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样。该疾病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亦可侵犯鼻咽部、胃肠道、骨骼和皮肤等结外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受损,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
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发病例2.5万人,死亡2万人,呈上升趋势。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最为多见,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58.2岁。
为了让人们对淋巴瘤有更清晰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国际淋巴瘤联盟、世界卫生组织从年起,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世界淋巴瘤宣传日”。至此,每年的9月15日,上海、纽约、香港等十几个世界主要城市都会同时展开淋巴瘤宣传活动。
根据病理学特点,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两大类。
目前,淋巴瘤发病逐年增多。年全球淋巴瘤新发病例有58.96万(其中霍奇金淋巴瘤为8.00万,非霍奇金淋巴瘤为50.96万),全球标化发病率为6.6/10万,其中:美国新发病例数为8.26万(HL为0.93万,NHL为7.33万),标化发病率15.1/10万;中国新发病例数9.31万(霍奇金淋巴瘤为0.5万,非霍奇金淋巴瘤为8.81万),标化发病率为4.6/10万。
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性系统恶性肿瘤,多年临床实验证实,多种治疗手段都很难彻底治愈淋巴瘤患者。直至干细胞技术的出现,让淋巴瘤患者见到了重生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法击败霍奇金淋巴瘤
年,凯瑟琳(化名)在英国确诊罹患霍奇金淋巴瘤。当时,经一线治疗后,疾病完全缓解。可两年后,在中国工作生活期间,她两度被确诊霍奇金淋巴瘤复发。
患者虽然年轻,但既往多年的淋巴瘤伴骨髓累及,加上多线治疗,康复机会十分渺茫,但她还是决定大胆一试,决定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法。
在成功采集了足够的外周血干细胞后三个月,通过化疗联合靶向实现最大疗效后,患者顺利入仓开始接受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专家们每天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