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道安罗替尼开启未分化大细胞肺癌L

时间:2022-1-22 1:16:38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安罗替尼是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抗肿瘤1.1类新药,该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等激酶的活性。从年开始申请化合物专利到年正式上市。安罗替尼目前在国内已经获批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4个适应症,在多个瘤种中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

年6月24日,南京医院王朝霞医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导了安罗替尼治疗未分化大细胞肺癌(LCLC)的病例,该病例在国际期刊《FrontiersinOncology》上发表(影响因子6.24)。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徐天蔚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朝霞为论文通讯作者(文末可获取原文)。

病例概要

患者王某,男性,70岁,既往吸烟20年。年1月因喉咙有异物感来南京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患者诉偶有干咳,无咳痰、咯血、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诊断为左肺未分化大细胞肺癌(T4NxM1b,AJCC第8版)(图1),病理分期为T4NxM1b,并发现罕见的扁桃体转移。NGS检测发现肿瘤组织存在TP53、PIK3CA和CD74突变,但没有驱动基因突变可用于靶向治疗。(图2)。

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mg,d1,8)联合卡铂(mg,d1)方案化疗4个周期。经胸部CT评价疗效为PD,提示患者对化疗产生了耐药性,该化疗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个月。随后进行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顺铂40mg+表阿霉素40mg)。胸部CT评估疗效为SD。患者拒绝进一步化疗,因经济原因拒绝免疫治疗。

根据患者的意愿,对患者使用安罗替尼(12mg,d1-14,q3w)治疗,患者在首次使用安罗替尼后出现可耐受的轻度疲劳、腹泻和皮疹,这些不良反应分级为1级(CTCAE5.0)。经过两个周期的安罗替尼治疗后,不良反应未予特异处理,自行消失。两个周期后胸部CT检测,疗效评估为SD。患者继续口服安罗替尼单药治疗至末次随访胸部CT评价疗效为SD。随访至年4月1日,患者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达到21.5个月,生存期(OS)已达到27.5个月,患者生存质量佳,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仍持续生存获益中。头颈部CT复查,扁桃体未见新发病灶,随访期间,未见原发病灶外有新的转移或进展。

图1:疾病诊断

图2:基因测序结果

图3:治疗的影像学结果

图4:治疗时间线

小结

南京医院王朝霞教授表示:未分化的大细胞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但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见的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和其他亚型。晚期LCLC患者的预后很差,其中位OS仅为4个月。此次报道了一个驱动基因阴性,伴罕见扁桃体转移的IV期未分化大细胞肺癌病例,一线治疗采用含铂两药方案化疗,PFS为3个月,发生化疗耐药后肿瘤进展,结合患者意愿,予以安罗替尼单药口服。早期影像显示肿瘤大小保持稳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开始缓慢萎缩。至末次随访,患者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达到21.5个月,生存期(OS)已达到27.5个月,仍持续生存获益中。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病例中血管生成相关靶点的表达,发现肿瘤组织中安罗替尼的一个重要靶点PDGFR表达阳性,提示PDGFR信号通路可能对安罗替尼治疗该患者获益起重要作用。(图5)。

本病例提示,对于化疗耐药的大细胞未分化肺癌患者,可以尝试安罗替尼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而PDGFR可能是这一作用的靶点。

图5:SEER数据库的LCLC生存曲线和患者的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检测

编辑:张欢,徐晶晶,李波

审校:徐文,刘丽丽,钟静,杜一鸣,尤福洋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lblzl/1337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