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55.html
???点击上方“小艾同学”
许多全身性疾病可以从该检查中发现早期迹象,例如,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疾患,而贫血时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偏低。
1.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成人:4~10×/L;婴儿(两周岁内):11~12×/L;新生儿:15~20×/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1)生理性增高: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2)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1)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3)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4)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2.红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3.5~5.5×/L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3.血红蛋白
正常参考值:男:~g/L;女:~g/L;新生儿:~g/L
临床意义:
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4.血小板
正常参考值:~×/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2)手术后、急性失血后、创伤、骨折。(3)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缺氧。
减少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等。(2)脾功能亢进、放射病、癌的骨髓转移。(3)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败血症、结核、伤寒。(4)某些药物过敏:氯霉素、抗癌药等。
5.关于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是隐性遗传的疾病;血常规检查不能诊断地中海贫血,但是可以根据血常规中的一些数值来筛选出可疑人员进一步检查,对于年轻的未婚人士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下降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下降
二、尿液检查
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等。尿常规包含:颜色、透明度、酸碱度、亚硝酸盐、尿葡萄糖、尿比重、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酮体、白细胞、尿隐血。
1.颜色/透明度
正常参考:正常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2.尿比重
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1.~1.之间;新生儿在1.~1.之间。
临床意义:
尿密度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密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3.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尿pH值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
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
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4.尿蛋白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10~mg/24h尿。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
病理性增多:病理性蛋白尿,临床常见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5.尿葡萄糖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L,~mg/(dL·24h)尿。
临床意义: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6.尿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
7.尿酮体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mg/24h。
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8.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4mg/24h。
临床意义: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
9.尿隐血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10.白细胞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
三、大便常规
大便常规加潜血是筛查大肠肿瘤的一环。只是体检时不方便留取。
四、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发生胃病的患者,多数与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关系。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WHO宣布胃幽门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
抽血检查:优点是适合体检方便价廉,缺点是不能分辨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感染造成的抗体阳性。
五、甲状腺功能检测
判断甲状腺功能,鉴别免疫性疾病。
甲功三项: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功四项:加抗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此项对甲状腺炎有重要诊断意义。
甲功五项: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甲功六项:加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
六、生化类检查——肝功十二项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肝功十二项包括ALT、AST、TP、ALB、TBIL、DBIL、ALP、GGT共8项测定值及GLB、AST/ALT、ALB/GLB、IBIL4项计算值。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正常参考值:40U/L
临床意义:
人体中很多脏器都含有ALT,其分布大致为肝肾心肌肉。肝内ALT活性远远超过其它脏器的活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的可溶性部分,故测定ALT反映肝脏损害具有特殊意义。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参考值:40U/L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升高;肝炎发病早期,由于肝AST含量高,往往血清AST/ALT1,但由于ALT清除较慢,所以不久ALTAST。恢复期一般也是ALT恢复较慢。ALT和AST持续升高,往往是慢性肝炎的指标。
3.总蛋白(TP)
正常参考值:60~82g/L
临床意义:
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的诊断、鉴别意义。总蛋白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造成的血液浓缩而致;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病、甲亢、恶性肿瘤及慢性肠道疾病等),合成障碍(如肝硬化)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及失等)。
4.白蛋白(ALB)
正常参考值:35~55g/L
临床意义:
升高: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降低:与总蛋白原因大致相同。急性降低见于大量出血与严重烧伤。慢性降低见于肾病蛋白尿、肝功能受损、腹水形成、肠道肿瘤与结核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等。
白蛋白如低于20g/L,临床可出现水肿。
5.球蛋白(GLB)
正常参考值:20~33g/L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感染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等)。
降低: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免疫抑制剂)。
6.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5~20umol/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升高: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升高:(1)胆道梗阻:可有很大程度升高;(2)甲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很大程度升高;(3)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轻度或中度升高;(4)胆汁郁积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5)急性酒精性肝炎:胆红素愈高表明肝损伤愈严重;(6)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可轻度升高。
病理性降低:见于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7.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1~8umol/L
临床意义:
直接胆红素在诊断、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正常或稍有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也可见直接胆红素升高。
8.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参考值:3.4~14.4umol/L
临床意义:
