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

时间:2017-4-17 18:11:42 来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造血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年我国发布的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6.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占全部癌症发病的2.34%。淋巴瘤一直位列我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率的前10位,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重大杀手。1恶性淋巴瘤治疗现状

1.1淋巴瘤的治疗HL常用一线治疗方案为ABVD方案,治疗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也比较高,到目前治愈率可达80%以上。NHL治疗常用一线方案为CHOP方案,B细胞淋巴瘤10年的总体生存(OS)率可达50%,而T细胞淋巴瘤整体预后相对较差。

随着淋巴瘤治愈率明显提高,治疗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平衡疗效与如何减少其长期治疗的毒性,尤其是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在淋巴瘤的治疗中,继发性癌症、心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生育功能障碍是患者长期生存较严重的迟发性不良反应,尤以心脏损伤为重。

1.2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目前,MM尚不能治愈,几乎所有的MM患者最终将复发,且复发的间隔会越来越短,因此控制进展对复发MM治疗,延长其生存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无论是淋巴瘤,还是MM,化疗均为最重要的治疗选择,其一线化疗方案大多数为多药联合方案。其中,传统细胞毒药物-蒽环类药物因其出色的疗效,目前仍然广泛应用于治疗淋巴瘤和MM。2传统蒽环类药物概述

蒽环类药物疗效肯定,但以严重的心脏毒性而著称。

3新型蒽环类药物-脂质体阿霉素概述3.1脂质体阿霉素药效药代学研究

为了降低传统蒽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心脏毒性),脂质体阿霉素作为新型蒽环类药物问世。

根据国内外用药经验,脂质体阿霉素可用作实体瘤或血液系统肿瘤的一线化疗,包括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骨髓瘤等。3.2脂质体阿霉素与普通阿霉素的对比临床研究

4NCCN指南对脂质体阿霉素在淋巴瘤和MM治疗中的推荐4.1淋巴瘤4.1.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推荐R-CD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脂质体阿霉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4.1.2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MF/SS)指南指出,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吉西他滨可作为治疗MF/SS的一线治疗的方案之一:脂质体阿霉素、吉西他滨、HDAC抑制剂和普拉曲沙(低剂量或标准剂量)

4.1.3复发或难治性HL推荐GVD方案为复发或难治性HL二线化疗方案之一。

4.2MM4.2.1DVD方案(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为MM初治方案之一

4.2.2PD方案作为难治/复发MM一线治疗

5脂质体阿霉素的临床应用对于下述患者,可用脂质体阿霉素替代传统化疗方案中的阿霉素:

1)体力状态评分较差患者(ECOG≥2);

2)器官功能低下,纽约心脏协会(NYHA)评分认定Ⅱ级以下(尤其是伴有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或具有心脏毒性风险高危因素)的患者;

3)≥60岁的老年患者;

4)要注意远期毒性反应及需要保护心脏功能的儿童青少年患者;

5)伴有髓外肿块的患者;

6)根据患者意愿,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者。5.1淋巴瘤用于NHL的R-CHOP方案:盐酸脂质体阿霉素:30~40mg/m2,iv.(1h),第1天;环磷酰胺:g/m2,iv.,第1天;长春新碱:1.4mg/m2(最高2mg/m2),iv.,第1天;泼尼松:mg/d,口服,第1~5天;利妥昔单抗:mg/m2,iv.第0天,Q3W。

用于复发HL的GVD方案:盐酸脂质体阿霉素:15mg/m2,iv(1h),第1、8天;吉西他滨:0mg/m2,iv.,第1、8天;长春瑞滨:20mg/m2,iv.,第1、8天,Q3W。

皮肤T细胞淋巴瘤:脂质体阿霉素20~40mg/m2,iv(1h),第1天,Q3W。5.2MMDVD方案:盐酸脂质体阿霉素:30~40mg/m2,iv.(1h),第1天;长春新碱:1.4mg/m2(最高2mg/m2),iv.,第1天;地塞米松:40mg/d,口服,第1~4天。Q4W。PD方案:盐酸脂质体阿霉素:30~40mg/m2,iv.(1h),第1或第4天;硼替佐米:1.3mg/m2,d1,4,8,11,Ⅳd1;PDD方案:盐酸脂质体阿霉素:30~40mg/m2,iv.(1h),第1或第4天;硼替佐米:1.3mg/m2,iv.,第1、4、8、11天;地塞米松:20~40mg,口服,第1、2、4、5、8、9、11、12天。TDD方案:盐酸脂质体阿霉素:30~40mg/m2,iv.(1h),第1或第4天;沙利度胺:mg/d,口服;地塞米松:20~40mg,口服,第1、2、4、5、8、9、11、12天。其他方案:盐酸脂质体阿霉素:30~40mg/m2,iv.(1h),第1或第4天;其他非蒽环类药物。6脂质体阿霉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

6.1使用方法

根据推荐剂量和患者的体表面积确定脂质体阿霉素的使用剂量,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取用脂质体阿霉素时严格谨慎并戴手套,如果药液与皮肤或黏膜发生接触,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因阿霉素由肝脏代谢和经胆汁排泄,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脂质体阿霉素的给药量要减少:血清胆红素12~30mg/L者,采用常用剂量1/2;血清胆红素30mg/L时,采用常用剂量的1/4。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起始给药速率应不大于0.3mg/min。如果10~30min无不良反应,剩余药物可在60min内给药完毕。对有滴注反应的患者,应作如下调整:总剂量的5%应在开始的15min缓慢滴注,如果患者可以耐受且无反应,接下来的15min里滴注速度可以加倍。如果仍能耐受,滴注可在接下来的1h内完成,总滴注时间90min(前10min内滴速5~10滴/min)。也可在滴注之前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或抗组胺类药物。6.2不良反应处理

文献报道脂质体阿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黏膜炎、掌跖痛性红斑(PPE)、胃肠道反应、超敏反应、骨髓抑制以及心脏毒性。其中骨髓抑制最常见,黏膜炎和PPE是脂质体阿霉素的主要剂量限制毒性。

心脏损害:使用脂质体阿霉素前及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QRS复合波、超声心动图或多孔动脉造影术(MUGA)。骨髓抑制:每次用药前必须检测血细胞计数。当中性粒细胞计数0/mm3时,可同时加用G-CSF或GM-CSF。PPE:一般患者在治疗≥6周会出现这种反应。该反应与剂量和用法有关,通过延长给药间期1~2周或减量后得以缓解。多数患者1~2周后便会消除,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多种维生素。极少数严重患者可能需要停药。

口腔黏膜炎:不影响治疗,无需调整剂量,可以在化疗过程中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6;当影响患者饮食能力时,可延长给药间期。

7结语传统蒽环类药物目前依然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其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临床应用。脂质体阿霉素的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较传统蒽环类药物显著降低,是传统蒽环类药物的良好替代,尤其对于老龄患者的治疗。其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还需要进行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肿瘤临床》年第2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0.2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白癜风有遗传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iwm.com/lblys/696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