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组织及器官,如脾脏、扁桃腺及豆状的淋巴结,其正常功能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对抗细菌造成的感染。当免疫功能低下,遭受外界刺激后淋巴组织细胞发生突变恶性增生导致淋巴瘤。该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时期,淋巴系统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出现该病的概率就比较高。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人数近2万,淋巴瘤的威胁正在迅速显现。
淋巴瘤按其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可分为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罗京所患淋巴瘤全称即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大约为9:1,其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跟以下因素有关:①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器官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②病毒感染如HIV、EB病毒感染等;③化学致癌物持续刺激如农药和染发剂等;④放射线暴露,电离辐射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淋巴瘤可归属于“石疽”、“阴疽”、“恶淋”、“恶核”、“失荣”、“痰核”等范畴。认为其病因为寒痰凝滞,气郁痰结,肝肾阴虚所致。
淋巴瘤的五大症状表现
(1)淋巴结肿大:大约60%的淋巴瘤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早期不痛不痒,质硬,多可推动,开始时只单一肿大,慢慢数目增加,且越来越肿大,互相粘连,融合成块。也可发生于全身其他淋巴组织,如下颔、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纵隔腔或腹部动脉旁。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等。
(2)发热:30%淋巴瘤患者伴有原因不明的发热,热度多在38℃~39℃之间,部分患者可呈持续高热,也可出现间歇性低热,少数伴有周期热。
(3)消瘦:多数患者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半年内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
(4)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容易出汗,晨起汗出湿衣。
(5)结外病变: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如肝脾浸润引起肝脾肿大;胃肠道
浸润引起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肺和胸膜浸润引起咳嗽、胸腔积液;骨髓浸润引起脸色苍白、发烧、不正常出血等血液系统症状;皮肤浸润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浸润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出血;神经系统浸润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引起重视。医院相关科室接受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
淋巴瘤的诊断包括2个方面:一是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即肯定诊断;二是确定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即临床分期。其他检查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生化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下肢淋巴造影检查等。早期明确病理诊断和病理亚型、准确临床分期、恰当的治疗方案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前提。而活检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痛苦较轻的操作,是淋巴瘤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
淋巴瘤的治疗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病的治疗效果逐渐提高。霍奇金淋巴瘤60%~80%可以治愈,非霍奇金淋巴瘤50%以上可以长期缓解。由于不同病理亚型的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均不相同,有的病情进展较慢,有的则来势凶猛,不同亚型治疗方法并不一样。确诊后,首先不要慌,应该尽快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合理的治疗,那么就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尽量地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约占30%~40%。近年来,随着新药的问世,尤其是靶向药物美罗华的推出,再加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运用,对这种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效果不错。根据国内外大型临床试验报道,在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6~8个疗程的R-CHOP方案化疗(包括美罗华、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强的松),可使近80%的患者获得治疗反应。
淋巴瘤的预防
医学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少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保健意识,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原创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中医白癜风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