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复发热黏膜溃疡起病的自然杀伤T细胞淋

时间:2016-12-7 21:14:49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反复口腔溃疡伴发热7个月,右下腹疼痛1个月”于年4月20日入院。患者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反复口腔溃疡,体温37.5℃左右,无咳嗽、咳痰,无结膜充血及角膜溃疡,无外阴溃疡,在当地行肺CT示“左肺炎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诊断“肺结核”,给予“利福平、异烟肼、比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霉素”抗感染治疗,住院期间出现高热伴寒战,体温在38~39℃,患者出院。出院后坚持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约5个月,效果欠佳。年11月因口腔多发溃疡伴扁桃体溃疡,无法自愈,于我院口腔科住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溃疡清扫术”,病理显示“炎性改变”,术后仍有发热,波动在37.3℃左右,半个月后再次出现口腔多发溃疡。患者年12月医院住院,行口腔黏膜活检,考虑不能排除“牙龈癌”,医院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考虑炎症,患者服用中药及白蛋白支持治疗,效果欠佳,仍有反复发热及口腔溃疡,难以自行愈合。年3月出现右下腹疼痛,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无明显压痛,再次出现高热,体温38.5~40℃,为稽留热,患者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行肠镜检查示回盲部大面积溃疡,病理考虑“肠结核、克罗恩病及T细胞淋巴瘤”均不能完全排除。患者进一步到北京就诊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检查示“多发淋巴结肿大,不除外淋巴瘤侵犯所致”,并进一步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考虑“淋巴瘤及克隆恩病”均不能排除,建议住院,患者拒绝。患者近1个月出现反复高热,伴寒战,于年3月27医院住院治疗,多次行血培养均阴性,考虑肠结核可能性大,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甲泼尼龙25mg/d×3d,后将甲泼尼龙加量至40mg/d,淋巴结肿大缓解,但仍有反复发热,患者自行出院。目前仍有反复发热,右侧牙龈及上唇大面积溃疡,在家应用吲哚美辛栓塞肛治疗,体温可维持正常6h左右。病程中无夜间盗汗,无反复结膜及角膜溃疡,无外阴溃疡,无皮疹,无脱发,无关节疼痛,无心悸及心前区疼痛,无腹泻及脓血便,无尿路刺激症状。发病以来饮食睡眠欠佳,体质量较前减轻约15kg,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8.6℃,脉搏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63mmHg(1mmHg=0.kPa),体质量54kg,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右上牙龈及右上唇可见大面积溃疡,边缘清楚,深浅不一,底部有白色覆盖物,周围为一边缘清晰的红晕,腹平坦且软,右下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针刺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CRP.7mg/L,血常规示白细胞12.1×/L;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肌酶及离子正常;降钙素原、内毒素、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梅毒抗体阴性;自身抗体谱、肿瘤标志物、寄生虫及3次血培养检查均未见异常。年3月12日PETCT示:①右上颌、咽部双侧、升结肠局部代谢性增高灶,右颌下、颈部、腹腔内及腹股沟代谢增高淋巴结,考虑恶性可能性大,不除外均为淋巴瘤侵犯所致;②左肺上叶陈旧性结核可能;③脾大、脂肪肝。年4月28日骨髓常规提示感染性骨髓象。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入院时考虑的诊断有: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白塞病。为了不耽误病情,年4月21日给予甲泼尼龙40mg,每日2次,同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20g,每日1次,应用5d,并给予营养支持及兼顾抗感染对症治疗。经上述治疗后体温正常3d,患者感觉良好。年4月25日再次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左下腹疼痛加重,对激素及吲哚美辛效果欠佳。腹部B超示腹腔淋巴结肿大,呈串珠样,最大为2cm×1.2cm,较前明显增大。

考虑白塞病诊断可能性较小,高度怀疑淋巴瘤。患者先后行3次组织活检,医院病理科会诊,会诊意见:①(右牙龈黏膜)形态学不除外肿瘤;②(右上牙龈)T细胞淋巴瘤,高级别,建议做CD56、EB病毒编码RNA(EBER)、颗粒酶B(GrB)、T细胞限制性细胞内抗原(TIA)1;③(鼻咽部)不除外T细胞淋巴瘤;④(回盲部)不除外T细胞淋巴瘤。最终临床诊断: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lymphoma,NKTCL)。于年5月2日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效果欠佳,于年5月30日因消化道出血、心脏骤停死亡。讨论该患者主要特点:①青年男性,慢性病程;②反复黏膜溃疡,以口腔及回盲部受累为主,溃疡深大,疼痛明显,难以愈合;③间歇性发热,病程后期为稽留热,对糖皮质激素及吲哚美辛效果差;④曾经有过浅表性淋巴结肿大,应用激素后肿大消失;⑤PETCT及多处黏膜病理均提示T细胞淋巴瘤。NKTCL因起源于NK细胞或T细胞而得名,该病呈血管中心性浸润,血管损伤破坏,伴组织大片坏死,并与EB病毒密切相关,主要累及鼻腔、鼻咽部、上颚、扁桃体、下咽部及喉部等结外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瘤组织会播散到皮肤、胃肠道及骨髓等处,严重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全身表现。该病高度侵袭性进展,对化疗不敏感,预后差,生存期短。该患者近半年先后在济南、医院辗转,并多次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均未能明确性质,也反映了NKTCL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组织病理诊断较困难,临床和病理均易误诊、漏诊。原发于肠道的NK/T细胞淋巴瘤较为少见,常见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东亚人所有类型淋巴瘤的3%~10%,而在西亚仅占1%。好发于年轻人,早期诊断困难且预后较差,同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无特异性,加之胃镜下溃疡可单发、多发及深大溃疡,很难与感染、肉芽肿、炎症及肿瘤相鉴别,常被误诊为白塞病、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等。有学者发现几乎所有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中CD45RO均为阳性。该患者入院前病理检查未能明确NK/T细胞淋巴瘤,在应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体温一度下降,但在治疗第4天再次出现高热,复查B超示腹部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与肉芽肿性血管炎及炎症性肠炎治疗转归不符合,医院病理会诊,才得以进一步明确诊断NK/T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常常误诊,主要因为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对病理诊断过分依赖、临床诊断思路局限、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了解等原因导致,本例患者以口腔及结肠黏膜溃疡为先发表现,后期有发热症状,病程中有淋巴结肿大,加之针刺试验阳性,入院后首先考虑白塞病,值得临床医师引以为戒。对于不能用白塞病、炎性肠病及结核解释的临床表现应尽早行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并密切随访。所以对于本病的诊断需要反复的回顾和分析,及时明确诊断非常重要。临床见到可疑病例时,应及时行MRI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并做病理活检进行明确。NK/T细胞淋巴瘤预后差,生存期短,对化疗不敏感,或者是短暂缓解后又复发。目前治疗的原则和主要治疗方案,以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类方案为主,对于晚期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有效的治疗选择。如遇到疑难病例,必要时开腹探查、确诊,使得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或许能延长其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文章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年3月第20卷第3期文章作者:刘利鹏李璐马新美张华王凌

欢迎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lblzl/341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