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恶性淋巴瘤一例

时间:2017-8-2 9:54:39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男性患者,46岁,腹痛腹胀,呕吐就诊,临床以肠梗阻申请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回肠可见肠壁不规则增厚形成的假肾状占位,周围肠系膜可见多个增大淋巴结。超声诊断:小肠假肾状占位伴肠系膜多发增大淋巴结(待除外小肠淋巴瘤,建议术后做病理)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smallintestinallymphoma,PSIL)起源于小肠黏膜下的淋巴滤泡,较常见。大多数肠道淋巴瘤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局部表现,目前认为PSIL的诊断应符合Contreary()提出的标准:①体检无浅表淋巴结肿大;②胸部X线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③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④术中探查病变主要位于肠管及相应肠系膜的区域淋巴结;⑤肝脾无肿瘤转移。小肠恶性淋巴瘤组织学上分类繁杂,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另一类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这两类又分为若干亚型,小肠淋巴瘤绝大多数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文献上对本病的分类方法层出不穷,看法互有分歧。临床上通常分四类: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网状细胞型和霍奇金病型。

本病病程较短,多在半年以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块、腹胀等三大症状;其次为腹泻、发热、肠出血,恶心呕吐等表现。

体重急剧下降、乏力、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例出血量少,伴贫血。腹部可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硬、结节状,有压痛、活动度差。较多数病例因穿孔、梗阻、肠套叠而急症入院。儿童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半数以上因急腹症入院,表现为肠套叠或类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1.腹痛出现较早,多数病人常为间歇性疼痛,多在食后发生,随着病情进展,腹痛加重,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十二指肠及回肠上段累及时腹痛可呈溃疡样发作;弥漫性肠壁浸润及进行性肠梗阻,可致慢性痉挛性疼痛;肠套叠及穿孔则可引起急性腹痛。腹痛部位与肿瘤位置有关,多数位于中腹部,脐周及下腹部。

2.腹块近半数患者可扪及腹块,多在脐周或右下腹。就诊时肿块直径一般已在5cm左右,质地不一,多数可推动移位,少数有触压痛。肿块多因肿瘤本身或区域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致,个别系小肠穿孔与周围肠系膜包裹形成。

3.腹泻腹胀有1/3病例有腹胀、腹泻或脂肪泻,但此种腹泻无里急后重感或肉眼可见脓血便。回肠末端累及后易有腹胀便秘或大便习惯改变,以大量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罕见。腹胀、腹泻可能和肿瘤广泛浸润而阻塞肠系膜淋巴管及肠腔内细菌过度繁殖有关。

4.其他部分病例还有发热、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消瘦乏力等表现,发热为不规则低热,少数呈周期性发作,体温自39~41℃,晨低午后高,有自汗而无寒战。播散型淋巴瘤或小肠淋巴瘤伴穿孔或腹膜炎时可发生高热。刘俊等报道34.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这与肿瘤破溃致肠出血及长期营养不良有关;蛋白质丧失可能由于淋巴管梗阻,小肠动力紊乱或部分肠梗阻所致的细菌滞留,胰腺功能不足及胆盐代谢紊乱等所致。少数患者可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和肠套叠等临床表现,这可能是与小肠淋巴瘤的增殖和发展,肠壁增厚肠腔变窄,以及瘤体为肿块性生长,加之肿瘤的浸润使全层肠壁破坏等有关。

5.体征多数病人可扪及腹部肿块,肿块大小不等,一般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伴有轻度压痛,有时能扪及多个结节。不全性肠梗阻的体征也较常见,可出现腹部膨隆,肠型,气过水声及肠鸣音亢进。伴有急性穿孔者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主要是与肠道炎性疾病中的克罗恩病、肠结核以及小肠癌相鉴别。

1.克罗恩病可有节段性狭窄、卵石征或假息肉的征象,有时难与恶性淋巴瘤相鉴别。但克罗恩病一般病史较长、常有复发史及肛周脓肿,可有腹部肿块,往往因局部炎症穿孔形成内瘘,钡剂检查可见内瘘病变,节段性狭窄较光滑,近段扩张较明显,线性溃疡靠肠系膜侧,并有黏膜集中,肠袢可聚拢,呈车轮样改变。小肠恶性淋巴瘤一般无内瘘形成,临床表现重,X线下狭窄段不呈节段性分布,边缘不光滑,结节大小不一,溃疡和空腔较大而不规则。