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9.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考值:32~IU/L
临床意义: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
病理性升高:
(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2)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病理性降低:
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10.谷氨酰转肽酶(GGT)
正常参考值:6~46IU/L
临床意义:
在体内分布很广,如肾、肝、胰等脏器均有此酶。但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肝胆系统疾病时,此酶升高。当肝炎恢复期时,ALT和AST已经恢复正常后,γ-谷氨酰转肽酶仍未降到正常。因此,目前常以此酶作为患者是否可恢复正常工作的标志。酒精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的患者GGT明显升高。
七、生化类检查——肾功能四项
肾脏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肾功能五项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
1.尿素氮(BUN)
正常参考值:2.86~7.2mmol/L
临床意义:
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肌酐(Cr)
正常参考值:44~umol/L
临床意义:
是肌肉分解出来的代谢产物,能反映肾功能健全与否。异常可能有输尿管阻塞、肾功能衰退、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运动后肌肉强烈损伤、缺水、糖尿病、血压改变等情况。
3.尿酸(UA)
正常参考值:成人男性:~umol/L;女性:~umol/L;儿童:~umol/L
临床意义:尿酸是体内核酸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易累积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肾病的诊断。异常可能有痛风症、肾脏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等情况。
4.胱抑素C(CYS-C)
正常参考值:0~1.03mg/L
临床意义:
当肾功能受损时,Cys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ys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10多倍。
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时,会阻碍CysC在肾小管吸收并迅速分解,使尿中的浓度增加多倍。
八、生化类检查——糖脂四项
1.血糖(GLU)
正常参考值:3.6~6.1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1)生理性,餐后1~2h、摄入高糖食物、情绪紧张等。2)病理性,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颅内压增高、严重脱水。
降低:1)生理性或暂时性,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妊娠、使用降糖药等。2)病理性,胰岛b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
2.总胆固醇(CHOL)
正常参考值:2~5.7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糖尿病昏迷患者,还常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总胆管阻塞、粘液性水肿、肥大性骨关节炎、老年性白内障、牛皮癣等。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营养不良、肝硬化、肝坏死等。
3.甘油三酯(TG)
正常参考值:0.4~1.8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阻塞性黄疸、糖尿病、极度贫血、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饥饿及高脂饮食后等,饮酒可使甘油三酯假性升高。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损害、先天性酶缺陷(如家族性卵磷酯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缺乏)等。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参考值:1~2mmol/L
临床意义:
约25%的胆固醇在HDL中,一般认为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DL-C或HDL-C/TC比值较TC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HDL-C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激反应(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损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血等。
九、生化类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临床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的参考值视体检检测方法而定,血清Hs-CRP含量增高是预测未来患心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危险的独立指标。
十、肿瘤标志物
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EB病毒抗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断、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5-3、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72-4等。建议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肝细胞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成人失去合成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但在肝细胞功能异常,特别在患原发性肝细胞癌时,血清中会再出现甲胎蛋白,所以常借助甲胎蛋白检查作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先天性总胆管闭锁性骨脊裂、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怀孕3至5个月时会比平常为高。
2.癌胚抗原(CEA)
CEA是首先在结肠癌病人的血清中发现的一种球蛋白,在胎儿3至6个月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所以称作癌胚抗原。原发性结肠癌、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会呈阳性反应。血清CEA动态观察有助于疗效观察及复发诊断等。
3.EB病毒抗体
用于鼻咽癌筛查,以后用于体检用的检测试剂会越来越精确。目前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检测用的试剂敏感度达到95左右。
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f-PSA)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用于早期诊断前列腺;2)对45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一次血清PSA测定,来对前列腺癌进行早期筛选诊断;3)用于前列腺癌的分期和预后监测。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临床监测游离PSA主要用于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单独使用t-PSA或f-PSA升高来诊断前列腺癌时并不能排除前列腺肥大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fPSA/tPSA比值10%提示前列腺癌,fpsa25%提示前列腺增生,其特异度达90%,正确率80%。
5.糖类抗原CA12-5
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浆液性腺癌患者血清CA显著增高,粘液性卵巢囊腺癌患者CA也升高,但其程度不如浆液性腺癌。卵巢癌术后CA下降,并持续35kU/ml,说明手术成功,病人的存活率长;若术后CA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到残存肿瘤的可能性;若术后下降后又升高,表明肿瘤复发和转移,CA水平与癌体大小密切相关。
CA抗原不是卵巢癌特有抗原,在肺癌、子宫颈癌、输卵管癌、子宫癌以及消化系统和其它系统的肿瘤CA也可以增高。
6.糖类抗原CA15-3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7.糖类抗原CA19-9
消化道癌肿患者血清CA19-9明显增高,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
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U/ml,必须加以鉴别。
8.糖类抗原CA72-4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
9.人附睾蛋白4(HE4)
卵巢癌早期诊断指标。HE4水平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它的水平就越高。健康女性的HE4在以下,大约98%的女性HE4水平是低于的。HE4在卵巢癌病例中是高水平表达,显著升高者80%以上都是卵巢癌。
10.胃泌素蛋白酶原(ProGRP)
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表达明显。鉴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为72.4%,特异性为95%。
十、人体成分分析
1.身体脂肪:真正肥胖的判断基准应该是体脂肪率,而非体重,身体脂肪超出正常的范围时,容易引发各种生活习惯病,因此定时监测管理身体脂肪非常重要。
2.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维持现在的身体的状态)是为了生存下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能量。本机在显示体组成的同时也会显示基础代谢量,基于各年龄的平均值和统计分析评估分为(难燃烧-标准-易燃烧)。
3.BMI:体重指数,是根据体重与身高的关系来判断肥胖的一种简易办法。BMI的理想范围是18.5~23.9.
