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L生物8套冲刺卷真的值得你们的使用

时间:2017-2-18 21:05:51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AdeL生物》高考生物冲刺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D.细胞凋亡不会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3.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5.如图所示,在酵母菌细胞中能进行正常的信息传递最完整的途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⑤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裴林试剂,即呈现砖红色沉淀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裴林试剂进行鉴定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胡萝卜素扩散最快是因为其溶解度最大

D.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而不能用于质壁分离观察实验

二、简答题:必考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

7.(9分)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问题:

研究人员为探究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CO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如表.请分析回答:

(l)番茄叶肉细胞中产生和利用CO2的部位分别是.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外线(UV)辐射可能降低了叶绿素含量而影响了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分布于(具体部位),具有的作用.

(3)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加快了暗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的含量.若检测结果是,则支持假设.

8.(11分)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1)G在细胞中的合成,经过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如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

(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预后指标.

9.(9分)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

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又可以作为.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填“大于”、“等于”、“小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5)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10分)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图1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

(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图2是基因型为aa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2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

Ⅱ.若子代中,则其为突变体.

三.选考题(共2道题,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1题计分)

(15分)

11.(15分)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倒平板时,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由细胞繁殖而来的形态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对月季进行组织培养时,适宜花药培养的时期是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镜检时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4)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中,要将胡萝卜进行粉碎和干燥的目的是;得到的萃取液需要用方法进行浓缩.

(15分)

12.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法将其导入植物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AdeL生物》高考生物冲刺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膜的成分;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且细胞膜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A错误;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B正确;

C、破伤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

D、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没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D.细胞凋亡不会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A、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成年后也有干细胞的分裂,A正确;

B、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体积变小,C正确;

D、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中,也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植物生命活动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A、植物无专门内分泌腺,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植物体根尖产生,并作用于生长旺盛部位,A错误;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均体现了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故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

C、生长素一般进行极性运输,但在成熟植物组织中,也可进行非极性运输,C错误;

D、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解: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

B、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不包括吞噬细胞,B错误;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正确;

D、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组成,要求学生识记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5.如图所示,在酵母菌细胞中能进行正常的信息传递最完整的途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⑤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题图:其中①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逆转录过程,④是R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⑤是翻译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分子的复制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据此答题.

解:酵母菌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因此能发生①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同时酵母菌细胞也能合成蛋白质,因此能发生②转录和⑤翻译过程.③逆转录过程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故选:C.

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裴林试剂,即呈现砖红色沉淀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裴林试剂进行鉴定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胡萝卜素扩散最快是因为其溶解度最大

D.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而不能用于质壁分离观察实验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1、检测还原糖时,采用斐林试剂,但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现配现用,且需要水浴加热.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有无,不能检测有无还原性糖生成,所以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3、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4、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解:A、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有无,不能检测有无还原性糖生成,所以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错误;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胡萝卜素扩散最快是因为其溶解度最大,C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7.(9分)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问题:

研究人员为探究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CO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如表.请分析回答:

(l)番茄叶肉细胞中产生和利用CO2的部位分别是 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 .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外线(UV)辐射可能降低了叶绿素含量而影响了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分布于 叶绿体类囊体膜 (具体部位),具有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的作用.

(3)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 CO2浓度倍增 ,加快了暗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 叶绿素 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 降低 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 生长素 的含量.若检测结果是 C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 ,则支持假设.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据表分析:(1)AB对照:变量是否UV照射,经过UV照射后,株高变矮、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2)AC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增大二氧化碳浓度下,株高长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3)BD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增大二氧化碳浓度下,株高长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4)CD对照:变量是否UV照射,经过UV照射后,株高变矮、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解:(l)番茄叶肉细胞中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光合作用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利用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膜,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3)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CO2浓度倍增,加快了碳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叶绿素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抵消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的生长素含量含量.如检测结果是C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则支持假设.

故答案为:

(1)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

(2)叶绿体类囊体膜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3)CO2浓度倍增叶绿素降低

(4)生长素C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从题目所给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8.(11分)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1)G在细胞中的 核糖体 合成,经过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如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 协助扩散 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 较高 ,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 低 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 摄入葡萄糖的速率 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 (肝)糖原 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素 增多.

(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 转运 ,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 血糖 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 高 .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预后指标.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恶性肿瘤的防治.菁优网版权所有

图中肝细胞和红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比对照组自由扩散高,说明与蛋白质载体G1、G2有关,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据此分析答题.