2.肠结核或腹膜结核亦可出现腹部包块,有时与恶性淋巴瘤较难鉴别,但前者一般都有结核病史,有低热、盗汗及血沉加快,腹部检查有揉面感,周身情况一般不出现进行性恶化,小肠结核X线见增殖型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肠腔狭窄,边缘较恶性淋巴瘤光滑,近端扩张亦较明显;溃疡型者龛影一般与肠管纵轴垂直,恶性淋巴瘤的溃疡部位不定,龛影较大而不规则。

3.小肠癌病变往往局限,很少能触及包块,即使有亦是较小的局限的包块,X线钡餐检查仅为一处局限性肠管狭窄、黏膜破坏。

4.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PSID)是一种独特的小肠淋巴瘤,最初报道见于东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又称为地中海淋巴瘤或α-重链疾病。典型的症状包括慢性腹泻、脂肪泻,同时伴有呕吐和腹部痉挛性疼痛,亦可见杵状指。许多IPSID病人的一个少见的特点是,在血液和肠分泌物中,有一种异常的IgA,其α-重链缩短,且不含轻链。IPSID多发生于有肠内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的地区,有人认为,其病因可能与小肠内B淋巴细胞受肠内微生物抗原的长期反复刺激,引起细胞突变及恶变所致,异常的α-链是由小肠的浆细胞产生的。IPSID病人往往死于进行性营养不良和衰竭,或死于侵袭性淋巴瘤。

小肠恶性淋巴瘤除具有肿瘤本身危害性外,还发生严重腹部并发症,如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和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在治疗上应争取彻底切除原发病灶,将病变小肠连同肠系膜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如肿瘤直径>5cm,侵及肠道外器官者,也应作病变小肠及邻近器官联合脏器切除。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争取做姑息性手术,切除肠梗阻的肠段,恢复肠道的通畅。个别情况病变难以切除者可做短路手术。术后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1.根治性切除应切除病变肠管及两端各30cm左右的正常肠管,清扫肠系膜上相应的淋巴结。但有时淋巴结融合成团包绕肠系膜上动、静脉的主干,不能整块切除时,可沿上述血管将淋巴结逐一剥离,在瘤床处标以金属标记,以备术后放疗。

2.放疗恶性淋巴瘤对放疗较为敏感,手术后均应行放疗,消灭残留组织提高疗效。直线加速器一般在腹部前后进行照射,范围可适当放宽。如情况许可,在四周内给予组织量35~45GY为宜。小肠本身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剂量过大可造成放射性小肠炎,发生出血、狭窄、穿孔等并发症。

3.化疗小肠恶性淋巴瘤对化疗亦较敏感。化疗药物的选择和投药方式尚未统一。一般采用氮芥、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多柔比星(阿霉素)、泼尼松(强的松)和丙卡巴肼(甲基苄肼)等疗效较好,常用化疗方案有COP、CHOP、CMOPP等。一般成年人可给长春新碱1mg,静脉注射,1次/周,6~8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可继续每2周一次,共10次。严重者可加用丙卡巴肼(甲基苄肼)和泼尼松(强地松)联合用药。在用药期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如白细胞降至3×/L以下应立即停药,等情况改善后再继续用药。

如病人的一般情况良好,可在放疗的同时配合应用化疗,化疗、放疗还可与生物治疗相结合,还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吸收不良综合征。

4.其他治疗近年来各种免疫治疗进展较快,除一般的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干扰素等外,阿地白介素(白介素Ⅱ)、LAK细胞及TIL等治疗均有成功的报道。中医中药在扶正、支持病人进行放疗化疗等方面亦有良好的作用。

IPSID可按PSIL治疗,并应对肠道抗感染及驱虫治疗,同时应纠正吸收不良综合征,部分病例可获得缓解。但由于IPSID在小肠的病变范围多数较广泛,能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较小,仅在个别局限性病变的病例,才能进行手术切除。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tjyy/7769.html
热点排行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有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可以用到哪些?扁桃体发炎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有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可以用到哪些?扁桃体发炎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有

扁桃体炎的饮食疗法可以用到哪些?扁桃体发炎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