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在CSMO会议中,医院的张会来教授接受肿瘤评论/亦邻网的特邀采访,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不同亚型、治疗及预后进行精彩分享。张会来医院淋巴瘤科主任、肿瘤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主要协会/学会任职: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协会中青年医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年受瑞士政府合作发展基金资助,赴南瑞士肿瘤研究所(IOSI)进修学习,主要从事恶性淋巴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年5月赴美国佛罗里达州Moffitt肿瘤中心参加国际临床试验培训(IVSP)项目学习。曾于年和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Blood》、《Oncotarget》、《LeukemiaLymphoma》等国际专业杂志以及中华系列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四十余篇。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19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肿瘤内科的治疗,专注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不同亚型及预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从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来看,可分为Non-GCB和GCB两个亚型,目前来看,这两个亚型预后截然不同,GCB亚型预后不错,5年生存率高达70%,而Non-GCB亚型预后就非常差。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分类,目前具体可以分到十几个亚型,其中年WHO将其分为13个亚型,这当中有很多亚型的预后不太好,比如浆母细胞型、ALK阳性、EBV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等,这些预后特别差的亚型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强化治疗。Non-GCB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精准治疗目前是精准医学时代,Non-GCB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精准治疗也在不断被提到。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on-GCB亚型基因会存在突变、扩增、缺失。在年的ASCO大会上,也特意提到了X-R-CHOP这样的概念,即在R-CHOP方案的基础上,要联合靶向药物来治疗Non-GCB亚型或者其他预后不好的患者。仅管治疗的方法存在一些争议,但是目前在有些类型的淋巴瘤中确实看到了不错的成果,其中的“X”包括像依维莫司、硼替佐米、来那度胺,ABT-,Bcl-2抑制剂等,这些治疗都是未来需要我们探索的。在免疫治疗方面,无论是CAR-T还是PD-1单抗的治疗,都是免疫治疗发展的方向。我们发表在《Blood》和《Oncotarget》的两篇关于PD-1的文章说明,具有PD-L1高表达或者磷酸化的AKT高表达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预后都是很差的。到底哪种亚型适合做PD-1单抗的免疫治疗,未来我们会进行进一步探索。肿瘤评论阅读更多
董梅:外周T细胞淋巴瘤基本概述
朱军教授: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张会来:双打击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与共识(上)
张会来:双打击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与共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