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
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从虚到癌也就这几步,请注意!
1“虚”的感觉是怎么样?
“虚”的体质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2“寒”的感觉是怎么样?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3"湿"气的感觉怎么样?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1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2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3
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4
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
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道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4"凝"的感觉怎么样?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5"淤"的感觉怎么样?
"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觉怎么样?
"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7"瘤"的感觉怎么样?
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8"癌"的感觉怎么样?
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为避免风寒,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后愛暖参茶
脾肾湿寒是什么?
人体内肾属水、脾属土,脾肾就是人体的水土,是身体健康的基石。万病不治求治于脾肾,而脾肾最怕湿寒。湿气是人体代谢的液态垃圾,当湿气太多而脾无法将其完全运化出去,这些垃圾就会积聚在体内,中医讲“湿气入体,如油入面”,湿气极难去除。而脾湿必然肾寒,人体组织和五脏六腑仿佛置身又潮又冷的房间里,就像机器会生锈,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常见妇科病、输卵管堵塞、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男性前列腺炎、子宫肌腺症、男女房事淡漠和功能障碍、男女不孕不育、各类肿瘤、风湿骨病、痛风、荨麻疹等,都是由湿寒体质引发的。继续发展下去,液态垃圾淤堵在人体内,久而久之就会像脏水结冰一样,形成结节甚至是肿瘤。
西医上把这种易得病的体质称为亚健康体质或酸性体质,中医上就是湿寒体质,不仅道出了根源,还指出了解决的办法,从脾肾入手。
关键词: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湿寒体质?首先请回答几个问题:
1、夏天是否会吃西瓜、吃冰棍、喝冷饮;
2、是否经常熬夜;
3、夏天在室内是否会吹空调或风扇;
4、是否会喝啤酒、吃海鲜;
5、是否会吃反季的蔬菜和水果;
6、是否有自慰手淫史或者纵欲过度;
7、为了减肥,过食寒凉的中药比如番泻叶等;
8、久居潮湿阴冷的环境以及平时穿衣较少;
9、父母体质不好,或母亲怀孕时过食寒凉的食物,导致先天湿寒。
以上就是现代人湿寒的原因,有2项符合则必然是湿寒体质,如果达到3项及以上则是比较严重的湿寒。不信就来看看你是否有这些表现:
1、大便粘;
2、吃寒凉易腹泻;
3、脸部、头发油腻,耳蜗黏腻;
4、腋窝出汗、有味道;
5、手脚出汗或有脚气;
6、月经肚子痛;
7、脱发;
8、舌苔厚、舌头有齿痕、经常口疮牙龈发炎;
9、睡觉流口水;
10、肚子膝盖怕凉;
11、怕冷;
12、颈椎病、肩周炎;
13、身材胖,特别是肚子和腰围;
14、手脚冰凉;
15、女性痛经或男性尿频尿急;
16、月经有血块、月经黑色;
17、下巴、唇周起痘;
18、有鼻炎、扁桃体炎;
19、女性妇科问题或男性前列腺问题;
20、易出汗;
21、湿疹、荨麻疹。
以上表现有1-2个,需要引起重视,有3个及以上,应当立即开始调理湿寒。湿寒是一个隐形杀手,初期可能只是手脚冰凉觉得没什么,但就像苔藓扩散很快,当湿寒从脾肾发展到肝经的时候,就是厥阴寒,就引发了中医上的“三阴寒”症,寒则生瘤,就是西医说的癌症。那个时候再调理湿寒就来不及了。
关键词:湿寒这么可怕,可以祛除吗?很多人汗蒸、泡浴除湿气,还有的女性在宫寒痛经的时候喝姜糖茶驱寒止痛。都是暂时缓解问题,泡的时候舒服、喝了一会儿不痛,马上又被打回原形,难道湿寒不能祛除?古中医对除湿寒有心得,早在年前的《伤寒论》中就有相关记载,除湿寒重在扶阳,靠人体自身的阳气,主要是脾阳和肾阳推动水湿和寒气排出体外,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泡浴只是借助外力除去体表的湿气,而姜糖茶的作用是生热暖宫,但是都不去根,所以症状好了还会犯。
另一个诀窍就是要同时去湿散寒,脾肾相互依存,脾湿会导致肾寒,肾寒也会导致脾湿,只去湿或者只散寒都是不能去根的。
说了这么多会觉得很复杂吗?只要用入肾经、脾经的中药就可以得到很好地效果,请往下看!
后愛暖参茶,脾肾湿寒的克星!
肉桂、小茴香、覆盆子入肾经,益智仁、茯苓等8味药材入脾经,从根本上去湿散寒。
后愛暖参茶中还包含了清代乾隆御医黄元御的黄芽汤:人参、炙甘草、茯苓、干姜。黄芽汤专门调中气,中气是中轴,就像是车轮的车轴,车轴一旋转,人体才能左升右降。左就是肝脾肾,气机主升,右边是胆胃肺,气机主降。升降功能一恢复,那么浑身都是病的人就彻底康复了。
并额外添加红参防止祛除湿气而损耗人体津液,添加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散瘀;酸枣仁降胆经防止上火;薰衣草镇静安神。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