乳腺增生的患者根本不用治疗。在医学上,有些乳腺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女性月经前乳房会特别不舒服,感觉胀胀的,还有点痛,但姨妈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另外,一些女性为了凸显“好身材”,内衣经常会穿得过紧;亦或最近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同样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其实是一种良性病变,正常的生理现象,无特别的治疗方法,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注意定期复查即可。另外,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胆囊息肉数量多的一般没事胆囊息肉这个病在中国有近6%的发病率,差不多16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多数人是体检B超发现的。它一般经常没啥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感觉上腹部不舒服,或者能牵扯着右肩背一起痛。很多人刚一看到报告单上“胆囊息肉”几个字就吓得花容失色,寝食难安,以为是癌。其实“胆囊息肉”只是超声报告上的一个影像名词,但这个东西是不是癌,超声是分辨不出来的,于是统称为“胆囊息肉”。看胆囊息肉是不是癌,或者说癌病可能大不大,主要看它的种类。结直肠息肉分清炎性还是腺瘤性除了肺癌,肠癌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和肠癌有关的,就是息肉。肠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结直肠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90%以上)。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正是它的普及,让美国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间,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除此之外,专家建议:由于肠癌的发病年龄往往偏大,正常人群50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5年做一次肠镜。肠息肉的复发率比较高,且复发时息肉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术后1~2年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卵巢囊肿卵巢囊肿(Ovariancyst)是卵巢内形成一种囊状结构,里面充满液体。许多女性都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出现卵巢囊肿,绝大多数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不过,部分卵巢囊肿,尤其是发生破裂时,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分型:卵巢囊肿多数为生理性的,例如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此类囊肿一般在2~3个月经周期内即可自行消失。病理性因素引发的卵巢囊肿,有皮样囊肿、囊腺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等。患病危险因素:育龄妇女、激素水平变化、怀孕、盆腔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往卵巢囊肿病史。症状:卵巢囊肿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当囊肿体积逐渐增大时,可表现为腹部沉重或饱涨感,盆腔部位疼痛,或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等。若囊肿破裂、卵巢扭转,会出现剧烈腹痛,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和死亡。对生育的影响:对于越长越大的卵巢囊肿,不仅可能破坏卵巢的结构,还能压迫卵巢而影响卵巢功能,从而影响女性的月经及生育。治疗: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囊肿的类型和大小,以及临床症状和并发症。临床发现卵巢囊肿后,通常会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逐渐缩小或自行消退就无需治疗。若囊肿体积较大、长期存在,或发生卵巢扭转、囊肿破裂时需要治疗。部分绝经期后女性出现的卵巢囊肿癌变风险较高,需要进行治疗。日常注意事项:遵医嘱定时复诊,手术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卵巢囊肿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处置,避免严重并发症。淋巴结节淋巴结是身体的正常器官,在体内起到免疫的作用,如果淋巴结出现了肿大,考虑和以下原因有关:1、染,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急慢性炎症,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结核等等,都会引起相应区域的淋巴结肿大。2、肿瘤,各种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肿瘤转移,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等出现相应淋巴区域的转移,会导致淋巴结的肿大。3、反应性增生,包括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4、细胞增生代谢异常,包括朗格汉斯病、脂质沉积病、结节病等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病情分析:淋巴结节主要表现为4点:第1点,隆起皮肤表面的结节,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第2点,结节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以推动。第3点,合并感染时,结节常有压痛,若为肿瘤引起,结节无压痛。第4点,若肿瘤引起,多个淋巴结结节可相互融合,变成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较大肿块,往往不能推动,就需要进行病理学穿刺检查,明确诊断。临床上多发性淋巴结,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感染性病变,如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会造成周边的多处淋巴结肿大,此时会伴有疼痛的症状。若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局部外敷金黄散软膏、鱼石脂软膏。炎症消退后,肿大淋巴结可自行消退,此时的预后较好;2、肿瘤性病变造成的多发淋巴结肿大,如肝脏恶性肿瘤会造成肝门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胃恶性肿瘤会造成胃小弯及胃大弯侧多发淋巴结,此时需要在明确病变性质后,尽早的行原发肿瘤的根治,同时行多发淋巴结的清扫。尽可能抑制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命。身体出现这4种“变化”,可能是子宫有“囊肿”,最好去检查下近年来,女性患妇科疾病的越来越多,子宫囊肿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子宫囊肿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大小也不一样,也比较分散。一般来说,子宫囊肿对身体的危害不大,但却有很大的几率感染HPV,严重的还可能恶化为宫颈癌,还是要引起注意。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子宫内是否有囊肿呢?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身体的一些表现来发现端倪,及时的做好预防与治疗。1、白带异常正常的白带应该是白色糊状,粘稠,没有腥臭味,量少。如果白带增多,有腥臭味,带有血丝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囊肿的症状。此外还会有黄色液体流出,类似于白带却又不是白带的情况。2、瘙痒当女性宫颈里有囊肿出现时,首先女性阴道内的酸碱平衡会被打破,从而出现阴部瘙痒难耐的情况,并且会伴有灼热感。不仅严重困扰着女性朋友的生活,也是一件比较让人尴尬的事情。3、小肚子胀痛经常感觉到小肚子的胀痛,这种感觉一般是指小腹要下坠,掉在地上的感觉,而且还带有腰酸背痛的现象,如果再加上本身患有慢性盆腔炎的话,那么可能是子宫囊肿的几率性就非常大了,所医院检查一下身体,诊断一下是不是子宫囊肿,如果是子宫囊肿的话,检查一下囊肿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如果是恶性的话,一定要及时的治疗预防囊肿恶化。4、异常出血如果说女性并没有来例假,但是在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出现下半身出血的情况,那么女性可能就要注意,这很有可能就是子宫囊肿的症状表现,这个时候也不可以随便的下判断,因为还有可能是其他妇科疾病,所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确保一下病因所在,及时对症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