4.体脂肪率:有利于体质评估、体重控制,保持健康体魄。
5.测试建议:
隐形肥胖型(脂肪较多肌肉较少):要注重内在身体,请咨询专业人士,积极的进行运动和限制饮食,以减低脂肪量。
肥胖型(脂肪量多肌肉平均)、偏胖型(脂肪量多肌肉多):肥胖会引发中风、心脏病、糖尿病、胆固醇过高、高血压等病症,请咨询专业人士,积极的进行运动和限制饮食以减低脂肪量。
运动不足型(脂肪标准肌肉较少):请积极的进行运动,以求达到更标准的状态。
标准型(脂肪标准肌肉量平均)、标准肌肉型(脂肪标准肌肉量较多):请继续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偏瘦型(脂肪过少肌肉量较少):请注意营养,增加运动量,适当的脂肪可以保护神经,血管,组织,脏器,使它们减轻震动,免受撞击。
偏瘦肌肉型(脂肪过少肌肉量平均):请注意营养,适当的脂肪可以保护神经,血管,组织,脏器,使它们减轻震动,免受撞击。
肌肉发达型(脂肪过少肌肉较多):脂肪率低于正常值,同时具有高于平均值的肌肉量,属于运动员体质。
十一、心电图
利用图形描记与心脏跳动有关的电位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心脏病变。
十二、DR摄片
(DR)具有辐射损伤低、图像清晰、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传输,并可以进行影像的长期保存和高效率的检索。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骨骼检查。胸部正、侧位DR摄片能将胸部透视所不能发现的病变及组织的微细结构完整的记录下来,如炎症、渗出、结核灶及占位性病变等;颈椎侧、斜位DR摄片可检测颈椎骨质变化、生理曲度及颈椎病等;腰椎正、侧位DR摄片,可检测腰椎及椎间盘情况及腰椎疾病;膝关节正、侧位DR摄片,可检测膝关节疾病等。
十三、超声检查
1.腹部B超:通过彩色超声检查肝脏(含肝內胆管、肝门静脉)、胆囊(含胆总管)、肾脏、胰腺、脾脏等内脏器官各种形态及病理改变(如肿瘤、结石、积水、脂肪肝、肝硬化等),提供高清晰度的动态超声断层图像诊断。
2.妇科B超:(1)子宫附件B超(2)彩色经阴道扫查子宫附件(已婚,非经期)。通过彩色超声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女性内生殖器的切面图象,现已成为妇科疾病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
3.乳腺彩超:彩色超声检查乳腺疾患准确率较高,常用于对乳腺增生、囊肿、纤维瘤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4.甲状腺彩超:应用超声技术检查甲状腺疾患,如:肿大、炎症、腺瘤及癌变等,简便快捷,准确性较高。
5.颈部血管彩超(颈内、颈外、颈总、椎动脉4条):了解颈部血管的供血及斑块形成情况。
6.心脏彩超:了解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
7.四维彩超:主要用于胎儿畸形排查。
十四、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测定对于各种原因所致骨质疏松,灵敏度高,诊断率高,无痛、无损伤,有助于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BMD的变化可以用骨密度仪来监测,是最有效的骨折风险预测指标。本产品是通过X射线来检测人体前臂和足跟的骨矿密度的仪器。
骨密度检测适应症
1.儿童:早产/低体重,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儿童;疑似佝偻病(夜惊、多汗、鸡胸、O形腿等);偏、挑食,厌食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儿童;生长痛、夜间磨牙等发育期青少年。
2.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女性65以下和男性70以下,有一个危险因素者(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3其他人群: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质家族病史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线显示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检测者;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旁腺亢进等)或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肝素等)者。
十五、碳13呼气试验简介
碳13呼气试验是目前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最常用的无损伤的一种方法。30分钟内即可准确诊断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有效地预防胃溃疡、慢性炎、胃癌等疾病的发生。
