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7.蛛网膜囊肿:先天性多见,位于鞍上或鞍旁,CT密度、MRI信号均与脑脊液相似,囊壁如能显示,也极薄且不强化,邻近脑组织有受压表现,局部颅骨变薄、膨隆。
8.动脉瘤:CT见鞍上或鞍旁边缘清楚的圆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均一强化。MRI有流空现象,伴血栓形成和瘤腔内有涡流存在时信号强度复杂。如疑有动脉瘤,应行DSA检查以定性。
幕下小脑半球及蚓部肿瘤鉴别
1.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儿童,好发与蚓部,常侵入或累及四脑室。CT病灶多为高密度,边界清楚,增强后成均匀一致增强。MRIT1和T2分别示低、等或高信号,少见钙化、出血、囊变和坏死。T2相信号强度及增强后强度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沿蛛网膜下腔种植转移是髓母细胞瘤的特征,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若发生在小脑蚓部,则难以与髓母鉴别。
(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2.血管母细胞瘤:囊结节型囊腔大结节小,增强后可见结节增强。实质型肿瘤T2信号明显升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伴发视网膜血管瘤或胰、肾等部位病变,有利于诊断。
3.室管膜瘤:源于四脑室的室管膜瘤侵及小脑半球、蚓部,与小脑星形细胞瘤相鉴别,前者囊变率低,常呈分叶状及斑点状细小钙化。
(侧脑室室管膜瘤)
(四脑室室管膜瘤)
4.囊性胶质瘤:囊壁有不规则强化,壁结节多较大而强化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明显,不伴有异常血管流空影。5.脑脓肿:有感染史,脓肿壁有环形强化,且厚薄一致,无壁结节。脓肿周围水肿明显。(参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7)6.出血:多发生在中老年,CT出血呈局限性高密度,无增强效应。星胶伴出血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血肿周围出现增强现象。7.转移瘤: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5。
桥角肿瘤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常以耳聋、耳鸣起病,三叉神经痛少见。以内听道为生长中心,内听道扩大,两侧相差2mm有意义。CT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一般会钙化,较少广基与岩骨相连,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T1示低或低、等混合信号,T2为高等信号,呈鼠尾状突入内听道,边缘光滑,囊变多见。
2.脑膜瘤:发病年龄、病程与听神经瘤相似,但脑膜瘤的听力减退较轻,前庭功能改变不明显,而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症状较重,其不以内听道为中心,邻近岩骨尖有破坏和岩骨骨质增生。CT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卵圆形肿块,均匀增强,与岩骨广基相连,内听道正常,有时肿瘤钙化。MRIT1等信号为主,T2高信号,囊变少见,明显均匀强化。(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4)3.上皮样囊肿(胆脂瘤):青年人阵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限于第三支,或有面肌痉挛、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或原因不明多次脑膜炎发作,听力减退不明显,前庭功能正常。CT示低密度病灶,轮廓清,无囊变及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可沿脑池窜行至颅中窝或脑干腹侧面,MRI信号与脂肪或脑脊液相似,T1高信号,T2信号减弱,与听神经瘤正好相反,“脂肪-脑脊液平面”为胆脂瘤破裂后的特殊表现,岩骨与内听道无改变。4.三叉神经鞘瘤:早期出现非典型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和运动根受累症状,耳聋出现较晚较轻,肿瘤位于三叉神经节附近不累及内听道,故无内听道扩大。CT等或低密度肿块,均匀或环状强化。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听神经瘤MRI征像相似,常跨中、后颅窝呈哑铃状,颅底像可见圆孔或卵圆孔扩大。5.蛛网膜囊肿:无内听道扩大,CT低密度,增强无强化。6.胶质瘤:颅内压增高和小脑、脑干症状出现较早。MRI示肿瘤从小脑、脑干或四脑室向桥角发展,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除小脑肿瘤囊变外,其余均明显强化。颅底骨质无改变,内听道正常。
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肿瘤鉴别诊断
