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滚蛋吧!肿瘤君》热映,女主角熊顿患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个病听起来拗口又陌生,但要说它的患者,大家都会很熟悉——李开复、罗京、霍英东、阿桑……他们都是淋巴瘤患者。而在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亚洲发病率更高、恶性程度也更高。
淋巴的故事
相信大多数人最早接触“淋巴”,是小时候感冒咳嗽,医生摸下颌角下面一个蚕豆大小的东西,说“淋巴都大了”,病好了以后淋巴就摸不到了。其实这个蚕豆大的东西是因炎症反应而增大的淋巴结,是全身无数淋巴结之一。
淋巴系统像血液系统一样,呈网状分布在全身,由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胸腺、扁桃体等)、淋巴管道及其中的淋巴液组成。淋巴液起源于全身组织间隙,经毛细淋巴管,一路上经过很多淋巴结过滤,逐步汇合到比较大的淋巴干、最后形成淋巴导管汇入到血液循环中。
当身体某一部分有病原体侵入时,该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结)便会运用免疫功能,对抗外来的病菌以保护身体。此时淋巴结就会出现肿大、疼痛、发炎等症状。当病菌清理完后,炎症随之消失,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
淋巴瘤的分类
淋巴瘤就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按照组织病理改变,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Hodgkin,有些书上译为何杰金)。
霍奇金是一位医生,他在年第一次报告了一种淋巴结肿大合并脾大的疾病,后来人们就将此病称为霍奇金淋巴瘤。年,又有别的专家从白血病这一大类中区分出了一种恶性淋巴瘤疾病,它与霍奇金淋巴瘤都起源于淋巴,但病理不同,因此被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实在这两大类淋巴瘤之下,又可以再细分为上百种淋巴瘤。要想确诊,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或淋巴结活检。
在亚洲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氏病,大约为8:2,而且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
淋巴瘤怎么治?
电影里,熊顿得知自己得肿瘤后舒了一口气说:“肿瘤嘛,切掉咯~”但事实上,淋巴瘤一般不做手术切除,医院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原因有三:第一,淋巴系统遍布全身且随血液流动,肯定是切不干净。第二,对淋巴瘤来说,医院化疗效果相对比较明显。第三,淋巴瘤本来就是免疫系统疾病,开刀会将免疫系统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
看看这些去世的名人,哪个不是有钱有名有关系,通过所谓的常规治疗效果又如何?当然我们不能认为淋巴瘤预后都很差。上百种的淋巴瘤类型里,尤其是很多淋巴瘤早期没有症状,患者很难发现,到晚期侵入器官后,治疗就非常困难。熊顿就是如此,他是在淋巴瘤侵入肺部后才发现的,已经属于晚期。
我们该如何办?
人体是一个系统,有无数个零部件进行着复杂的合作协同的作用,维持着人体正常的机能,但无外乎三个组成部分。输入、输出和中央处理器。
那我们来看肿瘤又是如何形成的?肿瘤是人体正常细胞在体内外各种因素长期作用下,过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每个人的cpu在降生时几乎都一样,输入了不同的后天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自然就输出了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对中央处理器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若要改变输出,首先要改变输入。
医院检查到的疾病是肿瘤,治疗的对象也是肿瘤,不是癌症。癌症(实际上是癌变)在目前医学水平下是探测不到的,像熊顿这样很多患者往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
肿瘤是癌变的结果。在医院不管是把肿瘤切除或者进行化疗或放疗,其上游的癌变并没有变化,这就是经常听到的“癌症复发”的说法的原因。
无论是手术、化疗还是放疗都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输入了毒素,希望获得一个好的输出,无异于缘木求鱼、饮鸩止渴。要想身体真正恢复到健康,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输入。
现在的葛森疗法原理是要改变身体环境,使之不适合癌细胞生长(癌细胞就好比种子,身体环境就是土壤)。医院治疗,只是把能探测到的肿瘤部分进行切除、放疗或者化疗(对症治疗)。而葛森疗法是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彻底革命,改造身体环境,使之不适合癌细胞生长(没有癌细胞,就不可能有肿瘤)。
如何预防淋巴瘤?
肿瘤是人体正常细胞在体内外各种因素长期作用下,过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淋巴瘤亦如此。作为免疫系统疾病,淋巴瘤的发病是在患者输入了N多不良好的输入特别是不良好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我们都有共同体验:当熬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时,就容易感冒、痤疮、拉肚子等等,其实这都与免疫力下降有关。而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生活方式中,免疫系统就是最有可能出问题的。要想身体免疫力够强,我们要输入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适当的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均衡的营养。好的输出需要好的输入,这才是我们健康身体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