呼气检测适应症:
1.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等拒绝胃镜检查者。
2.有胃癌家族史者。
3.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者。
呼气检测方法:
体检者在清晨空腹或餐后三小时,用约20ml凉开水口服一粒[13C]胶囊,静坐15分钟后,向气袋中吹气后交给医生做检测。
呼气检测注意事项:
1.胶囊应整粒服下,不得咬碎。
2.使用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P敏感药物者,可能影响诊断结果,应停药一个月后再检查。
3.消化道出血者应停止出血一周后再进行检测
4.部分胃切除术后可能造成同位素从胃中快速排空,不易使用此方法。
十六、经颅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标志着对脑血管疾病的检测技术已由颅外转为颅内各主要动脉的联合检测。对脑底动脉环各主干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临床检测和观察。主要用于脑动脉硬化、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狭窄、脑血管闭塞、脑出血性及缺血性中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十七、肺功能检测仪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对于早期检查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肺功能检查的指征
1.外科手术前(尤其胸部或上腹部手术;肺切除;麻醉时间延长);
2.长期吸烟者;
3.慢性阻塞性肺病;
4.支气管哮喘;
5.过敏性鼻炎;
6.肺弥漫性间质性或肺泡性疾病;
7.劳力性呼吸困难;
8.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
9.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10.反复发生的支气管炎和肺炎;
11.神经肌肉疾病;
12.接触灰尘微粒或有毒气体的职业者;
13.风湿性疾病的肺损伤。
肺功能检查内容包括:用力肺活量测试,肺活量测试,最大通气量测试等。
肺功能检查的特点:
1.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物理检查法,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
2.肺功能检查具有敏感度高、重复检查方便和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
3.与X线胸片、CT等相比,肺功能检查更侧重于了解肺部的功能性变化。
十八、临床科室检查
1.内科:主要评估胸部、心脏(心率、心律、心音、心界)、肺部、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神经系统有无病变。
2.外科:主要评估皮肤、浅表淋巴结、甲状腺、乳房(女)、脊柱、四肢关节、肛门检查、腹股沟、足背动脉有无异常。
肛门指诊:协助早期发现直肠、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痔、肛门裂等疾病
3.妇科检查:在已婚女性的妇检中,50%~60%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炎和宫颈炎,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由宫颈炎发生为宫颈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7倍。宫颈癌从早期的炎症发展到恶性的癌变需要6~8年的时间,如果好好把握住这段时间,现代医学手段完全可以把癌变检查出来,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宫颈癌筛查的金标准:(1)HPV检测;(2)TCT(LCT);(3)阴道镜检查。
4.耳鼻喉科:主要评估听力、耳廓、外耳道、鼓膜、外鼻、鼻腔粘膜、鼻中隔、鼻前庭、鼻甲、鼻道、鼻窦、咽喉部、扁桃体有无异常。
5.眼科:主要评估视力、色觉、外眼(眼睑、泪器、结膜)、眼压、眼底(检查视网膜及血管、视神经、黄斑、杯盘比)、裂隙灯(检查角膜、虹膜、前房、瞳孔、晶状体、前玻璃体),以便及早发现眼部疾病和全身疾病。
6.口腔:主要评估口唇、口腔黏膜、牙周、牙齿、舌、腭、腮腺、颞下关节等。
阅读拓展:
1、世界公认的痛!95%的人都可能得这种病,请记住这么处理
2、关于商丘市示范区张阁镇用水困难问题,官方回复来了!
3、钟南山:今冬明春疫情将继续存在,局地可能出现暴发
4、商丘一男子阳台触电身亡,家人直指空调漏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