1.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临床出现邻近结构受压、颅内压增高及内分泌症状,头颅片示颅内压增高及松果体区异常钙化,儿童在该区出现直径超过1cm的钙化斑,应怀疑生殖细胞瘤。CT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内含高密度钙化斑,肿瘤呈圆形或蝴蝶状,增强后肿块强化,边缘清晰。MRIT1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边缘更清晰,T1和T2相肿瘤钙化斑为低信号。生殖细胞瘤对放疗特敏感,故试验性放疗后病变可缩小或消失。2.畸胎瘤:头颅片常见肿瘤钙化斑,如发现有牙齿或骨骼影,有助定性诊断。CT扫描多为囊性,示混杂密度,边缘清晰,瘤内高密度钙化斑和低密度囊腔,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而囊变区不强化。MRIT1示混杂信号:脂肪为高信号,实质为等信号,牙齿和钙化为低信号。3.松果体细胞瘤:因松果体细胞有抑制性腺的作用,患儿不出现生殖细胞瘤的第二性征早熟,青、中年则表现性功能减退。CT示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如生殖细胞瘤明显。4.胶质瘤(星胶、多形胶):肿瘤向四周组织浸润性生长,临床表现与生殖细胞瘤相似。CT示混杂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瘤周有明显水肿带。5.上皮样囊肿(胆脂瘤):CT示低密度,包膜有不全钙化和散在钙化斑。MRI信号介于脑组织与脑脊液之间,T1低信号,T2高信号。(见鞍区肿瘤鉴别诊断6及桥角肿瘤鉴别诊断3)
脑室肿瘤
1.三脑室前:星胶、室管膜瘤、胶样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乳头状瘤、颅咽管瘤。
2.三脑室内:胶质瘤、室管膜瘤、粘液囊肿、乳头状瘤。
3.三脑室后(松果体区):胶质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表皮样囊肿、松果体细胞瘤。
4.四脑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5.侧脑室:前室管膜瘤、后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膜瘤、脑实质胶质瘤突入。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鉴别诊断
1.脑膜瘤位置较深与胶质瘤混淆,胶质瘤为不均匀密度病灶,边界常不规则和不清楚。
2.脉络丛乳头状瘤常位于三角区,主要发生在小儿和少年。脑膜瘤多发生在中年人。CAG对肿瘤定性有帮助:脉络膜前动脉增粗及肿瘤染色。
3.室管膜瘤多发生在前角或体部。(参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
脑室内外肿瘤鉴别
枕骨大孔区肿瘤不同组织来源
1.髓母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瘤由小脑扁桃体长入枕大孔区。
2.室管膜瘤和乳头状瘤由四脑室正中孔进入。
3.延髓内神经胶质瘤以室管膜瘤和星胶常见。
4.脑膜瘤由枕大孔区脑脊膜长出。
5.神经鞘瘤从后组颅神经以及上颈部脊神经根发出。
颅内钙化病灶鉴别诊断
1.星形胶质细胞瘤:多为斑点装钙化,远不如少突胶质细胞瘤钙化明显,且常出现瘤内囊变和环形增强。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大脑半球(尤其额叶)略低或等密度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内出现大而明显条状或斑片状钙化。
3.脑膜瘤:多呈斑点状均匀散布,肿瘤边界清楚,平扫均匀稍高密度,常伴骨质增生改变。
4.颅内动静脉畸形:病灶内出现条状明显钙化,无占位效应,增强可见血管增强影。
5.脑内结核瘤:伴斑片状钙化,病灶多较小,而周围水肿相对明显。
脑外肿瘤特征
1.脑白质塌陷征:脑外肿瘤嵌入脑灰质,使其下方脑白质受压,由指状突入而变平,且脑白质与颅骨内板间距离增宽。
2.肿瘤广基与硬脑膜相连。
3.局部骨质改变:随肿瘤性质而异,可增生、可破坏,如脑膜瘤骨质增生,听神经瘤内听道扩大,垂体瘤蝶鞍扩大鞍底破坏,脊索瘤骨质破坏。
4.邻近脑池脑沟变化:局部脑池填塞,未填塞部分扩大,对侧脑池变狭,局部脑沟可增宽。
5.静脉窦闭塞:CT平扫见静脉窦内高密度,增强后扫描无增强,MRIT1和T2均为高信号,与血液回流受阻有关。
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及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我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以保障双方合法利益,谢谢。DoctorPeng中西医结合疼痛专科
1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终极武器——微创椎间孔镜手术
2醒脑通络术——脑梗后遗症的终结者
3国际前沿免疫学技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春天
4治疗颈腰椎病最前沿技术——°旋转消融术
5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术——骨关节炎的克星
6多元合一“七日康”——彻底告别颈腰椎病
7“双重减压+动脉注射”——股骨头坏死不再来
8国家重点“计划”——“针”与“刀”合一,小针刀疗法
9治疗颈肩腰腿痛最新技术——射频靶点热凝术
10世界疼痛学会最新技术——“五合一”疗法
DoctorPeng在线疼痛诊疗温馨提示:有一天,您辉煌了,一定要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您落魄了,还得有个好身体,才能东山再起!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