解:(1)已知G葡萄糖转运体,分布在细胞膜上,所以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后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能分布到细胞膜上.

(2)如图分析可知,葡萄糖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图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低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肝)糖原储存起来.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

(3)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转运,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血糖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最快,所以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高.

故答案为:

(1)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协助扩散较高低摄入葡萄糖的速率(肝)糖原胰岛素

(3)转运血糖

(4)高

本题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9.(9分)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

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 消费者 又可以作为 分解者 .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 捕食 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 13.4%(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 碎屑 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 随机 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 等于 (填“大于”、“等于”、“小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5)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 捕捞 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题图: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

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等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

解:(1)看图可知: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又可分解有机碎屑,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

(2)看图可知: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

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浮游动物总能量为+=,≈13.4%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随机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等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

(5)看图可知: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

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

(1)消费者分解者

(2)捕食13.4碎屑

(3)随机

(4)等于

(5)捕捞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除了食物链以外还有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这是和其他生态系统不一样的.

10.(10分)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图1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 抑制 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 紫色 (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eeff,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 白花:蓝花=13:3.

(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图2是基因型为aa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2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 蓝色 .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 蓝花 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 甲 ;

Ⅱ.若子代中 蓝:紫=1:1,则其为突变体 乙 .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题图:

图1:E控制有色物质Ⅰ,F控制有色物质Ⅱ,当E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图2:甲乙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分别是易位和重复.

解:(1)根据图1分析已知E控制有色物质Ⅰ,F控制有色物质Ⅱ,但是当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说明A基因对E有抑制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说明F1紫花为双杂合子aaEeFf,则有色物质Ⅱ是紫花,有色物质Ⅰ是蓝花.同时也说明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eeff,紫花的基因型是aaEEFF.F2中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EEFF()、aaEEFf()、aaEeFF()、aaEeFf(),它们自交后代蓝花(E_ff)的比例为×+××=.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aaEEff杂交,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E_ff(白花):A_eeff(白花):aaE_ff(蓝花):aaeeff(白花)=9:3:3:1,即表现型与比例为白花:蓝花=13:3.

(4)①图2中,甲细胞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多了一个f,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由于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蓝花.

②让突变体aaEeFff与基因型为aaEEFF(紫花)的植株杂交,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甲;若子代中蓝:紫=1:1,则其为突变体乙.

故答案为:

(1)抑制

(2)紫色aaeeff

(3)白花:蓝花=13:3

(4)①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蓝色

②实验步骤:紫花

结果预测:I、甲Ⅱ、蓝:紫=1:1乙

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及题图判断出白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并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15分)

11.(15分)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倒平板时,需要等待平板冷却 凝固(50℃) 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 梯度稀释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单个 进行培养.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由细胞繁殖而来的形态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对月季进行组织培养时,适宜花药培养的时期是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镜检时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 玫瑰红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4)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中,要将胡萝卜进行粉碎和干燥的目的是 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增大溶解度 ;得到的萃取液需要用 蒸馏 方法进行浓缩.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制作泡莱;植物的组织培养.菁优网版权所有

筛选和分离目的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花药组织培养的取材应通过镜检选用单核靠边期的花粉,成功率最高.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胡萝卜素的提取常用萃取法,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解:(1)制作培养基倒平板时应该等待平板冷却凝固(50℃)后倒置.在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操作之前应该讲菌液进行梯度稀释.菌落是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形态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花药组织培养的取材应通过镜检选用单核靠边期的花粉,成功率最高.镜检时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3)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据此可以使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4)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中,要将胡萝卜进行粉碎和干燥的目的是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增大溶解度.浓缩时需要将得到的萃取液需要用蒸馏方法除去萃取剂.

故答案为:

(1)凝固(50℃)梯度稀释单个

(2)单核醋酸洋红法

(3)玫瑰红

(4)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增大溶解度蒸馏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全部教材内容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5分)

12.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全部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部分 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筛选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 农杆菌转化法 法将其导入植物 乙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表达产物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耐旱性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

1、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3、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1)基因组文库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cDNA文库中只含有该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筛选中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采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更容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由于植物乙的耐旱性低,因此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乙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耐旱性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该比例符合杂合子(Aa)自交后代的结果,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A)整合到了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故答案为:

(1)全部部分

(2)筛选

(3)农杆菌转化法乙表达产物耐旱性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文库的种类,掌握两种基因文库的区别;识记PCR技术的条件;识记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及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北京白癜风较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lblzl/635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