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来ldquo双打击rdquo

时间:2022-4-26 14:36:06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医院订阅哦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上,医院的张会来教授接受亦邻网专访,分享了“双打击”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与共识”。

在B细胞淋巴瘤中,“双打击”大B淋巴瘤一直是研究热点,在进行了很多研究之后,研究者发现确实还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深入的研究探索。“双打击”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是指具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的重排,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乳酸脱氢酶升高,IPI评分中高危或者高危,容易侵犯中枢和骨髓,中位生存时间0.2-1.5年,预后非常差,目前缺乏足够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同于同样具有MYC基因重排的Burkitt淋巴瘤,“双打击”大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男性居多。其发病机制主要就是MYC基因和BCL2基因重排,目前的治疗还是按照欧美的经验,采取利妥昔单抗联合EPOCH等强化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有所获益,但总生存的获益仍然有争议;选择性地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可能是我们现阶段最好的选择。在新药研发方面,未来还需做更多的探索,如表观遗传学方面,在GCB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细胞淋巴瘤发现了更多表观遗传学的突变。年最新的文献报告显示,表观遗传调控因子EZH2在“双打击”淋巴瘤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将探索EZH2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靶向及免疫治疗,包括PD-1、PD-L1单抗、CAR-T治疗等,这些将会为“双打击”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一些新的曙光。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lblzl/1359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