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利用“分子生物学PCR检测技术”开展“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HPV-DNA)”检测,包括高危型、中危型、低危型共19个亚型。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提供有效依据。
一、人乳头瘤病毒(HPV)介绍
人乳头瘤病毒(HPV)只能感染人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导致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病变。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病损部位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生殖器感染主要由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可在通过产道时受感染。
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
(1)皮肤低危型: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2)皮肤高危型: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与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3)黏膜低危型: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等相关;
(4)黏膜高危型: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相关。
二、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
世界范围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99.7%宫颈癌患者存在HPV感染。科学家于年发现HPV是导致女性第二常见癌症——宫颈癌的罪魁祸首,这一发现已获得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专题讨论会通过——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HPV检测可以用于宫颈癌筛查。
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计13万,占全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28%。是发达国家的6倍,且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浸润癌。
研究已经证实,HPV的感染正在趋向于年轻化,20至25岁为高发年龄,40岁以后相对稳定下来。据统计,就诊的女性中,HPV的平均感染率约在20%左右。
三、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HPV感染是很普遍的,这种感染可能是一过性的,人体把它消除掉就不会得子宫颈癌。如果没能及时清除,超过一年左右就形成持续性HPV感染,演变为宫颈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倍。其中高危型HPV具有极强致癌潜力。
HPV感染至发生宫颈癌有10-15年的潜伏期,且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把HPV检测作为常规筛查的一部分很重要,通过提高早期检出率,宫颈癌前病变的治愈率高达98%,最终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是降低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四、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1.灵敏、特异,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传统的宫颈巴氏涂片检查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检测率几乎可达%。细胞学阴性而高危型HPV阳性者,发病风险较高,这类人群需定期随访。
2.对宫颈高度病变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术后6、12个月检测HPV-DNA阴性,提示病灶切除干净;若术后HPV-DNA检测阳性,提示有残余病灶、有复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