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孩子初见流黄鼻涕,还有些咳嗽,咳嗽的时候还能听见“呼噜呼噜”声。
问诊,孩子大便正常,小便颜色还行。问睡眠,家长说晚上睡觉有时打呼噜,或张口呼吸,问是否有腺样体肥大?回答是的。
腺样体肥大,西医怎么看?
小儿有腺样体肥大时,应详细询问小儿的睡眠情况,平时的呼吸情况,还应检查有无鼻炎存在,鼻腔畸形,口腔中是否有腭弓高耸,小下颌,舌体后坠这些情况,并详细询问以往的治疗及效果。
如果孩子平时经常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时也有张口呼吸,鼻塞,有时会有憋气,憋醒现象,在排除了鼻炎,鼻腔畸形,腭弓高耸,小下颌,舌体后坠这些情况,只是单纯的腺样体肥大引起,那西医会建议应该尽快手术。
如果发现孩子存在鼻炎,过敏性疾病,则应该正规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如通过治疗,鼻塞,张口呼吸等情况明显好转,缓解,那可以暂缓手术,如果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或是必须依赖鼻黏膜收缩药物,一停药就会复发,那还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同时我们发现这个疾病是和季节有关联的,在每年的夏季症状会明显好转,而每年的秋冬季节就会加重,如果这种症状反复出现两年以上的,是需要尽快手术的。
腺样体肥大,危害?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小儿腺样体肥大最佳的手术年龄是3-6岁,6岁以上因为已经是学龄儿童了,如果晚上睡眠差,会影响白天的上课,学习,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同时错过了上颌骨第二次发育期,部分孩子出现了上下牙咬颌不齐,以后就需要进行口腔矫形了。3岁以下的孩子因为鼻腔狭小,鼻咽腔也比较狭小,鼻腔黏膜容易肿胀,手术以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就不如大孩子明显,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宜急噪冒进。但是如果3岁以下的小儿在排除鼻炎的情况下,或是在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仍有明显的憋气,憋醒,睡眠情况很差,喂养困难,不长个的情况,是应该及早手术,否则一直处于缺氧状态会加重孩子的心脏负担,影响生长发育。
腺样体肥大,中医怎么看?
中医无此病名,古代文献中未有相关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似可将其归为“鼻窒”或“痰核”进行辨治。中医学认为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所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与鼻关系最为密切。另外,因脏腑的经络所属、表里关系、功能配合等因素,还与脾胃、肾等关系密切。鼻咽同司呼吸,由肺维系,共御外邪。儿童为稚阳之体,脏气未充,易为外邪侵袭,若失治或治疗不当,邪留鼻咽交界之处,痰气结聚,腺样体增殖,咽喉不开,堵塞鼻窍而为病。
辨证施治:
①肺脾气虚:症见鼻塞,涕色白,咯痰白黏,腺样体触之较软,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胀纳呆,易感冒,夜间打鼾,舌淡胖,有齿痕,脉细无力。
②肺肾阴虚:症见鼻塞,涕黄白,夜间打鼾,喉咙部干燥不适,腺样体肥大久而不消,扁桃体肿大,兼见头痛,健忘,夜卧不安,夜寐鼾声持续不断,多汗,磨牙,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③气滞血瘀:症见鼻塞明显,腺样体肿大,质硬难消,日久不愈,夜间打鼾,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甚则呈窒息状,或伴耳中闷胀,听力下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
腺样体肥大,小儿推拿案例:接诊时孩子体温高些,孩子嘴唇鲜红,舌头的两边都是红的,表明心和肝胆此时都有热,舌苔厚腻。再摸摸孩子的手,整个手的皮肤温度都比较高,手心也热。
表明既有外感的寒郁热皮肤,也有内腑的食积熏蒸孩子。西医说只能做手术,实在不忍心让孩子遭受这样的罪,可以试试小儿推拿。
第二天奶奶带着来的,说推完后,回去烧的更高了,但后来睡下了,就慢慢退了,到来时也没有再烧。给奶奶解释有时推完以后,有一个邪热外散的过程,所以有的孩子会温度更高。奶奶又说,今天早上咳嗽的更厉害了,咳嗽的都喘不上气,最后咳得吐出了一口痰才停下来。解释到:这口痰吐出来了,这孩子的问题就快好了。
看来对孩子很有效果,又推拿2次,孩子奶奶反馈说孩子的咳嗽症状确实减轻了很多,晚上睡觉也好多了,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有些咳嗽。
考虑这个和孩子的腺样体肥大也有些关系,就告知家长,由于孩子腺样体肥大,推拿就不仅仅是3次可以搞定的了,原则上调理2周为宜(每周三次)。
初期的三天给孩子推拿调理,后期孩子的症状渐渐好转,晚上睡眠安好。开始逐步调整思路,以滋阴和提高抵抗力为主,现在孩子的症状已基本没有了。
饮食非常重要,导致腺样体肥大的食物不能吃,如辛辣、油腻、高热量食品等,肯德基、麦当劳食品尽量不食,多摄入一些新鲜的绿色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